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晶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广州 510510)
伴随着国家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改革创新,跨境电商外贸新业态近年来得到快速增长,规模效应突显。根据国内知名电商智库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表的《2018年度中国跨境电商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达9万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出口跨境电商规模为7.1万亿元,进口跨境电商规模达到1.9万亿元。广东作为外向型经济最活跃发展最好的区域,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位居全国前列。在2018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交易总规模中份额高达56.99%,超过全国一半以上的份额,市场规模占据绝对优势。如此庞大的业务量背后是对跨境电商人才的迫切需求。特别是基于广东传统外贸优势,也来越多的企业转型到跨境电商领域,跨境电商人才存在严重缺口。通过企业调研,广东省跨境电商行业人才需求从以下两个方面分析。
跨境电商的交易涵盖商品流、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等各方面。据此分类,主要分为三种类型,见表1。
鉴于广东众多跨境电商企业处于传统外贸向跨境电商转型阶段,初级类的客服人员、网络推广专员、美工设计及物流专员等是最迫切需要的。随着企业业务不断发展和规模扩张,负责跨境电商运营、仓库管理、数据分析和供应链流程优化等商务型中级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多。而对于具有5年以上的大型跨境电商企业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能为企业国际化经营提供战略方向的高级综合型人才(见表2)。
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对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高职教育的特征决定了应围绕其经济特色和行业需求,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立足为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目标提供合适的人才。2019年6月教育部公布的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增补专业”中,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增补的46个新专业之一,跨境电子商务将正式作为独立专业招生。但在高职教育中,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仍然是在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商务英语等专业设立跨境电商方向。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上取得更优异的成效,培养适应跨境电商行业的应用技能型人才,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职业技能大赛是有效的突破手段之一。大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提升产品行业认知,成功实现把所学知识与岗位需求能力对接。
表1 跨境电商行业岗位需求
表2 跨境电商人才需求层次对比
跨境电商类职业技能大赛相对其他专业起步比较晚,但是发展速度迅速。以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为例,它是专业覆盖面最广、参赛选手最多、社会影响最大、联合主办部门最全的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赛事,从2012年开始每年一次。而对于跨境电商技能竞赛,则是从2018年的“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赛项有所体现,在此之前并无单独的赛项。但是由全国的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外贸行业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举办的跨境电商类从2016年就开始了探索。如在 “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中,2016年3月第一届参赛学校近200所,组队数为226,到2018年第三届时,参赛学校超过340所,共398支队伍(注:以上数据均来源于OCALE跨境电商创新创业能力大赛官网)。总结近三年跨境类职业技能竞赛的主要内容和方式,可以概括为三种类型: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下,主办方要求选手在主流跨境电商平台开店,旨在让学生掌握平台的实际运营,真正了解和运用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所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这类竞赛以3人团队组队居多,周期较长,一般是3个月到半年不等。评分指标涵盖产品管理、推广营销、店铺运营等方面,按照不同的平台制定具体的评分细则。比赛实战性强,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存在业务经营风险,对学生和指导老师来说都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因此,很多高校都会邀请合作比较稳定的跨境电商企业参与,利用企业的产品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等共同完成竞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当然在实践中偶尔也会存在通过刷单提高分数、企业因故无法发货导致店铺关闭等负面现象。
此类竞赛利用专业软件尽可能模拟电商主流平台运营实况,既有个人赛,又有团队赛,学生需要进行市场需求分析、竞争分析、店铺开立、利润核算、店铺选品、采购、库存管理、跨境电商物流管理、跨境电商营销推广、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等各个方面进行决策与业务操作。有的竞赛软件甚至还设置了国内采购平台、海外仓及亚马逊FBA模式等整个供应链操作环节。学生们在仿真的竞争环境下进行决策、运营,无须投入真实资金,相应来说就算遭受了经营风险也无须出现真实的损失。软件类竞赛成绩的取得,学生不仅要掌握跨境电商的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另一方面软件的熟练程度也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有条件的高校会提前购买软件训练,当然,一般情况下,竞赛前主办方也会发放账号供选手在有限时间内熟悉。
与前两类职业技能竞赛的区别是,跨境电商文案类竞赛需要选手们到组委会的比赛现场,在规定的时间完成相应的跨境电商某一岗位任务。如要求选手对指定产品进行拍摄、制作产品详情页,最终设计视觉营销文案并回答评委的提问。还有的则要求在比赛现场让学生团队展示基于“互联网+”设计的创业大赛文案等。总体来说,这类比赛最大的不同是把选手从计算机后台走向台前,诚然作品文案要保持良好的水准,但是参赛者们现场的展示方法、手段、配合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尤为重要。因此,现场文案类竞赛的体现比赛团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会更高。
各种形式的跨境电商职业技能大赛对同学们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一种是检验,更可以看作是不同高校人才培养方式的大练兵。通常在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同学,无论今后是就业或者个人创业,都能将跨境电商技能和素养较好的发挥和施展。因此,基于技能大赛对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跨境电商行业的井喷式增长造就了庞大的人才需求规模,在广东,无论是进口业务还是出口,都存在的巨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院校与跨境电商产业链对接,就必须与企业实施产教深度融合,按照行业特性、发展规律及趋势等不断完善现有人才培养方案。针对跨境电商技能大赛的竞技级别、内容和竞赛要求鼓励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可设置学分转换或对接。如获得技能大赛“特等奖”或“一等奖”可免修相关的专业基础课或实训课。也可以在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参加技能大赛优异的同学可申请校内的单项奖,比如有的高职院校就设置了“特长奖”“XX技师奖”等。从学校层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赛理念,创设动力机制、激励机制,为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奠定基础。
广东省拥有完整跨境电商产业链,如前所述,相关岗位种类多,从初级到高级各有不同的职业技能与岗位需求。高职跨境电商教育培养人才以满足围绕业务流程环节特别是跨境电商商流类、物流类设置的基础型岗位为主。基于这些岗位设置的技能竞赛,要求职业院校系统的构建跨境电商教学体系,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内容。同时,还要注重各课程教学标准的确定、教材的选取、课程先后顺序的衔接等。另一方面,设置好跨境电商专业类课程与国际贸易等其他专业类课程的比例。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可开设跨境电商专业与“双创”结合的课程,鼓励同学们利用专业知识开展创新创业。创业的成果可直接用于跨境电商真实业务类竞赛,也可以用于“互联网+”创业大赛等比赛中。
跨境电商行业发展速度快,人才需求综合素质强,对实施人才培养的高职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鉴于跨境电商是外贸的新业态,因此大部分师资是从相关或相近专业转型而来,教师通过培训或自学在一定程度上可弥补理论知识的欠缺,但是行业实践知识及实践能力有待提高。有些高职教师也愿意在跨境电商企业以顶岗实践的方式获取行业信息及岗位技能,但是受制于实践时间、形式等各种客观因素并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在现有条件下,充分积累和利用跨境电商信息化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师生实践能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包括跨境电商的各类教学软件、实训软件,以及在国家开放平台展示的精品课程,微课程等。值得一提的是行业或企业联合开发的实训软件,针对主流跨境电商平台而设计,仿真性强,既能模拟实操而又能提前演练在实际业务中出现的各类风险,趣味性和互动性都非常适合高职学生的学情,充分适应竞赛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赛学结合”的教学理念下,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参加职业技能大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区域经济行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