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促进“双创”工作质量提升路径探究

2019-11-13 11:12马捷
现代交际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马捷

摘要:高校共青团作为党领导下重要的青年组织,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承担着重要的使命,其性质决定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应始终围绕服务大学生的自身发展。因此,应对高校共青团“双创”工作展开研究,分析其现状,找出现存问题,充分发挥共青团的优势特点,强化服务意识,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切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服务工作,探索促进大学生“双创”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关键词:高校共青团 创新创业 工作质量 提升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185—02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既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也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根据共青团深化改革的总体要求和书记处2016年底通过的《青年创业工作总体考虑与安排》,团中央青年发展部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和青年创新创业的实际需求,推出促进青年创新创业的六大举措,这些举措从宏观上给予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工作的方向,高校共青团在为学校、为大学生服务的过程中找准定位,可探索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路径。

一、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的研究现状

国内学术界关于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多以说理型研究为主,且多从高校共青团的地位和优势出发,找寻其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困难和“瓶颈”,从而提出解决对策。在具体研究方面,质量提升路径相关研究成果以政策制度、教育体系、资源地位等为主。崔远航(2012)认为政府在解决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可以依托共青团组织,进一步整合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共同参与到扶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过程中。杨铭(2018)等通过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分析,从营造氛围、构建体系、选树典型、打造品牌等对高校共青团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展开了探索与思考。而吴欣遥(2017)等认为高校共青团作为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责任部门,必须从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青年的大局出发,找准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评价体系、实践教育体系、资源良性循环体系等途径形成大学生创新创业新局面。而国外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研究开始较早,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创业过程始终是国外创新创业研究的焦点,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创业政策、教育体系、创业过程等方面,尚未出现有关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质量提升的直接研究成果。

从现有成果分析,当前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从研究框架来看,很多学者尚未构建系统完备的研究框架,由此导致研究深度欠缺;从研究内容来看,在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相关研究中,关于“工作质量”目前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研究领域还十分单薄,诸多内容尚未涉及,研究内容有待进一步深化;从研究方法看,现有研究集中于说理性研究,往往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分析层面,并未形成系统的逻辑分析链条,实证研究基础上的深度分析研究成果仍然不足。

二、高校共青团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服务中现存问题

1.高校共青团缺乏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引导

当前,各高校的毕业生大多是“90后”,他们有想法、有个性,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不能完全接受传统就业中“受雇于人”的形式,因此,很多人选择“自己给自己当老板”。有很多同学对经济收益的过分追逐使得他们并不能全身心且踏实地做好创业,创业初衷的偏差给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大打折扣。由毕业生就业现状反观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与大学生联系最密切的青年组织,高校共青团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缺乏一个系统的正确引导,使得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创新创业的精髓,创新创业竞赛成果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很好地转化成有效成果。

2.高校共青团未充分利用组织优势向大学生传授创业知识

高校共青团作为优秀青年的群众组织,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有诸多日常工作交流,充分利用共青团的桥梁作用,可以帮助大学生积累更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技能。创业是一种创新性行为,不但需要创业者具备优良的创业精神,而且需要掌握扎实的創业知识,如行业的运作模式、规则、发展前景、市场需求等知识,创业者都必须了解。实践出真知,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的体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学生难有对接社会的实践机会,创业单纯依靠少量的专业知识,而对于实际创业中的项目评估、团队构成、市场开发等方面却存在主观臆断的倾向,致使创业难成功。

3.高校共青团在创业资金服务方面存在短板

高校共青团需要发挥其职能优势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和支持力量,以便于更好地协助学校做好创新创业工作,特别是在资金服务方面,通过一些包含资金支持的社会实践竞赛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创业作为一项获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必然需要充足的经济投入。在对诸多创业案例观察和分析之后,发现创业资金不足是影响创业实践的瓶颈。为了解决资金难题,大学生主要通过向政府部门申请、亲朋好友筹借、吸引风险投资、银行贷款、个人储蓄等方式来完成。

4.高校共青团未能提供有效的创新创业课程补充资源

社会实践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高校共青团应当在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教育、创业实践活动等展开调研和锻炼,注重创新创业知识和社会实践动手能力二者的结合。现有的创业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可操作性和全过程性。在对多个高校进行调查后可以发现,大多数高校并没有开设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即使开设创业教育课程,也只是流于理论而非理论实践一体化,一些高校建立了创业园,却未给大学生提供系统的创业培训,导致创业实践水平难以提升。

三、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质量提升的路径

通过对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质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到现阶段高校共青团助力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高校共青团有效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1.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的建构

当下,大多高校均开设了关于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相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很少有涉及创业教育方面的,都只是和就业指导方面相关,即使有很少一些高校开设了创业课程,也只是停留在理论阶段,实践方面的教学严重缺失。针对这种情况,高校共青团需要联合学校各个部门采取相关行动,让创业课程成为学生的必修或选修科目,让学生从大一进校就开始接触创新创业这门课程,不仅仅了解什么是创业,还要知道如何创业;对那些有意愿自行创业的以及有创业基础的学生要特别重点培养;办好这门课程,还要特别注意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一个有针对性且有趣的创业课程会带给学生更多启发。除此之外,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引进一些专业的创业指导培训项目,讲授更专业的创业知识。最后,通过普及有实际存在价值的创业课程,使大学生掌握更加专业的创业知识。

2.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系统性

在整合多渠道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实用性强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做好充分的组织计划安排,对社会中多个群体进行实地调研,以创业人才示范基地为依托树立创业培训品牌。积极开展大量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训练,充分调动大学生创新创业积极性。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目标是增加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在训练中要引导学生的创业意识,使其不断挑战自己,具有勇于面对困难的心态,这些都是创新创业能力训练的重要目标。从理论输出、平台搭建、意志激发三个方面建立起系统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切实帮助大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和创业竞争力。

3.合力搭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完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的建设。第一,通过高校共青团的资源优势,在校外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同企业开展长期的合作,把学生优秀的创业项目拿到校外的基地开展实践。第二,充分挖掘学校的内部资源,利用校内创业市场组织大学生参与和体验创业过程,建立创业孵化基地,让学生自主运营和管理,在老师的指导下,实施和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提升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4.利用信息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条件

高校共青团可以利用网络,召集优秀的创业人才,建立一支熟悉大学生创业工作的人才队伍,通过线上交流沟通的方式,依靠现代网络技术和自媒体平台为学生解答创业中遇到的问题。这样做既可以紧跟信息化时代的步伐,加强信息化建设,也能够构建一个内容更丰富、覆盖面更广泛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全面的创业指导服务。具体可以在共青团网站上建立与大学生创业相关的信息网页,创办一个专栏;也可以为有创业意向的同学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在学校设立创业咨询中心,建立起专业的创业咨询导师团队,无论是创业竞赛项目还是创办实体企业,都能提供有效的咨询服务等。

5.争取多方支持,扶助大学生创业

对于大学生创业来说,资金的缺乏也是影响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还沒有有效、稳定的收入来源,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也不一定能够提供有力的帮助,因此,资金成了制约大学生创业的瓶颈。针对这一问题,学校、社会的方面需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帮助。高校共青团可以根据现实情况,尽量多的争取学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支持;可以将创业者组织起来,密切创业者间的合作,争取政府、社会组织等多方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邹利斌,崔远航.从智库、意见领袖看政府与公众间距离的协调机制[J].国际新闻界,2012(12):61—82.

[2]杨铭.依托“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探索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新模式[J].经济师,2018(3):190—194.

[3]吴欣遥,陈晓辉.高校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新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80—82.

[4]孟益宏.创业教育,高校共青团的时代责任[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43—44.

[5]胡献忠.共青团改革议程研究[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8(1):61—67.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高校共青团工作质量提升路径
高校共青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研究
高校共青团组织服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成因分析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倾斜式子棉清理机工作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分析财务会计工作质量对企业经济效益产生的影响
民办高校大学生学习胜任力提升路径研究
以高校共青团活动为载体加强中国梦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