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国龙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医院 410005
川崎病是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理变化的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可引发严重的心血管病变,是导致儿童后天性心脏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予以诊断并采取治疗措施对于改善患儿预后有重要意义[1]。以往临床仅通过测量冠脉实际内径来评价冠脉的扩张情况,以辅助诊断川崎病,但对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准确性不高,近年来临床采用经体表面积矫正的标准值(Z值)反应冠脉的结构变化,本文中主要分析川崎病患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的临床意义,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川崎病患儿65例为疾病组;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疾病组患儿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AHA)川崎病诊断指南》的诊断标准[2],两组受检者家属对于本次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天性心脏病者,排除各种出疹性传染病、病毒感染以及其他结缔组织病等与川崎病症状类似者。疾病组男38例,女27例,年龄6个月~10岁,平均年龄(3.8±1.2)岁,发热时间1~20d,平均发热时间(9.5±3.0)d;对照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6个月~11岁,平均年龄(4.0±1.2)岁。两组的性别、年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 观察指标 (1)对比疾病组与健康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2)疾病组中按照AHA标准评价冠脉是否扩张,分为扩张组和未扩张组。比较两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
2.1 疾病组与健康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 与健康组比较,疾病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更高(P<0.05),见表1。
2.2 扩张组与未扩张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疾病组中有35例冠脉扩张,为扩张组;30例冠脉未扩张者为未扩张组;两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均比较扩张组更高(P<0.05),见表2。
表1 疾病组和健康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比较
表2 扩张组和未扩张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比较
川崎病是一种急性的血管炎症性综合征,可特异性地累及冠脉,导致冠脉扩张,并可发生冠脉瘤,因此多数患儿在冠脉的急性扩张期会有一过性的扩张,冠脉扩张后的恢复及冠脉瘤血管内膜回收的过程比较为缓慢,可同时伴有血管内细胞的增生、迁移和平滑肌细胞的扩散浸润,血管内皮功能障碍与血管壁形态异常持续存在,增加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3],因此及时通过辅助检查,了解患儿的冠脉扩张情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结果显示,疾病组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均高于健康组,提示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并计算LMCA、LAD、pRCA内径和Z值,可为川崎病的诊断提供依据;扩张组LMCA、LAD、pRCA内径和Z值均高于未扩张组,提示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可了解冠脉的病变情况。冠脉的病变程度被公认为是评估川崎病的主要指征,如何更准确地定量冠脉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以往临床对冠脉内径的定量标准是根据一定年龄段以冠脉内径的实际测量值来评价,但儿童是正在生长发育的个体,其冠脉内径不仅受年龄影响,与身高、体重及体表面积变化等因素均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参考标准存在一定的误差[4]。AHA提出,儿童冠脉内径超过平均值的2.5个标准差(Z值>2.5)即可诊断为冠脉扩张,将实际测量值转化为Z值,以Z值反应个体对相同体表面积正常人群中的位置变量,若所测量数值与正常参考值均数相等,则Z值=0,若所测数据高于均数,则Z值>0,通过Z值的大小来判断个体偏离正常值的程度,能更加客观地反应冠脉的损害程度,并消除了身体增长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可准确提示急性期冠脉扩张的程度[5]。
综上,超声心动图检查冠脉内径Z值能准确反应冠脉损害的严重程度,对疾病早期的诊断、治疗、预后评估都有指导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