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姿妤
摘要:伴随着工业文明创造下的现代化发展,人类社会面临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如能源资源约束强化、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这都在严重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因此,新时代需要新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通过对如何进行生态文明建设进行分析,力争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格局,希望可以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格局的形成。
关键词:新时代 生态文明建设 新格局
中图分类号:D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248—02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变迁,人类生活与此同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文明,是人类历经原始文明、农业文明以及工业文明之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在遵循了人、自然、社会三者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而取得的成果,是良好社会形态的体现,同时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十八大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重要的、突出的地位,将其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相融合;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一步指出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因此,生态文明建设势在必行。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要尊重自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特别强调要天人合一、尊重自然,这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首要条件。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延续到今天,正是因为遵循了这样一个客观规律。人和自然之间能够和谐地共同生长,是中华民族生命的源泉,也是其发展所需。人类文明从原始到农业再到工业是一个不断进步发展的过程,这是人类生活不断改变提升的见证,是值得我们庆幸的事情。但与此同时,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对自然界的改造与征服,自然生态系统也相应地遭到了破坏。人类面临着森林逐渐消失、土地沙化、湿地退化、水土流失、干旱缺水以及水、土、空气被污染等极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和环境问题。严峻的形势要求我们要学会敬畏自然、感恩自然、报恩自然,对于大自然要尊重其创造和存在,不能对其为所欲为,这才是人与自然之间相处时应秉持的科学态度。人类与大自然之间是平等的关系,人类并非自然的奴隶或上帝,人类因为有了自然而存在,是属于自然界的。人类生存的基本前提就是大自然的拥护,维系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东西都直接或间接地来自自然界,任何一种物种都是有生命且有其特有的价值的,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在尊重自然时需要认识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更要意识到:人类和大自然之间不单单有着共融共生的生命共同体关系,更有着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的联系。
2.要顺应自然
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当中,对大自然的顺应是一项最基本的原则,这其中强调顺应自然的客观规律,依照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去办事。自然界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自身的发展与变化都是有其特定的规律的,这个规律性是不可强行改变的,更不会因为人类的想法而发生转变。所以,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必须去适应其规律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与自然界相处得和睦,如果一旦违背了自然本身的规律性,那么人类势必会遭到报复,所以对大自然的顺应是尤为重要的。人类应当适当地去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损失。
3.要保护自然
对大自然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需要人类自身去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一味地索取而不懂得呵护与回报。要想让自然界给我们提供生活所需要的基本物质条件,就要不断地建设它,多对其进行投入,努力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人类的一切活动要在大自然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合理进行,让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空间去恢复自身的平衡性,保持良好的状态进行资源再生,避免因为生态赤字和人为的破坏而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灾难。
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想提升人民生活的幸福感与获得感,环境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绿水青山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应对环境问题,要有长远的眼光,谋大局,合理规划,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我们生活的绿色家园,避免顾此失彼或急功近利等。
1.要将节约资源放在中心环节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正面临着生态危机。只要我们改变浪费又污染的生活方式,就能够改善环境,减轻地球的负担,无节制地消耗地球资源将使人类生存无法持续,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倡导和实施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节约资源要求人类要对大自然的一切取之有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可回收废弃物处理之后的循环利用。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与过程之中都要引起对节约的重视,比如:节约水资源,随手关上水龙头,发现滴漏,及时报修,打扫卫生时用桶接水,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电,随手关闭不需要使用的电灯等。加大节约力度,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强对能源、水、土地等资源的管理,降低其消耗,节能减排,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约。
2.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
这主要是由我国的自然环境现状所决定的。保护环境至关重要,对于环境的保护力度要逐步加大,在制度层面要有严格的保障,预防和源头治理要相結合。对于危害老百姓生活健康的较为明显的问题要重点去加以解决,不断改善环境质量。全社会要树立起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转变不正确的观念。在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的各个层面,要尊重其自然性,减少人工干预。
3.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领域下功夫
经济发展情况要同生态保护工作共同进步,两者相互促进,构成有机体。节能产业应加快发展,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工作要贯彻落实,资源做到循环再利用,不断扩大可再生规模,经济的发展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前提,一切有损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及做法都要加以摒弃,真正做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生。
除此之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以及生产生活方式要逐步形成。在人类对社会建设的进程当中,应尽量减少对自然生态空间的占用,合理规划布局,建设美丽家园。
三、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它涉及很多方面,比如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由此,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深化成为大势所趋,从制度层面去保障生态环境,不断推进生态文明的制度化与法治化显得尤为重要。
1.加快绿色发展的进程
绿色发展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方式,主要以效率、和谐、持续为发展目标,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尤为突出。绿色发展是一种创新模式下的发展,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其价值取向,应当加快对绿色生产以及绿色消费相关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的建设步伐,健全体制机制,从而更好地推进绿色发展。
2.对于比较凸显的环境问题要加大解决力度
全体人民应当共同参与环境治理工作,对于容易产生问题的源头要做好防御,对于任何形式的污染都应有一整套的应对举措,强化责任人追究体系,建立严格的惩罚制度。与此同时,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以及公众要共同发挥各自的优势,积极应对一切环境问题。
3.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力度要逐步加大
做好生态系统质量和其稳定性的提升工作,完善生态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生态问题的防治,健全各领域天然系统的保护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4.对生态环境监管的体制要进行革新
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及组织安排需要逐步增强,设立监管机构,对生态环境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应部门的相关职责落实到位,共同制止、严惩、杜绝任何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致力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责任编辑:刘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