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玲 2 宋庞超
1 眉山市东坡区大北街小学 2 眉山市东坡区东坡小学
小学美术教学的实质是在学生感悟美学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创作能力。但是根据当前小学美术教学现状而言,要想全面提升小学生审美能力,就必须要求美术教师在日常教学之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借助先进教学手段,制定多元化教学模式,让班级内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更好的对美术教学进行感悟。因此,下文就对多元化教学模式展开细致分析,以此探究教学模式中的趣味性。
小学美术教学中,通常绘画形式表现为点、线、面三种,再利用各类绘画工具加以辅助,从而构成一幅美术绘画作品[1]。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够直击人心,带给欣赏者心灵上的震撼。因此,小学美术教学的精髓就在于,教师应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从而创作出带给人心灵共鸣的优秀美术作品。其中在众多教学模式中,情境教学法备受学生青睐。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拟定本次课堂教学任务是画雪花。然后在课上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想要看魔术吗? ”同学们异口同声答道:“想看”。然后教师拿出一张彩色绘画纸“同学们,我要把这张彩色绘画纸,变成一朵雪花,你们要仔细观察”一边说一边做示范,将这张彩色绘画纸剪成一朵漂亮的雪花。此时所有的学生兴趣点都集中在雪花上,此时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刚才剪下的这朵雪花为素材,想象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之中,突出雪花这一主题展开创作,从而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因此,情境教学法在于为学生烘托课堂气氛,通过动作、语言、甚至是道具、调动学生创作热情,并在美术教学之中融入更多的趣味性。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游戏教学法 [2]。小学生所处活泼、好动、爱玩的年龄段,对于游戏如痴如狂。根据这一特点将游戏与学习有机结合在一起,在美术教学之中融入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提升美术教学趣味性,同时还能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美术多方面能力。
众所周知,在许多优秀美术作品的背后都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高兴、或悲伤、或感动,都在向人们展示着美术作品的内在精髓。因此,很多时候,作品背后的故事比作品本身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善于抓住美术创作这一特点,将学生创作出来的美术作品赋予更多的故事性。如此一来,既能拓展学生知识层面,同时还能让学生对于作品有着更深层的认知。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之中,可以组织学生通过故事竞赛形式,确定创作主题,激发学生创作灵感。例如,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拟定本次课堂教学任务是画小动物。在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先将班级内所有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讲一个围绕动物为主题的故事或寓言,如龟兔赛跑、小马过河、农夫与蛇等。然后在让学生们在刚才所讲的几则小故事中,任意挑选一个作为素材进行绘画,尽可能将故事情节绘画出来。然后每个小组进行作品展示,教师评选出画的最好的一组给予表扬。如此一来,学生既能够独立完成作品,同时还能有效激发创作热情,拓展学生创作思维,赋予了美术课堂教学更多的趣味性,同时又推动小学生未来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在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想提升课堂教学趣味性,应转变以往陈旧教学手段,制定多元化教学模式。通过情境教学法,提升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通过游戏教学法,提高小学生美术鉴赏能力;通过故事竞赛形式,提升小学生美术学习兴趣。运用这三种教学模式,全面激发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从而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美术综合素养。望本文研究的内容与结果,能够对我国小学美术教学中,趣味性课堂模式应用带来参考借鉴,以此推动我国小学阶段美术教学质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