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声有色的一等强国

2019-11-13 21:46:34张蕾蕾国防大学政治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内阁国防体制

张蕾蕾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一、现代印度军队的起源

二战期间,为满足战争的需要,英国再一次大规模征召印度人入伍,最高峰时,印度军队规模高达233万人。这期间最大变化是印籍军官的数量大大增加,达到1.5万人,与英国军官的比例也从过去的10:1变为4:1.招兵政策也改为“尽力使所有地区、所有阶级、所有种姓兼收并蓄”的政策。这些政策制度为独立后的印度管理军队、组织指挥训练、作战奠定了基础。二战结束后,印军进行了大规模裁减、缩编,到1947年7月,三军总兵力降为53万人,其中陆军50万人,海空军1.5万人。印巴分治后,在分军过程中,印度获得了35万人,占英印军队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中陆军33万人,海军1.1万人,舰艇20多艘,空军1.2万人,7个飞行中队,飞机200多架。这就是现代印度军队的家底,今天的印度军队就是在此基础上根据印度国情,进行现代化和正规化建设。

二、印度国防与军队领导体制

1 文官控制

文官控制可谓是“英国通过旧印度军队给独立后印度军队留下的遗产”。独立后的印度领导人沿袭了这一做法。印度宪法规定总统为武装力量最高统帅,但总统并不掌握实权,而是通过内阁总理对全国武装部队实施领导。这就意味着国防的责任属于内阁。印度政府内阁中设有大约十个委员会,分别处理各个方面的国政。国防由其中的政治事务委员会负责,是对有关国防政策一切重大问题做出决定的决策机关。政治事务委员会通常由总理、财政、内政、外交、国防等主要内阁部长组成,列席会议的有国防秘书和陆、海、空三军参谋长等,必要时,其他内阁部长也参加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内阁总理任主席。

2 三级决策

就决策程序来看,印度武装力量是三级决策,有关国防和武装力量的决策由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国防部和三个军种司令部实施。其中内阁政治事务委员会为最高决策机关,国防部及其领导下的陆、海、空三军司令部组成同意的国防执行机构。国防部是国防行政权力机关和国防职能机构,全部由文官组成,具有全面的国防执行权,即军事行政权和军令权。国防部长就有关国防事务的一切事项向联邦议会负责。印度国防部还保障三军之间的密切联系,向三军司令部传达印度政府决定的有关政策并要求其贯彻执行,以及争得联邦议会最终批准军费开支等方面,发挥中央机关的作用。三军司令部是具体的执行机构。

3 三军分立

印度政府控制军队、军队受制于文官的体制形成于英印殖民地时期。英属印度政府为了避免以印度人为主的军队干预政治,在军队建设上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防范体制,印度独立后把这一体制继承了下来。这套体制强调两点:“其一,政府控制国家的军事决策权,强调军队是一种‘非政治性组织’,要求军人确立‘只执行命令,不过问政治’的思想。其二,陆、海、空三军平等独立,直接受由文官控制的国防部领导,军队指挥和所辖部队定期进行调整和调动,从而使军界难以拉帮结派,形成势力范围。”这套体制有效保证了军队权力牢牢掌握在政府手中,对确保印度自独立以来政局保持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印度国防军队改革方向

1 扭转畸形军工体系

据印媒报道,印度军方官员对军品严重依赖进口的军工体系表示担忧,希望莫迪政府改革国防工业生产部门,大幅提升国内军工企业军品研发与生产能力,降低对进口的依赖。

印媒还指出,印度主战坦克经过几十年的研制毫无进展,主战舰艇自主研发停滞不前,自研飞机也未取得任何突破,印度必须注重质量而非数量,注重投入军费产生的效益,改变目前这种不利局面。

美国等西方媒体也普遍认为,新政府的上任为印度军工企业迎来了改革良机,通过改革理顺军工企业内部关系,激发各界参与军工生产的积极性,印度军工产品发展实现突破的可能性大增,并表示乐于与印度进行军工产品合作。

2 体制改革任重道远

印度进行国防体制改革,首先应该解决国防部与军队结构以及其他政府间良性互动问题,通过不同部门间的渗透互动,解决好体制协调问题。通过成立专门委员会或举办专题研讨会等方式,让不同部门在操作层面上相互渗透,并提升到战略层面。印度军队各军种自行其是,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内部关系不顺等诸多问题,改革国防体制必须针对这些内部矛盾,重点解决联合作战、军官教育、人力政策与军种参谋长体制等方面的问题。印度军队的联合作战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军种间合训少、协同能力不强,狭隘的军种本位观念等,从联合作战角度对战争进行深入研究不够。

据报道,印度国内期待新一届政府能够从根本上改变军队体制存在的问题,按照印度改革委员会的设想,采取渐进的方式,像美军一样逐步破除体制障碍,朝着战区指挥和联合作战的方向发展。

3 目标远大困难重重

尽管目前印度多数军人对国防改革充满期待与信心,但军政失调、军事政策随意性大、军队官员的腐败、不断发生的内斗等,严重制约了国防改革合力,这些问题不解决,国防改革只是痴人说梦,打造“世界一流军力”的理想也会成为“无望的努力”。

总之,印度虽然有着成为军事大国的意愿和志向,但其军事力量的发展和进步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其军事战略目标短期内实现的可能性不大。有鉴于此,我们一方面要密切关注印度军事发展动向,做到有备无患,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要因为其军事力量发展而风声鹤唳,寝食不安。

猜你喜欢
内阁国防体制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1-05 07:31:04
国防小课堂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岸田内阁与日本政治走向
唯实(2021年12期)2021-04-12 01:11:35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中国卫生(2016年10期)2016-11-13 01:08:10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中国卫生(2016年11期)2016-11-12 13:29:16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