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艺 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京市朝阳区 100020
安迪·沃霍尔是美国著名的波普艺术大师,被誉为“波普艺术王子”。他自幼酷爱绘画,17岁考入卡内基理工学院。当时大学的教授们侧重于商业艺术和工业设计,这奠定了安迪·沃霍尔追求艺术大众化的原初动因。
20世纪50年代安迪·沃霍尔以广告画起家,逐渐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商业设计师。二战后各种新思潮和复杂的社会风气又为安迪·沃霍尔提供了自由的创作空间。60年代,安迪沃霍尔参加了波普艺术革命,其创作风格初步形成,创作题材和创作方法趋于稳定,他的成名作《坎贝尔汤罐头》、《玛丽莲·梦露》就诞生于这个时期。他采用丝网印法和影像技术开始了艺术品的大量生产,他把同一个主题形象在同一画面上反复出现,带给人不同于传统设计和绘画的全新感受。
在1968年的刺杀事件中侥幸逃生后,沃霍尔在70年代又转型成为一个上流社会肖像画家,继续其波普艺术创作。
纵观沃霍尔的创作生涯。沃霍尔的作品如此受到民众欢迎与当时社会的消费主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始终与经济因素紧密相连。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观可以总结为,消灭雅俗界限,模糊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传统美学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而波普美学认为生活本身就是艺术,就像安迪·沃霍尔所说“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
波普艺术是二战后欧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时代产物。二战后作为胜利国的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进入高消费时代。安迪·沃霍尔敏锐的感知到社会形态正在向消费型社会转型,丰富多样的商品和诱人的商业广告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新的消费品及新的消费方式出现,与之相适应的科技传媒、商业广告、流行报刊等流行开来,并且充斥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消费文化开始占据生活的主导地位,人们在流行生活的共享中越来越热衷于社会角角落落的大众传媒形象,越来越无法逃脱时尚生活的共享法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使得艺术创作也发生转变。随着大众消费的普及化,在安迪·沃霍尔的影响下历来强调审美精英主义的艺术创作与大众通俗观念之间的障碍也在逐渐消除。
美国二战后成长起来的青年一代成长在和平富裕环境中,这样的成长环境使他们藐视传统,并且具有强烈的反叛精神,而安迪·沃霍尔正是其中一员。他们一方面享受着高度消费的物质生活,一方面又忍受难以满足的欲望折磨,在极力表达自我和追求标新立异中发泄心中的反叛因子,不断地突破传统文化中的禁忌和界限。这一代人拥有的躁动与反叛影响着这一时期文化的发展,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的出现就是这一时代由文化转型所带来的整个社会价值观和人们生活方式的真实写照。
在这样社会背景下的波普艺术运动以纽约为中心在大城市里蓬勃发展起来。这个时期消费文明的精神文化成为波普艺术创作土壤,沃霍尔利用当时的流行媒介体现了由大众媒介制造和传播的流行文化于这个时代的印记。其中以流行明星为题的作品,如梦露、猫王等,正是对这些元素的运用。这些年代偶像的形象被安迪·沃霍尔的丝网印刷技术不断复制和放大,进而遮掩了他们内心的真实世界。泰勒的消沉,梦露的自杀,以及猫王的孤独,都是这个时代的表现。
对传统严肃艺术的反动是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产生的最初动机。
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艺术界基本上是抽象表现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抽象主义始终以贵族艺术的姿态而高高在上,只能获得艺术界业内的认同,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得到社会的认可。后期的抽象表现主义艺术一味追求形式,不顾自身所处的都市文化背景,逐渐走向了精神缺失的极端。它自身形式的不可读解性造成了艺术家与大众的严重心理隔阂,被排斥在艺术大门之外,导致大众对其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因此抽象表现主义便迅速走向了没落,以安迪·沃霍尔为首的艺术家趁此不失时机的推出波普艺术到大众眼前,波普艺术既没有传统艺术具有深刻的典型性,也没有抽象主义那么高深的形象性。它以直接的艺术形式消费文明和机械文明的物品和图像加以再次创作,象征现代城市文明的种种性格、特征和内涵。综上可见,沃霍尔的波普艺术只是顺应当时经济社会的特点,以简单的形式介入到生活中来,恢复了艺术原本应有的社会性。
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是对抽象主义的精英观念做出的回应。他不仅在大学时期便对商业艺术和工业设计兼收并蓄,还曾是一名商业艺术设计师,这使得他对流行文化和工业非常熟悉,对消费文明具有强烈的认同感。沃霍尔敏感地认识到流行文化的内容是他和普通公众最熟悉的,也是最能够理解和认同的形象内容。从事过广告创作的艺术经历,使他惯于用制作广告的手法来制作纯艺术作品,因而他的作品类似于一种自由创作的广告,或者也可以将其看作是传达艺术家本人意识的广告设计。所以这些作品非常适合成为大众文化消费品。作品中隐藏着艺术家自己对消费文明的主观判断。安迪·沃霍尔波普艺术模糊了艺术与生活、艺术与消费、艺术与娱乐的关系,也使艺术延伸到其他领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