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安徽省煤化工产业发展建议

2019-11-13 06:29宁秀军王淑文
安徽化工 2019年5期
关键词:煤制煤化工发展

王 涛,王 燕,宁秀军,邵 超,王淑文,刘 兵,潘 淼

(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安徽合肥230051)

现代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通过技术和加工手段生产替代石化产品和清洁燃料的产业。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有所放缓,国际贸易摩擦不确定性增大,国际原油和大宗原料价格震荡波动,国内资源环境约束日趋增强。在新形势下,我省应加强煤化工产业规划引领,深入参与长三角发展分工合作,优化产业布局,有序承接产业转移,稳妥推进现代煤化工项目建设,鼓励传统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安徽省煤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1 我省煤化工发展现状

1.1 产业初具规模

我省煤化工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化学工业重要的经济增长点。2018 年行业总产值达430 亿元,同比增长14.65%,约占石油和化工产业的10%。全省规模以上煤化工企业约12 家,主要分布在长江和淮河流域,见图1。

图1 安徽省重点煤化工企业及重点项目分布图

1.2 产业结构以传统煤化工为主

我省煤化工产业主要涵盖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领域,以传统煤化工为主。传统煤化工主要涉及煤焦化产业链、合成氨化肥产业链、传统甲醇碳一产业链。其中,浓硝酸、磷肥、合成氨、焦炭、氮肥等产品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见表1。新型煤化工主要涉及煤制烯烃、煤(合成气)制乙二醇产业链,仅有部分项目建成。

表1 2018 年我省主要煤化工产品产量及省际排名

1.3 技术基础较好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我省煤化工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居全国前列。煤炭清洁高效转化技术领域,目前已掌握了德士古、四喷嘴、航天炉、壳牌、东方炉等一批世界先进煤气化技术。现代煤化工产业化领域已成功实现了航天炉粉煤加压气化技术、万吨级流化床甲醇制丙烯技术、千吨级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产业化。节能降耗领域,合成氨、甲醇、纯碱等大宗产品单位综合能耗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低于国家标准20%以上。昊源化工、晋煤中能、中盐红四方等企业多次获评行业能效“领跑者”标杆企业称号。

1.4 重大项目持续推进

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和煤制天然气等一批重大现代煤化工项目正在稳步推进中,项目总投资超过800 亿元,项目分布图见图1。其中,中安煤化一体化项目2019年建成投产;中盐红四方合成气制乙二醇项目已建成投产;昊源化工甲醇制烯烃项目部分建成投产;淮北碳基新材料项目部分建成投产;其他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项目建成后预计实现销售收入600 亿元以上,利税80 亿元以上。

表2 安徽省主要煤化工项目表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布局亟待优化

由于缺乏上位规划指引,全省煤化工产业的发展未能得到统筹规划布局。我省12 家主要煤化工企业分散在全省9 个地市,进入专业化工园区的比例不足50%。部分企业位于城市建成区,人口密集,安全风险隐患较大;部分企业紧邻长江及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存在水体污染隐患,此外,由于布局分散,企业发展各自为政,未能形成发展合力。

2.2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我省煤化工产业以传统煤化工为主,主要产品为合成氨、氮肥、磷肥、硝酸、甲醇等传统产品,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未形成一体化发展,抵抗风险能力较弱,此外,新型煤化工产业规模较小,产值占全省煤化工比例不足5%。

2.3 发展指标约束日益增强

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相比,原料路线长,能源资源消耗大。现代煤化工的能效仅为石油路线的50%左右,而碳排放强度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是石油化工的数倍。例如,煤制烯烃的单位产品能耗是石油路线的2 倍,能源转化率仅为石油路线的50%;单位产品新鲜水耗和碳排放量是石油路线的3 倍以上,单位产品SO2/NOX排放量是石油路线的2 倍以上。2017 年度经核查后我省重点煤化工企业综合能耗和碳排放量分别占全省重点化工企业的66.68%和67.96%,占比较大。“十三五”期间,国家及我省实行了更为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节能减排政策,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目标,对水资源“三条红线”实行全面管控,对能源消耗实行总量和强度双控。煤化工项目的用煤、用水、用能、环境容量指标获取难度越来越大。随着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也将影响煤化工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2.4 原料煤本地化难度大

我省煤炭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是优质的炼焦和动力煤。但因灰熔点高、灰份高、粘度大等问题,气化难度较大。2018 年我省煤化工原料煤年消耗量约为730 万吨(不含焦化用煤),占全部煤炭消耗的75%,基本无本地煤,主要来源于西部产煤地区,需长距离运输。此外,我省煤炭普遍为井工开采,开采成本和安全风险相对较高。

3 发展建议

3.1 加强规划引领,促进产业优质发展

政府积极研究出台促进我省煤化工产业发展的“政策包”,解决近年来我省煤化工产业缺乏专项规划引领的问题。明确新形势下产业的发展定位、发展思路和重点任务,提出未来5~10 年的发展目标。在全省范围内统筹考虑,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尽快调整沿江、沿淮煤化工项目的发展布局,有序推进城区煤化工企业“退城入园”。制定指导我省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

3.2 严格项目准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

坚持绿色发展的承接方向,严格把握生态环保标准,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制定化工园区建立入园项目评估制度,严禁不符合产业政策、工艺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的项目入园,对现有企业实行产业升级与退出机制。统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深化区域合作,充分发挥土地、劳动力、产业配套等比较优势,抢抓上海疏解一般制造等非大都市核心功能、苏浙制造业和重化工等产业转移转型机遇,有序承接资本密集型绿色现代煤化工产业。

3.3 分类精准施策,指导产业科学发展

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立足我省客观实际,在对现有化工园区和企业科学评估的基础上,根据上级政策要求制定明确的分类实施指导政策,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引导产业科学、有序发展。进一步明确长江及淮河干流及主要支流岸线“1515”划定标准及具体范围,科学评估空间管控范围内企业,做到“一企一策”,引导一公里范围内现有大型煤化工企业搬迁进入专业园区。用煤行业应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按照污染程度进行差别控制,在完成煤炭消费减量替代任务时,应充分考虑煤化工行业中“原料煤”和“燃料煤”的本质差别,在满足区域环境改善及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的前提下,将用煤指标优先配置给节能减排投入高、工艺先进的现代煤化工项目。

3.4 保障能源安全,加快煤炭精深利用

立足我省实际,加快煤炭精深利用,煤制清洁燃料领域,以国家能源安全为导向,在两淮地区大力推进煤制天然气项目,开展煤制油项目前期研究,为石油安全提供应急保障。煤制化学品领域,以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导向,控制传统煤化工新增产能,大力推动以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为主的现代煤化工与化纤、石油化工等产业融合发展,拓展石油化工原料来源,延链、补链、强链、向下游延伸发展化工新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等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实现产业一体化、集聚化、高端化、差异化发展,提高综合竞争力。

3.5 搭建创新平台,突破核心共性技术

积极整合我省创新资源,依托G60 科创走廊创新资源,以企业为主体,联合科研院所,共建安徽省现代煤化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和科技创新平台。以我省现代煤化工高端化核心共性技术突破为导向,重点开发适应安徽省煤种的大型煤气化技术;在完善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煤制芳烃大型工业化示范,探索煤制芳烃、煤制乙二醇联合发展煤制聚酯一体化项目;研发适用于煤化工“三废”特点的先进治理和资源化技术,积极探索二氧化碳利用新途径。

3.6 创新机制模式,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充分运用节能减排市场化机制,探索煤化工企业排污权和碳排放权交易途径及策略,通过市场化途径提高企业节能减排的积极性。转变传统发展模式,以一体化多联产发展模式,将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等大型煤化工装置与IGCC 或发电系统有机集成,实现煤化工与电力(热力)联产和负荷的双向调节,提高煤炭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能源转化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猜你喜欢
煤制煤化工发展
煤化工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探析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现代煤化工园煤制烯烃项目试车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纠结的现代煤化工
中国煤化工拟在建及运行项目汇总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低温甲醇洗技术及其在煤化工中的应用探讨
煤制天然气高温甲烷化催化剂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