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岩
摘 要:BIM技术起源于美国,通过对BIM技术的可视化、参数化特点的应用,构建出带有信息并能准确传递信息的三维实体模型,对于提高算量精度、合理控制变更、实现数据的共享和部门间的协同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以BIM技术的应用为背景,引出对BIM技術在施工成本管理各阶段中具体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成本管理;信息化;BIM
1 前言
工程项目中的成本管理环节直接影响到项目进度以及收益,企业进行项目综合管理的目的就包括进行成本管理控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成本管理将一直伴随工程进行过程。大多数工程建设企业都缺乏专业成本管理思想、管理经验与专业团队,科学化的成本管理思想难以建立,成本管理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研究基于BIM技术的成本管理,可以大大提高我国建筑行业成本管理能力,减少人力、财力、物力、时间方面的浪费,并且避免了由于个人行为造成的窝工、浪费等现象发生,在强调精细化施工管理的今天,BIM技术的引入更有显著的社会效益。
2 BIM技术应用于施工前成本管理阶段
2.1 投标报价阶段
BIM技术在投标报价阶段对成本管理的贡献主要体现在软件的精确化算量。构建BIM模型时需要将图纸中所有的长度、位置等各种信息都包括进去,对其进行精确化计算。依照以前构建类似于此项目的模型,或者是初步拟建的综合项目模型,通过计算能对模型中不同类别的构件的几何以及物理信息加以识别分类,依据材料与计算规则一一对应的功能,能对将要进行项目的各种基本量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汇总,统计各种指标,再与造价类的软件相结合,可以算出更加精确的数据,从而做出合理的决策。
在施工开始前利用生成的各种不同数据来对这个项目进行投资的预估算,使数据执行起来更加快捷,没必要再派预算人员利用大量的图纸来进行估算编制,这样一来就降低了由于人为因素可能造成的数据偏差,使得到的数据更加客观,而且还避免了各个部门重复计算同一指标,使提供物资需求更加便捷。投标的单位依据中标方提出的施工图纸以及他们招标时的清单,获取相应的数据信息来对项目的成本进行合理地预测,然后设定这个项目最终目标的成本,并且按照一定的理论依据,科学地对未来的成本以及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做出合理的预测。
2.2 施工前采购阶段
①节约加工时间;这项技术成功地将原来的现场加工转换为非现场的加工,即在进行建筑构件或者是进行整个建筑工程时,将原来的从设计到现场施工的模式改为从设计到在工厂进行制造加工再到现场直接进行安装的新模式。这种新的模式可以减小现场用地的面积,同时减少了劳动力,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准确性,提高了生产效率,有效地避免了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而导致误工等现象。
②避免成本浪费:根据以往的数据来看,在整个施工项目中采购成本占所有施工成本的70%,制定一个明确的物资采购方案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的成本。模拟模型中的构件,以及对有完整信息的设备进行计算统计,与工程量统计精确地结合起来,从而得到材料和设备需要的更精确的数据。
3 BIM 技术应用于施工过程中成本管理阶段
3.1 成本预测和计划阶段
(1)参照类似项目便捷,提高成本预测精度和效率:BIM技术能够将所有通过其进行项目管理的所有的数据都进行整理并保存为电子档的格式,然后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这是它本身的特点之一,这个数据库能够随时进行查询和借鉴。当以后的项目与其类似时,可以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所需要的资料,这样一来就提高了成本预测的效率。
(2)施工模拟减少成本使用盲目性:这项技术可以模拟项目的施工过程,让管理人员可以在进行施工之前提前制定出在过程中每个关键时段的现场布置方案以及大型机械该如何布置的方案,还可以提前预知每一个时段所需要的资金、材料需求以及人员分布情况,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并且发现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优化。
让深化模型在5D软件打开,导入各类材料的清单表以及进度计划表,软件会自动地对施工进程进行模拟,同时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资金以及物资的需求量,生成相对应的资金曲线以及物资资源需求量的图表,提高了成本管理的效率。
3.2 成本管理和核算阶段
(1)动态成本管理,避免成本损失:项目成本脱离控制的状况在项目建设中时有发生。我们知道,在传统的施工过程中,过程是很难受到控制的,施工成本处在不断的变化的状态中,而现行的资源管理手段是无法满足这种动态变化的,所以由于无法实时监控和更新项目成本数据,施工成本失控也成了必然。BIM技术发展起来之后,我们可以施用成本管理办法。此办法可将成本计划阶段生成的5D模型与实际施工资源计划结合,这让数据更新的即时性和共享性成为现实,并为动态管理成本奠定了基础。
(2)提髙成本核算准确性:核算数据的准确性至关重要,但是由于人工收集和核对数据不可避免存在的失误,导致模型数据必然会存在误差。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化和共享性,无论是资源信息状态还是人力资源状态都能够做到及时准确获取并且记录。同时,BIM模型还有对数据进行自动化量算的功能,这确保了在项目施工过程中,无论是哪一处构件出现问题,RFH都能够及时反应给BIM信息数据库,数据库能够自动对核算数据进行更新,这个过程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并且提高了准确度。在BIM数据模型的建立基础上,项目建设的各个工种的工作也相应简单起来。
3.3 成本分析和考核阶段
(1)多算对比助于成本分析,有效管控成本:由于可知量是其数据库一个特点,大量的与工程相类似的其他工程的信息为这个数据库提供了巨大的数据支撑。其包含了在施工过程所形成的所有的数据,以时空维度以及构件的不同类型作为标量,对这些信息进行汇总拆分、对比地进行分析等各种过程,保证了能够准确及时地提供施工过程中的基础数据,为领导者在进行工程造价管理、进度资金的管理时提供可靠准确的信息依据。该技术的对比功能的开发基础是5D软件,再加上该模型的关联功能,可以达到模型,进度计划以及清单表三位一体的效果。
(2)数据资料调用便捷:BIM模型的数据库也是十分庞大的,在其数据库中,数据之间相互索引,所以無论是多么复杂或者是规模非常大的项目,该模型在数据分析方面都可以提供非常多的帮助。而这都是因为该模型本身数据库的强硬,其在存储,查询和调用等方面都为使用者提够了极大的便利性,节省了使用者在成本分析时所投入的时间。使用者在使用该数据库的时候,如果是在查找某一个或者多个项目的数据资料,只需要点击对应的时间、空间信息,那么就可以快速准确的索引到结果。
4 BIM技术应用于竣工结算成本管理阶段
传统竣工结算阶段成本管理长久以来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而BIM技术的出现改变了这种情况。BIM模型具有参数化特点,该特性有集成和关联信息的功能。就该建设项目的模型而言,BIM模型对建筑物中各个构件赋予了属性信息,例如空间关系、建筑构件信息、工程量数据信息、详细材料清单信息、工程相关进度信息、对应阶段成本信息等属性。
BIM技术对信息的采集、数据的处理以及存储等方面有着强大的功能,其中项目全过程数据可以引以为例,该功能简化处理了项目各类数据信息,节省了处理数据所需的人工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快了施工的整体进度,减少了所需要花费的时间资源。
研究成果显示,BIM技术在建设项目成本管理方面具有非常高的实用性,并且已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在BIM技术的应用下,项目建设増加了施工成本管理能力,降低2%-10%的经济成本,特别是其可视化和参数化特性为施工项目消除了20%预算外变更,有效的工程量统计为造价估算耗费时间缩短60%,这项技术为在进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上节约了很多时间,并且缩短了整个工期,让企业的快速回报的目标快一步实现。
5 结论
本文主要从成本管理的施工前成本管理阶段、施工中成本管理阶段、竣工结算成本管理阶段三个方面入手,展示BIM技术给施工成本管理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和其产生的社会效益,也推动了BIM技术在我国建设项目施工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罗妍燕.BIM在装配式建筑成本管理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36):104.
[2]王雁.基于BIM的地震灾后民用建筑重建工程施工成本控制方法[J].地震工程学报,2019,41(01):233-238.
[3]李昊,许竞舟.基于BIM技术的绿色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7,(11):64-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