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季
摘要: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国家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力度持续加大。大学生群体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因此,大学生如何在高校生活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深入讨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和中国传统文化融合的积极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推动二者融合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高校志愿服务 融合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7—0032—02
我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梦想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加强经济、政治、生态文明建设之外,还应重视文化建设,而中國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高校志愿服务工作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因此,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融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融合的理论基础
1.传统文化价值对于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有着深刻影响
结合调查结果来看,当前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动机主要有两类:其一,锻炼自身、增长知识能力。在参与志愿服务工作的过程中,志愿者会和很多陌生人产生交流,在此过程中,其交际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能够获得大幅度的提升,同时也可以增加阅历,获得更多的生活感悟。[1]其二,由社会责任感驱动而参与志愿服务工作。怀有这类动机的学生将服务社会当作自己的责任,希望可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这部分学生普遍受到过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影响。如,儒家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就蕴含着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人对于社会的责任。
2.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在志愿服务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价值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如仁爱、宽容、诚信、友善等,我国现代志愿服务精神的核心价值实际上很多都脱胎于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其中最为志愿者所认同的价值有“仁爱”以及“天下为公”等。不同的志愿者对“仁爱”都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解。如有的志愿者认为“仁爱”体现的是一种爱人精神,即尽己所能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尊老爱幼均是这种爱的外在表现。“仁爱”思想在志愿服务工作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具备“仁爱”精神,才能以己度人,急人之所急,从而为他人提供有效的帮助。而“天下为公”则表现了中国古人的家国情怀。在新时代下,它塑造了志愿者们的社会责任感,促使大学生为社会和国家作出一定的贡献,即在自己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3.高校志愿服务过程中传统文化和现代志愿服务存在频繁互动
一方面,传统文化价值支撑大学生投身于志愿服务工作,如以仁爱之心为他人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自身的精神会得到升华,对志愿服务精神和伦理的认知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另一方面,志愿服务促进了大学生志愿者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解认知。志愿服务工作实际上是一个服务社会的过程,而这则会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的体会。同时,彼此之间的互助则很好地诠释了“守望相助”的理念。此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志愿服务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传统文化的融入,社会志愿服务将拥有更多的创新素材,如传统节日举办的各类民俗活动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2]
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融合的积极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培养当代青年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升中国国民素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则是塑造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锻炼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传统文化传承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目的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之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丰富的素材,而志愿服务工作则能够为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弘扬提供一个平台。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融合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积极意义:
1.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脱胎于马克思主义,融合民族精神以及改革创新时代精神,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中的很多内容和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之间都存在着紧密的联系。[3]例如,爱国主义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团结奋斗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等,它们构成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则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
2.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华民族传承不息的基础,在新形势下,面对多元文化的侵袭,必须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演绎,赋予其时代特征,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洪流。而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实际上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次创新继承,这一举措能够同时影响到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享受志愿服务的对象,对于传统优秀文化的继承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融合的有效策略
1.建立专业的志愿服务团队,逐渐形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志愿服务品牌
想要实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工作的有效融合,必须打造一支具备较高传统文化素养的志愿服务工作队伍。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志愿者团队可以和当地的中小学建立长期联系,不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活动,形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品牌。如带领高校志愿者到中小学对传统文化内容进行讲解,将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和时代发展有机联系起来,对榜样进行宣传展示,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除此之外,高校应对大学生志愿者招募、培训、管理机制进行完善,通过科学的管理培训体系提高全体志愿者的传统文化素养。例如,武汉商学院和湖北省博物馆合作,构建了一套志愿者实践培训体系。学院会定期选拔学生进行针对性培训,之后在博物馆担任义务讲解员,使学生在反复的实践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志愿者。[4]
2.打造高校志愿服务平台
在新形势下,通过高校志愿服务工作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仅仅依靠志愿服务机制约束、志愿服务内涵建设、志愿服务参与成员综合素质等条件约束是不够的,还应该建立完善的高校志愿服务平台,基于平台促进志愿活动项目优化,同时推动志愿服务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发展,如此才能更好地发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5]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所处地区的传统文化元素创设独具特色的弘扬传统文化的志愿活动项目,如“非遗进校园”等,借助平台优势,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范围将变得更大,直接带动广大师生间接参与到文化传承中。此外,还可以在校园内建立一些以“弘扬传统文化、开展志愿服务”等为主题的社会或是研究中心,提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水平,不断为高校志愿服务工作输送新的血液。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建设新形势下,提升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弘扬传统文化是强化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这一任务则落到了当代大学生身上。在高校工作生活中,参加高校志愿服务工作并融合传统文化元素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条可行途径。传统文化和高校志愿服务精神内核之间存在的紧密联系是二者融合的基础,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则应注重高素质团队的建设以及社会实践平台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冉聪聪.文化传承与创新背景下高校文化育人机制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9,22(2):65—67.
[2]王立成.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的高校学生志愿精神的培育与发展[J].教育观察,2019,8(7):139—141.
[3]杨明.高校传承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15):226—227.
[4]宋飞朝.当代我国高校青年志愿服务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8.
[5]张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选择[D].兰州交通大学,2017.
责任编辑:张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