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小莹
摘 要:川剧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地方戏种,又以四川的戏剧最为出名,所以被称之为川剧,不同于京剧、豫剧、越剧、昆曲等其它戏种,川剧是集多种声腔唱法于一身的地方剧种,作为我国传统的戏剧之一,川剧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川剧脸谱,川剧脸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川剧的灵魂之一,除此之外,川剧分为文、旦、生、花、丑五个行当,每个行当又有自己独特的表演艺术,其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最吸引人的便是文生、小丑、旦角,而旦角又是这三者之最。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川剧工作经验和一定的文化研究,分享一些个人对于旦角的体会和表演艺术的研究。
关键词:川剧;表演;艺术;角色塑造
1 旦角的概述
旦角在我国各地的传统戏剧中都有存在,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乃至更早的时期,而后两汉的角抵百戏,为早期的川剧奠定了基础。其早期主要是为了表现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等级的女性形象。而川剧中的旦角和其他戏剧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却有着一个巨大的不同,那就是川剧的旦角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在川剧中,生角和旦角是相辅相成的,有生角就一定要有旦角,同样的,有旦角也一定要有生角,二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生角而没有旦角,川剧就少了故事感,但是如果只有旦角而没有生角,川剧就丧失了灵动的听感。所以,旦角的表演是川剧最为核心的艺术之一。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我国的川剧灿烂辉煌,而其中最耀眼的便是旦角,像黄金凤、杨素兰、谭芸仙、蔡月秋、浣花仙、白牡丹、白玉琼、何亚仙、周慕莲等都是著名的川剧旦角演员,这些川剧旦角的表演艺术家的出现,使得川剧的剧目,表演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大众化,表演的角色也更加的广泛,于是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旦角,主要有“闺门旦、奴旦、花旦、武旦、泼辣旦、皇宫福贵旦、鬼狐旦、水墨旦、青衣旦、摇旦、老旦”等十一类。这些旦角主要是根据所要表演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来划分的。
2 生活的艺术——形神俱在
川剧作为一个剧种,旦角作为其中的一个角色,都是表演的艺术。但是表演和表演之间也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相对于人们主观想法中的表演来说,川剧中旦角的表演不是普通的模仿,如果只是肢体,表情的到位,那旦角也不可能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旦角讲究的是形神具备,这种形神具备是不仅是人物内心的反应,更是一种绵远悠长的感触,是一种意境的传达,用一种朦胧的感觉去描绘生活,描绘角色。
而这种描绘所采用的方式是一种程式化的方式,旦角拥有十一个种类,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所以著名的川剧表演艺术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套程式,万千性格”,这种所谓的程式是戏曲在塑造人物时所用到的基本手法,通常情况下,程式是一种表现形式,具有自己的封闭性和个体性,一般表现为两种不同的方式,第一种表现的方式是抛弃已有的表演形象,不去和戏剧中人物的身份、性格、感情和规定情境相结合,光从程式出发去表演,这样就会出现只有形式没有人物的感觉;第二种则是从具體的艺术形象出发来掌握程式,赋予程式特定的内容,程式就成了塑造舞台艺术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这样就能表现出活的艺术形象来。
3 川剧旦角的塑造
旦角本身只是一个角色,是戏剧中的一个形象,但是表演者本身是一个主观的我,所以在呈现给观众的时候,要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与有机结合,旦角的我是剧中的我,表演的我是真实的我,要透过真实的我看到角色的我,这才是川剧表演中旦角塑造的真谛。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白蛇传》中有着很多独特的技巧和多样化的表现形式,因此十分考验旦角的功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身韵和舞姿,白蛇这个角色是十分复杂的,既要表现出白蛇的仙灵感,彰显白蛇的武艺高超,又要体现出白蛇的灵活和舞姿韵味,因此就需要用到武旦之角,又需要用到仙狐旦之角,用武旦去表现白蛇的武艺高超,用仙狐旦体现身姿之美。
在进行白蛇的角色塑造时,表演者需要在角色和形式间来回磨合,找到最佳的表现形式,不能说是刻意的去模仿人们主观生活中的形象,要贴合角色本身,用自己对角色的理解反映出对于社会或人生的见的。这是一种对角色的升华和再创造,白蛇反映的是封建社会的封建思想,而白蛇正是想要打破传统,要表现出白蛇的挣扎和不甘,同时也要去彰显一种淡淡的无奈。做到进入角色中去,回到现实中来,让二者协调统一,相互融合。
4 内外结合,虚实有度
每一个旦角的塑造都离不开剧作家的努力,但是每一个旦角的演绎都离不开表演者的二次创作。如果说剧作家赋予了旦角生命,那么表演者则赋予了旦角灵魂,剧作家只能够创作出人物,不能够创造出灵魂,人物时死的,是没有生气和灵活的,只有表演者才能够让剧中的角色活过来,去雕刻一个人物的灵魂,把它真实的展现在观众的眼前,从现代社会的角度,从自己的经历,人物的经历中去把握人物的命运,演绎人物的人生,做到剧内人的演绎,剧外人的再创作,用虚拟的人物,彰显真实的人生、社会、生活。这样才能够使的人物的塑造更加的丰满,具有灵魂。
参考文献
[1]郭铭彝,阳荣秀.一代桐凤.川剧武旦因为旦角年龄、身份不同,又分为武旦和刀马旦,皇宫福贵旦也包括正旦和泼辣旦.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 1993,86.
[2]琼莲芳.爱戏学戏演戏,川剧艺术研究(一),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101.
[3]徐华威.从川剧〈焚香记〉看焦桂英爱情悲剧之因由,四川戏剧,2010,5.
[4]谭韶华.川剧群星,成都:巴蜀书社,19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