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2019-11-13 08:40张小寒
科技创新导报 2019年17期
关键词:高职学校基础教学应用能力

张小寒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涵盖的课程内容、知识点等比较多,包括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两大板块,对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教师应关注教学改革,结合职业学校及学生特点,以应用能力为导向,实施课程改革。本文简要论述传统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方法,提高课程质量及效率,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关键词:应用能力  高职学校  计算机  基础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9)06(b)-0197-02

在高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属于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使其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对人员的根本需要。依据课程背景、高职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及学习需求,对课堂教学内容、方法等进行灵活设置和选择,为学生提供开放的计算机学习环境,确保其在以后工作中能够熟练应用计算机。

1  传统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问题

虽然,高职学校非常重视计算机基础教学,但在教学过程工作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忽略项目教学,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日常教学仅为考试服务,关注应试教育,忽略知识应用能力培养,沿用“讲授—复习—考试”这一传统模式,导致学生的应用能力普遍偏低。其二,仅注重考试,忽略课程深度实践。在学校,教师仅一味追求考试通过率,指导学生反复训练简单操作,直接将实际应用、高级应用操作方面的教学内容省略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不能够为学生预留充足的实践训练时间[1]。其三,忽略教学内容调整。计算机技术具备扩展性和易用性等特征,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仅限于考试大纲、常规知识点,没有依据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专业背景、岗位需求等变化,对课程知识点进行调整。其四,课程考核和学习质量评价方法单一。在学生以考试为主,或者片面追求等级考试通过率,忽略过程性评价,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课程标准、教学内容过于统一,无法满足各层次学生需求,很难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水平。

2  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专业背景、个体差异等,把计算机基础课程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分开。依据高职学生个体差异,优化课程体系,通过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结合课程要求,编写项目化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优化课程考核,注重教学评价。通过教学改革,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

2.1 尊重个体差异,优化课程体系

高职学生基础不一,采用分层教学法,因材施教。该过程中,对课程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基础+应用”两个层次的课程体系,使各层次学生需求得到满足。将该课程划分为计算机基础课程、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两个层次,高职学生可依据自身专业背景、兴趣爱好,灵活选择。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重心不一,前者主要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后者则关注计算机技术应用,两类学生均可报名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依据自身需求,到课程网站上下载学习资源、复习资料等,自主练习。计算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软硬件、操作系统、字表处理、信息获取与发布、信息安全、计算机应用基本操作等。计算机应用技术课程则涵盖Word高级应用、Excel高级应用、Flash动画制作、网页设计与制作、影视动画与制作、DMAX等相关内容。

2.2 关注应用能力,开展项目实践

在课程改革背景下,着重对高职学生的岗位能力进行培养,在网络机房环境下开展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或案例教学,关注高职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该背景下,除了培养高职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之外,还应通过任务驱动法,激发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兴趣。在课堂上,教师通过项目、案例设计,对课堂任务进行分解,让学生得合作过程中,逐渐完成项目任务。该过程中,涉及Word文档、Excel工作表、演示文稿制作等诸多实践操作内容。以项目设计为载体,指导高职学生开展技能训练,把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让高职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熟练掌握各类知识点和技能[3]。以Flash动画制作为例,在课堂之初,要求学生把GIF动画文件转变为Flash逐幀动画。步骤1:新建一个Flash文档,在场景中右键单击,在弹出菜单中选择“文档属性”,设置帧速为25,文档大小设置为200×300,背景色为白色。步骤2:从外部文件夹导入dy.gif,选择“文件-导入-导入到舞台”命令。步骤3:GIF文件作为连续帧被导入到舞台。

2.3 编写项目化教程及实训指导书

依据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要求及高职学校课程标准,编写项目化教程及实训指导书。把课程标准作为参考指标,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轴,把项目实现过程、解决方案展示出来,按照既定的流程,对教学过程、内容进行设计,以行动为导向,开展教学。还要把“职业+知识”的职业教育原则体现出来,向高职学生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教会其操作办公应用软件。关注项目划分,使其以若干个任务形式存在,帮助高职学生熟练掌握各类计算机应用技能,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加深对项目的认识和了解。课程实践中,各类项目、任务针对性强,实用性和操作性兼具,应鼓励高职学生自主操作和训练[4]。例如,制作演示文稿,带领高职学生制作新员工培训演示文稿,并对该演示文稿进行美化。教师在该过程中,为高职学生提供指导。

2.4 优化课程考核,注重教学评价

为了满足应用能力培养要求,高职学校要改革课程考核、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使其具备多元特性。在考核评价过程中,把总结性考核和过程性考核结合起来,既要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还要兼顾实训成绩。在过程性考核中,观察高职学生在计算机基础实训课程中的表现,及项目作品质量。完成课程学习之后,还要把高职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依据作品质量,对实训成绩进行评定。部分高职学生选修的是基础层次课程,笔试、机试合格即可[5]。一些高职学生选修的是应用层次课程,要求其在期末提交项目作品。在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工作中,通过设计多元化评价体系,强调过程学习,训练高职学生的应用技能。这一过程中,也应兼顾高职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高职学生灵活选择课程评价方法。这种方式更倾向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人文性特征。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涵盖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常用工具软件介绍及计算机日常维护和故障处理等一系列内容,对高职学生提出了比较高的课程学习要求。依据课程背景、内容、要求等,结合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施教学改革,引导高职学生熟练操作计算机,全面掌握各类计算机基础知识,提高高职学生的计算机操作及应用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激发高职学生的计算机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张静波.基于职业能力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7(2):46-47.

[2] 廖克顺.以应用能力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践[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14-116.

[3] 马朝霞.高职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实践与探讨[J].魅力中国,2017(7):137-138.

[4] 许黎娟.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计算机时代,2017(5):54-56.

[5] 刘壮.基于项目教学法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5):151-152.

猜你喜欢
高职学校基础教学应用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
高职学生存在问题及教育对策
高职学校班主任管理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