牦牛包虫病的诊断与防治技术

2019-11-13 12:44谢海玲
农家科技 2019年10期
关键词:包虫病牦牛诊断

谢海玲

摘 要: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是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或草食动物后引起的疾病。近些年,随着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牦牛养殖产业的快速发展,包虫病的感染率和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同时鉴于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还会造成农牧民的感染,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威胁。基于此,笔者对牦牛包虫病进行了总结归纳,同时提出了有效的綜合性防治措施,旨在为今后科学诊治本病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牦牛;包虫病;诊断;防治

一、流行病学

1.包虫病发生与其特殊的生理结构有关,首先细粒棘球绦虫身体构造较为简单,孕节数量多、体积大,内含大量虫卵且生长迅速,一旦到达中间宿主体内后便在短期内造成巨大的损害,而且宿主范围较为普遍,具有较强的易感性;其次细粒棘球绦虫自身具有十分强大的作用机制,可快速识别抗原并产生相应抗体,因此,常规化学药物达不到较好的杀虫作用。

2.不同年龄的牛均可感染发病,主要是1~1.5岁幼牦牛发病症状较严重。感染后1~3周,虫体在脑内移行时,呈现体温升高及类似脑炎或脑膜炎的症状重度感染的牦牛常在此期间死亡。牦牛感染后2~7个月,由于虫体生长对脑髓的压迫而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

3.犬科类动物是包虫病的最终宿主,多头蚴成熟之后,通过犬科类动物粪便以孕节片或虫卵形式排入到周围环境中,污染放牧地周围环境、牧草和饮水,当健康牛在放牧过程中,进食了含有孕节片或虫卵的草料后,孕节片内的虫体和虫卵会随着血液进入到大脑,发育成为多头蚴而导致牛患病。

二、临床症状

患病牛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1 ℃以上,采食欲望逐渐下降,呼吸急促,出现典型的神经症状,在圈舍内表现异常兴奋,不断向前冲后退,或在原地转圈。有的患病牛表现为精神萎靡,头颈弯向一侧,倒地不能正常站立,磨牙,在发病2~3 d内死亡。有的患病牛在出现神经症状之后,视力逐渐减退,一侧眼睛失明,或双侧眼睛失明。几乎所有的患病牛,寄生虫寄生部位呈现出颅骨凸起或变薄的现象。牦牛感染包虫病后,生长发育受阻,肉品质量降低,增加脏器废弃率。

三、剖检病变

对病死牦牛解剖后发现,其肺脏、脾脏、肝脏及其他脏器正常。病变位置主要集中在脑部。将大脑打开之后,发现大脑左半球颞叶中上存在明显肿胀现象,肿胀高度超过了3 cm,将肿胀部位切开之后,发现内部存在2.5~5.3 cm大小的虫体胞囊,外观呈现卵圆形,透明内部存在大量白色凸起。包囊破裂后,从中流出大量半透明的囊液,打开包囊,可以看到中央虫体颜色呈现浅黄色,并与包囊的内壁相互粘连。

四、诊断

1.采集肺脏、脾脏、肝脏等病料组织,通过革兰氏染色剂进行常规涂片镜检,并将采集到的病料接种到营养琼脂培养基、血液组织培养基,常规方法培养24 h,温度控制在37 ℃,涂片镜检,未发现阴性、阳性染色致病菌,培养基上也不存在细菌生长。

2.采集包囊内的虫体结节,制成切片后,在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虫体外部布满了头节,具有典型的多头蚴虫体特征。通过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学变化,结合实验室诊断,可确诊为牦牛包虫病。

五、治疗

对没有患病征兆的牦牛在春秋两季集中防疫的同时进行定期驱虫;如果牦牛出现包虫病症状时,要在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诊断,将患病牛和健康牦牛分离开来,一般情况下可使用20mg/kg的阿苯达唑或使用30mg/kg吡喹酮进行治疗,1次/d,连续治疗1周,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根治的方法为手术治疗,手术摘除寄生在脑髓表面的虫体,注意先用注射器吸取囊中液体,使囊体缩小,然后完整地摘除虫体。手术部位可根据病变部位具体确定。手术部位剪毛后消毒,在骨质变软的部位作U字形切口,切透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离皮瓣后用线加以固定,注意不切破骨膜。用圆锯在骨质上开一小孔,使脑膜暴露,同时助手保护好牦牛。确定包囊位置后,用注射针头避开血管刺入脑膜,发现有液体向外流出,然后连接注射器后抽动活塞,吸取囊泡内液体。取出包囊后,用止血纱布擦拭手术部位,滴入少量青霉素,把骨膜拉平,遮盖圆锯孔,然后结节缝合皮肤,缝完以后涂磺胺软膏,最后用碘酊消毒。手术后注意保护牦牛头部。

六、防控措施

1.严格检疫监督。控制包虫病的关键是进行有效预防,因此,兽医主管部门和执法机关要严格规范检疫制度,对存在漏洞的检疫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严格肉食卫生检疫,牦牛屠杀集中季节,认真执行屠宰肉品的卫生检疫工作。一旦发现有病畜肝肺等感染包虫病,必须妥善严格执行无公害化处理措施,建议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物消毒、发酵制肥等方法,切忌将其抛掷喂狗,有效切断感染此病的病史。同时,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要定期对辖区内牦牛养殖的圈舍、草场、水源等进行检查,确保养殖安全透明。此外,散养个体户或私人宰杀牦牛等情况,同样不能被忽视。必须加强检疫管理,进行必要的卫生检疫。

2.日常要做好养殖环境卫生工作,及时将牛舍内的粪便清理出去,确保合理的饲养密度,同时还要科学选择放牧地点,放牧之前可以使用5000倍液的硫酸铜溶液进行杀虫处理;牦牛饲养过程中也要定期使用吡喹酮、丙硫咪唑进行驱虫,一般每年驱虫2次,发病严重的地区可增加到3~4次。

3.注意饲料的种类与卫生,不用患脑多头蚴的牛、羊脑及脊髓等饲喂犬。加强犬的管理,牦牛场最好不养犬,需要饲养时一定要拴系饲养,管理好犬的粪便,犬粪要深埋,给犬春、秋两次预防性驱虫,防止其中的孕卵节片或者虫卵污染人、畜的食物、草料和饮水。

4.大力推行家畜健康养殖技术,组织畜牧兽医专家制定草原畜牧业科学的健康养殖技术规范,加快生态健康牲畜养殖小区建设,推广现代养殖与兽医保健新技术,为州、县、乡各级畜牧兽医机构配备专用仪器和设备等,全力推行健康养殖。

七、结语

总之,包虫病作为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牦牛感染后,生长发育受阻,肉品质量降低;人感染后严重影响正常生活。防治此病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任务,需要社会各方的全面努力。地方畜牧行政部门应牵头,重视此病的防治工作。同时,重视此病的宣传教育,通过卫生宣传,调动民众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发挥民众的集体作用。在防病措施上,应注意控制好野犬的数量、定期组织驱虫、严格肉食卫生检疫等,从而有效防控牦牛包虫病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泽仁曲初.高原牦牛包虫病的调查与防治[J].兽医导刊,2016,(14):64.

[2] 张亚男.探讨高原地区牦牛包虫病防控措施[J].中国畜禽种业,2018,14(9):66.

[3]卓玛.提升牦牛包虫病的防控质量的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2(7):112.

猜你喜欢
包虫病牦牛诊断
牦牛场的雪组诗
Yak of All Trades
包虫病科普课堂:认识它 预防它 根除它
健康中国,哪儿都不能落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