肖宇华?高辉?戴国义
摘 要:水稻不仅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也是民众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而在种植水稻的过程中,水稻种植技术落后、理念陈旧等阻碍了种植工作的开展。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实践,展开对优化种植技术的策略探析,以期为提升种植效益、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水稻种植;优化;种植技术;种植效益
一、优化改进水稻种植技术
1.种植方式。(1)直播。为优化水稻的种植工艺,实现良好的种植效益,应从播种方式进行合理把控。其中,水稻直播具有操作便捷、种植效率高、低节位分蘖的优势,是现阶段较为成熟的种植方式。但是,其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根系插入土壤浅、种植密度大,会导致稻苗倾斜歪倒。外加直播出米率和产出品质低下(有依据吗?),杂草根除难度大。要解决上述问题,应当要从种植品种入手,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秧苗品种,并注重田间管理,避免杂草丛生。
(2)抛秧。进行水稻抛秧技术,其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优势,较为适宜当前我国的水稻种植现状。采用抛秧方式时,选材上一般都集中于较为精良的幼苗,抛秧播种对于秧苗的新鲜度和精壮度有很高要求。而且在操作上也是需要尤其注意:一般选择在逆风天气进行高抛和远投播种,秧田水深2cm位置最为适宜。其主要分为两个阶段进行播种——第一次抛种秧苗种植率在70%附近,剩下便是需填充首次抛秧留白区域,以此提高水稻种植覆盖率。为节力省时,提升种植工作的精准度及效率,技术人员研究开发新型水稻抛秧器,可以机械化种植更好地进行水稻种苗,使抛秧播种更加均匀,有效降低了人力劳作的投入成本。
2.水稻种植的生长环境。水稻的整个生长过程都离不开对水资源的依赖,种植水稻的全生长季的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mm。因此,稻田必须保证水资源供应的及时。依据相关数据调查显示:当土壤中的水分含量低于80%,水稻光合作用的减弱,出现幼苗枯黄问题。因此,关注对水稻种植区域的水循环系统建设是较为关键的。此外,在幼苗生长期间出现的倒伏问题,可以采用技术手段帮助水稻直立生长。其一般是采用支撑物的方式,帮助幼苗生长(说法有问题)。在返青期、开花期的水稻最需要水分的灌溉,这时候要特别控制稻田的用水量。当然也并非是多多益善,浇水量过大也会导致结实率低下甚至出现死苗。
二、优化改进叶龄种植技术
现阶段,叶龄种植技术是比较新颖的水稻培育方式,它是指根据水稻主茎叶的发育状况,结合水稻器官的同伸原则,明确水稻在不同生长阶段以及相对应的高产培育方式的技术。其新颖之处在于较传统技术相比,技术应用趋于标准化,并且能够使水稻的产量显著增高。故此,将这种技术广泛投入到水稻培育中,会大幅度降低种植户的成本,对提升其种植效益大有裨益。
1.建立科学的观测点。为了有效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在应用该技术前期需要进行观测,这便需要科学的建立叶龄观察点,种植户通过对水稻叶龄的实时观测,可以针对产生的不同情况快速准确地调整培育方案。但在建立叶龄观测点时,需要对当地的水稻品种以及气候环境等进行系统、仔细的调研分析,最好可对每一区域的种植情况进行数据说明,以便于在后期培育方案改正时可以提供有力参考,使水稻的种植更加规范化、合理化。
2.应用叶龄田间诊断。在水稻种植的过程中,其对产量及品质影响最大的变量就是病虫害,这将严重阻碍水稻生长,造成产量的大幅度削减。为降低灾害影响,便需熟练应用叶龄田间诊断技术,实时监测种植环境,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此诊断技术需要根据当地种植现状和水稻的实际发育为原则,对生长过程中的种苗转移,分蘖期、孕穗期和抽穗期产生的问题及时提供解决对策,以保证水稻种植的丰收高产。
三、提升水稻种植技术的有效策略
为提升水稻种植的产量,保证种植户的受益,可应用“三控”技术。所谓“三控”,指的是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合理控制水稻的施肥,控制水稻种苗及病虫害技术。着重于这三项技术的研究,可使水稻种植的产量提升,提高种植效益。具体应用,如下所述:
1.控制水稻的肥料使用量。在以往的种植中,存在施肥量越大对水稻生长越有力的错误理念。在控制肥料使用量的问题上,通常是控制氮肥的使用。氮肥的施用量过高,实际上使用的有效种植面积较低,这也是传统水稻种植中较为突出的问题。种植户忽略了土壤的接受能力和实际需求,导致施肥不均,生长出的水稻枯黄、存活率低下、受到病虫侵害等,这样就急需解决水稻的用肥问题。在水稻幼苗时期,要降低施氮肥的比例,在水稻的后续生长中加大氮肥的使用比例,提升水稻生长过程中的利用率。同时,也需要均衡其他肥料的配比,在分蘖期补充尿素和氯化钾的施用量,防止水稻在抽穗期提早衰败。从而,以合理用肥,帮助种植户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并达到促进水稻增产的作用,以提高种植户的收益。
2.控制水稻种苗。要在对水稻幼苗的选择上进行管理和控制,采取因地制宜的选择标准。依照土壤的需求程度,地理环境以及当地气候选择更适宜的种植环境。再者传统的种植技术,使得水稻在成长过程中茎节分枝,也就是常说的分蘖。处理上述问题时,可以在施肥环节注意肥料的选择,注意把控施肥的时间以及施肥方式等,全面有效地控制分蘖情况的产生,以保证水稻种植的高产。
3.提高对病虫害应对能力。水稻种植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幼苗茁壮生长,防止病虫的侵害。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从本源上采取防治措施,先要将病虫害进行分类,并施以针对性管理措施。例如:面对稻曲病、蝗虫、田鼠害等,可利用生物、化学以及物理等手段降低病虫害。应对稻曲病,每667m2需要采用20%井冈霉素50g,抽穗前15d左右兑水喷洒。以减少水稻病虫害的肆虐,改善种植环境,促进水稻产量提升。
4.对于其他技术的优化。除了以上主要的“三控”技术,因水稻种植工作的系统性,其还会涉及到田间管理及育苗工作等。田间管理包括在水稻种植中,对水的供给应及时,并坚持“浅水插秧、薄水分蘖、苗足洒水”的种植原则。此外,还应注意及时除草,防治鸟类等对稻田的破坏,可引入高新技术,对其进行驱散,以保证水稻的高产。在育苗工作中,应选择茁壮、强健的幼苗进行栽培,并可与当地实际种植条件、自然环境相结合,夯实初期的种植基础。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农业扶持力度的加大,工业、机械及科技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为水稻的种植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应不断提高水稻种植的现代化,引入机械化生产。并且,种植户也应具有推陈出新的意识,能够接纳新的种植技术及理念,以技术升级提升种植效益。
四、結语
总而言之,在水稻种植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实现种植理念及技术的优化、改进,不仅有助于提升种植户的效益,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产品,也将促进我国水稻种植产业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建宇,岳桂元.如何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J].中国农业信息,2017(08):10.
[2]秦光普.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水稻种植效益[J].江西农业,2016(09):8.
[3]刘洪刚.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J].吉林农业,2017(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