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丹
摘 要:环境监测是科学管理环境和环境执法监督的基础,是生态环境保护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显得尤为重要,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是环境监测数据准确有效的根本保证。本文就环境监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进行探讨,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环境监测;质量;因素;控制措施
随着近几年我国社会对环境污染重视程度的加大,对环境监测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监测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相关部门必须重视起来,及时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为完善我国环境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制约环境监测质量的影响因素
1.与环境监测布点及其影响有关。布点是环境监测的基础性工作,其科学性与合理性往往会在整体上影响环境监测质量,故必须予以重视。但在具体实践中环境监测布点并不顺利,如基于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布点数量和监测精度;受天气状况、周围环境、所处位置特点、排污口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布点的代表性会受到限制或者监测结果不准确,而且实践发现,尽管操作人员就环境监测布点做了详细的调查和评估,但是依旧难以彻底规避不良因素,特别是那些不可预见的因素。
2.与样品采集、保存运输有关。在环境监测要求中,代表性最为关键,所以样品采集质量直接关乎环境监测质量。可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可能会因外界干扰产生变化,例如,在分析水质中的石油含量时,采用塑料容器采集水样致使分析结果偏离实际;样品完成采集后经常置于常态条件下,并未针对样品的性质特点加以特殊保存,尤其是性能不稳定的、易降解的样品,极易因保存不当发生质变和损坏,影响检测结果;样品在运输期间可能会因挤压、颠簸等出现变质、污染或破损,也值得注意。
3.人员素质。环境监测人员是监测工作中最活跃的因素,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监测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榭则质量的优劣。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涵盖:工作态度、责任意识、技术水平、专业知识等。当前,大多数环境监测部门的工作人员在日常监测工作中普遍存在失误率高、操作不规范等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很多环境监测人员都不是正规高校环境监测专业毕业的学生,很少有人取得了国家认可的岗位证书,并且他们对环境监测方法、监测技术、监测标准等了解不准确、不全面,从而严重影响环境监测结果的精准度与客观性。特别是在新的环境监测规范与标准颁发初期,很多工作人员不能及时对这些规范与标准进行科学而准确地解读与学习。再加上部分工作人员缺责任意识缺乏、工作态度不端正,这就导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监测到的环境数据存在过大偏差。
二、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措施分析
1.优化环境监测布点设置。因为环境监测极为复杂,很难获得高分辨率的时间和空间,所以在设置布点时应在代表最大空间的基础上尽量减少监测点,常用的布点方法有随机布点法、分功能区策略布点、几何图形平均布点等,若站在估计环境因子总体平均数的角度分析的话,分功能区策略布点最有效。同时,因为监测对象的不同还会衍生更多的布点方法,这就要求在具体布点时立足实际选择最佳的技术和方法,既要保证布点科学合理,又要充分考虑自然条件和人为因素。例如,在大气环境监测中,便有功能区、网格、同心圆、扇形布点法以及物源分析法、相关系数法、t检验法等优化方法,人们需要根据大气监测的性质和规模、地形特点、污染源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布点数量,通常一级、二级项目至少要分别设置10个和6个监测点。
2.实验室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是整个环境监测质控的关键。首先要做好平行样分析。针对同一样品分成一份或若干份,测试样品的精密度,减少误差率。其次是做好加标回收率。选择一定量标准物,加入同一样品子样中进行测定,将样品测定值在测定结果中扣除,通过计算公式,准确计算回收率。要确保样品测定结果在加标回收率范围之内,具体测定时,应要求待测物形态与加标物形态一致。再次是要做好全程序空白实验。严格控制空白实验值大小及分散程度,除溶解氧及pH值外应全程序做好空白,合理修正空白实验结果,降低对环境监测结果精密度的影响。
3.提高重视程度,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顺利进行。如果想得到有效精准的环境监测结果,必须要不断加强对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所以环境监测站需要将工作力度主要实施在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具体的应用过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首先,应该敦促环境监测站的负责人员和领导团队重视质量管理工作的意义,制定详细具体的执行条例准则,以此作为主要依据保障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正常运行。然后要加强对质量监测管理工作的培训力度,提倡所有员工重视环境质量监测工作并不断参与到其中,使得环境监测管理体系可以更加顺利高效的运行。
4.不断加强环境监测质量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因为环境监测工作所涉及到的范围非常的广泛,需要应用到很多不同的知识面和科学技术,所以为了有效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监测结果准确有效,除了要提高相关人员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建立起一支由较高专业素质人才组成的监测队伍。所以为了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应用,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一系列的专业知识培训并增强其实践能力,切实提高这部分人员的专业素质。首先可以先从工作人员的思想层面入手,使其从思想意识上愿意投身于环境监测工作。然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专业技术能力培训讲座和研讨会等,将其业务素质有效的提升。最后,设立较为完善的奖惩机制,促使工作人员自主参与相关培训工作,在增强自身的综合实力以及操作水平的同时,保障环境监测工作更加顺利的开展落实。
5.強化监测与分析的自动化。以往,实验室分析测试大多依靠人工测试、理化方法等,分析效率和精准度有限,若基于计算机技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则可显著改善这一现状,如在测试有机污染物时利用气相或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仪,测试无机离子时利用流动注射分析仪,测试金属毒物时利用等离子光谱-质谱联用仪等,以大大提高分析效率,降低测试误差。同时,要充分发挥遥感技术的优势,将其用于臭氧层、热污染等大气环境监测,废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域变化等水环境监测,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生态环保监测等,而且该技术可实现实时连续不间断的环境监测,适用于户外恶劣环境,进一步提升环境监测效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环境监测工作是一项系统性、专业性、技术性、复杂性都很强的工作,每个工作环节都会对监测结果的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环境监测活动中,为了切实优化监测质量,需最大程度提高数据的真实性与精准性,就需要监测人员依据具体的监测目标、监测对象、监测方法制定恰当的样品采集方案,合理确定取样时间、频率、存储措施,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及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幅提高环境监测质量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庄松林.标准化环境监测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标准化,2017(18):56-57.
[2]彭艳.环境监测质量控制关键因素及对策研究[J]环境与发展,2019(1):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