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废弃地研究进展与热点可视化分析

2019-11-13 05:56郑馨田和雨张伟李雅
锋绘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可视化

郑馨 田和雨 张伟 李雅

摘 要:本文运用CiteSpace软件以中国知网中关于工业废弃地的文献为数据基础。分析文献的发表数量、研究机构和研究人物、研究领域、研究热点和内容,将分析结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将热点问题和学术前沿展现出来。为中国工业废弃地的深入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国;工业废弃地;CiteSpace;可视化

1 工业废弃地的相关概念及发展

工业废弃地,是指曾作为工业生产用地和与工业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仓储用地,后来废置不用的地段。

我国对于废弃地的处理处置、再生设计、生态修复进行了相关的研究。2001年,牛慧恩对美国城市废弃地的改造项目进行了分析,在关注国外废弃地综合治理项目的同时提出了我国也应该重视废弃地的治理。2002年,罗思东系统总结了美国废弃地治理的政策法规。2007年,曹康等,系统介绍并分析了国外完善的废弃地治理项目和体系。2005年,沈实现与德国设计师合作设计了北京工业遗产保护项目。2007年,张金伟探索并研究了夏桥工业遗址改造项目,并在2008年他对德国杜伊斯堡公园、纽约清泉公园和唐山市南湖景区进行对比分析,奠定了城市景观生态设计理论。2008年,殷柏慧在景观生态学领域对淮南大通矿区改造项目进行研究。2009年,俞孔坚通过以生态服务为导向,以天津桥园生态恢复工程为基础,提出了城市公园和绿地建设的新方向。2011年,潘霞洁确定了城市废弃地的绿化方式和再生改造方式,王宏新通过对国外成熟废弃地治理的法律框架、治理结构和保障体系进行研究,为我国废弃地综合再生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基础。2012年,张琳提出了废弃地价值评估的方法。

本文利用CiteSpace对中国知网中工业废弃地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文献数据从2004年之后进行分析,对2004年至2019年中国工业废弃地研究结构与脉络进行分析梳理,为今后研究该领域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向提供数据定量的科学依据。

2 数据采集及分析

2.1 数据采集

本文基础数据资料从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知网,CNKI)获取,数据采集使用中国知网的高级检索,以“工业废弃地”为主题进行检索,检索年份2004年至2019年,时间截止到2019年6月30日,检索结果为684条,去除其中会议和报纸资源,获得相关文献636篇。

2.2 文献发表量分析

文献发表数量是体现该领域研究的发展速度。对中国知网文献发表数量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见图1。2004年有关工业废弃地发文量为5篇,到2008年达到9篇,之后五年的文章数量都维持在30篇以上,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到2013年达到69篇,由此可见,中国近年来对工业废弃地的研究逐渐上升。

2.3 研究机构和研究人物

文献机构分布可以反映某研究领域的主要研究阵地,通过CiteSpace对中国知网上获取的工业废弃地研究文献的机构进行分析,见图2,以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为中心形成的研究群体成为该领域较有影响力的机构合作体,同时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和辽宁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和辽宁省城乡建设规划设计院形成了高校与研究院所之间的合作关系。

通过CiteSpace分析2004年至2019年中国知网上获取的工业废弃地研究文献,通过作者共被引分析,见图3,数据显示中国工业废弃地领域研究者相对分散,孟宇轩、殷晓彤、程岚、段渊古形成了研究合作网络,这种合作网络共有四个。刘抚英、姜龙、常江在该领域具备一定的影响力。

3 研究主要特点

3.1 研究聚类领域逐渐增多

为了进一步研究工業废弃地研究的热点领域,通过CiteSpace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聚类领域可以展示出研究领域的交叉和研究发展方向,对数据中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共生成11个聚类领域,见图4,聚类之间的关键词和研究内容存在着相互联系的关系,即各个领域之间存在相互协同的研究状态,共同解决工业废弃地存在和潜在的复杂问题。

3.2 研究热点演化

本文以包志毅在2004年发文中提到的工业废弃地的概念为起点,截止到2019年6月,将工业废弃地研究相关的关键词进行统计,其中工业废弃地、生态恢复、景观设计和生态修复成为研究领域中出现频次较多的关键词。由工业废弃地研究延续到后工业景观、大地艺术、场所精神等概念性的研究,逐渐向煤矿、城市、更新和再生设计层面进行研究,研究内容更加具体。

3.3 研究内容逐渐具体化

通过CiteSpace对基础数据中关键词进行微观层面分析,见图5。从工业废弃地为研究起点发展到再利用、生态、景观设计、后工业景观、景观更新、景观都市主义等理论层面的研究,关键词再度发展成煤矿废弃地、生态恢复、矿区废弃地改造、矿山废弃地、植物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等具体化的研究层面,研究体系发展呈现了从理论研究到具体项目研究的逐渐细化的演变。

4 研究结论与展望

4.1 研究结论

对2004年至2019年中国的工业废弃地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对工业废弃地研究达到高潮,相关研究文献发表数量较多,但是尚未形成以研究者和科研机构为中心的研究团体,研究工作相对分散。②从2004年至2019年工业废弃地研究领域逐渐增多,形成11个交叉研究领域,覆盖了工业废弃地研究的大部分领域,研究热点也逐渐从宏观层面的理论研究发展到中观层面的专业学科领域研究进而发展到微观层面关注场地现有或潜在的污染研究领域。(2)研究内容逐渐趋于具体化,从2004年学术界关注到工业废弃地开始,研究逐渐扩展并细化,涉及到的专业学科增多,从各个学科角度进行了细化的研究,呈现出了研究越来越具体化的形式,多学科综合研究是该领域发展的趋势。

4.2 展望

通过对2004年至2009年中国工业废弃地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为我国未来工业废弃地研究提供了主要的发展方向:(1)针对工矿废弃地、煤矿废弃地等对原生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废弃地进行细化研究,由于研究地块处理相对复杂,需要从土壤修复、植物修复、水体修复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进行综合处理,以解决场地现存或潜在的污染问题。(2)针对城市内部工业废弃地应该从城市整体规划、景观更新、景观都市主义层面进行研究,需要对场地进行再利用,保护和改造并举的综合性研究,以解决城市发展层面的问题。(3)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应该继续深化,需要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和活化利用,需要在结合风景园林学、建筑学、历史学、社会学科对工业遗迹进行妥善保护和再利用,以解决工业遗产永续保护和再利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方宁.基于活动类型的工业废弃地更新现状研究[J].低温建筑技术,2018,40(06):152-155+164.

[2]姜宏.哈尔滨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7.

[3]杨黎潇,邓舸.记忆长廊——嘉陵江边城市工业废弃地的重生[J].风景园林,2016,(12):19-21.

[4]栾景亮.大型工业废弃地再开发与工业遗产保护的探讨——以北京焦化厂旧址用地改造为例[J].中国园林,2016,32(06):67-71.

[5]刘抚英.浙江省城市工业废弃地系统协同再生对策研究[J].华中建筑,2014,32(02):113-118.

猜你喜欢
中国可视化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思维可视化
基于Power BI的油田注水运行动态分析与可视化展示
自然资源可视化决策系统
基于CGAL和OpenGL的海底地形三维可视化
“融评”:党媒评论的可视化创新
我国警卫反恐怖斗争对策研究
浅析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代价问题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