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学校 薛海林
基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的视角,笔者认为,数学课程的内容一方面需符合社会的需求和学科的特质,另一方面还需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统一,它需囊括数学结论、结论的形成过程及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的本质认识,源自知识与方法,却又高于具体的知识与方法,也就是对数学知识的一种抽象概括.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经验,领悟数学思想.因此,对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而言,数学思想的渗透应融合在教与学的过程中.
初中生已有知识结构不够完善,认知水平也较为薄弱,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找寻适宜的切入点不断渗透和提炼,使之既能成为教与学的有效指导,又能有效促进初中生的有效发展.本文中,笔者以“有理数”这一章节的教学为媒介,以实践探究为手段,在数学思想方法方面做些尝试性阐述.
所谓分类思想,就是基于事物本质属性的差异,把问题分为不同类别.换句话说,就是根据教学对象的共性与异性,将相同属性的归为一类,不同属性的归为另一类.分类思想是初中数学中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重要数学思想,教材中不少问题的处理都是采用分类思想加以叙述的.本章节中引入了新知识“比0小的数——负数”,数的范围也扩展到了有理数.字母a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探究数a则需恰当运用所学知识按照数的性质进行分类.
例1若a为有理数,-a一定为负数吗?
解:(1)当a>0时,-a<0;
(2)当a=0时,-a=0;
(3)当a<0时,-a>0.
分析:从解题过程可以看出,后两种情况中-a都不为负数.这一问题作为代数分类思想的“出发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建构分类意识.
例2当|a|=3时,a的值为多少?
解:(1)当a>0时,由|a|=3,得a=3;
(2)当a<0时,由|a|=3,得a=-3.
例3若a、b是有理数,且ab≠0,请试着确定代数式的值有几种情况.
解:(1)当a>0、b>0时,代数式的值为3;
(2)当a<0、b<0时,代数式的值为-1;
(3)当a>0、b<0或a<0、b>0时,代数式的值为-1.
所以,代数式的值共有两个.
分析:绝对值的概念是初中概念中需要重点掌握的概念之一,其代数定义是分段出示的.在上述情况下,学生在解决与绝对值相关的问题时需要求绝对值,那么就需要从绝对值的定义出发,进行分类讨论.在进行分类时,需统一标准,克服思维的片面性,要满足不重复和无遗漏的原则,让分类中的每个对象仅属于其中的一类.
恩格斯曾这样定义数学: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因此,数形结合思想完美展现了数学的和谐统一.它是借助“形”的直观、整体、与几何性质相关等优势,以及“数”的精确和良好的运算数学及代数背景,有效地转化问题,实现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就是将问题中抽象的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图形结构相融合,进而找寻解题思路的一种思想方法.
在学习完利用数轴表示有理数这一内容后,建构了“数”与“形”之间的桥梁,赋予了抽象数学关系直观意义.在教学“有理数”这一内容时,就可以进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渗透.
例4有理数a和b在数轴上的大概位置如图1所示,请试着化简:|a-b|和|a+b|.
图1
分析:此例中充分运用数轴可以将绝对值的几何意义表达清楚.再如,在有理数加法法则和乘法法则的教学中,教师也可通过数轴形象、直观地帮助学生去理解和掌握概念的本质.
所谓化归思想,即面对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某种手段或策略,将问题转化为基于思想的方法.化归思想本着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高次为低次的“层层剥笋式”原则,使问题转化为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基本过程如图2所示:
图2
①有理数的大小:在分类后,可以将相同符号的两个数转化成其绝对值(即正有理数)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②有理数的加法、乘法、乘方:确定结果的符号后,根据小学阶段学生熟悉的非负有理数确定结果的绝对值;③有理数的减法:改变减数的符号后,将其转化成有理数的加法,使计算更为简单;④有理数的除法:首先将除数改为倒数,然后将其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简化运算.
综上所述,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其实就是将新知转化为旧知,实现问题解决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开始实现转型,由记忆型向理解型逐步转化,学生的理解水平也稳步提升,在这个阶段,教师需逐步训练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方程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学好数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方程思想就是利用方程去解决一个问题.
例5若a-3和b+5互为相反数,请尝试求出代数式7-3a-3b的值.
在解决此问题时,从已知条件出发,可以找出与a和b相关的关系式,也就是方程:(a-3)+(b+5)=0.由此得出a+b=-2.
7-3a-3b=7-3(a+b).将a+b=-2整体代入后,即可得出代数式的值.
“有理数”这一章中,涉及多个数学思想的渗透,在这里不再一一列举了.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课堂教学就是引领学生思维活动的教学,也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和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找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揭示数学的本质.只有经过反复训练和持续改进的过程,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运用意识,建构自己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数学的内在动力,为学生的发展谋取长期利益,才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扎实、学得有条理,持续适应将来的发展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