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电视媒体的危机与转向研究

2019-11-13 21:46:34李焕芳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湖北武汉430000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业态媒介受众

李焕芳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湖北武汉 430000

现代,人们根据技术实现方式把广播电视传媒分为传统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媒体两大类。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是指通过广播电视网为渠道,以收音机和电视机为终端的媒体。新媒体指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宽带局域网、 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手机、数字电视机、电脑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一种传播形态。

电视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不可避免地受到新媒体时代大众媒体多元竞合复杂关系的冲击和威胁,传统电视媒体的传播方式也由于新技术形态的出现亟待改革和创新,对于电视媒体而言,这是机遇抑或挑战,电视媒体又该何去何从?

一、危机:从内容到用户的三重危机

正如尼葛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指出的:“信息技术的革命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 这正是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根本性的变革。甚至与学者说,电视在新媒体面前不堪一击。那么,电视媒体主要面临哪些危机呢?

受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危机。过去,电视媒体作为主流媒体在长期的发展中,依靠强大的资源和背景,在主流新闻内容和舆论引导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受众中形成了极高的权威性。但是,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加快了电视观众的分流。新技术的“互动性”、“个人化程度以及小众化本质”与“不受时间限制的异步性”给社会传播体系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初步自我赋权的草根阶层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发声,理性表达、悲情诉求与情绪化谩骂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理性与非理性并存的话语场。在媒介变革和社会转型引发的双重危机面前,电视新闻的叙事形态也面临着多重挑战。

新媒体引爆电视媒体的经济危机。电视媒体受众数量正向新媒体位移。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的人均收视时长逐年下降。据CSM(央视索福瑞)研究统计,电视人均收视时长已从2003年的179年分钟,跌至2013年的165分钟。同时,电视媒体广告份额正向新媒体位移。广告作为电视媒体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今也正面临着自媒体的不断蚕食。

电视媒体内容资源正向新媒体位移。星罗密布的四级电视媒体拥有着强大的生产能力,由于版权保护的缺失,大量的电视节目在没有授权的情况下流向网络媒体。2016年2月,广电总局出台“限娃令”,从2016年10月起《爸爸去哪儿4》后以网络综艺的形式在芒果TV播出。电视媒体的平台优势正被新媒体弱化。微博、微信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兴起,大大扩展了受众的 信息渠道,某种程度上也改变了受众接受信息的方式。

二、转向:叙事与业态的新探索

在我们看到电视媒体现实困境的同时,也应关注电视媒体在新的媒介环境下所作的积极转变。当新的媒介形态出现后,旧的媒介形态并不会消失,它转而进入一个不断演进和逐渐适应的过程。在笔者看来,电视媒体可以从叙事形态和业态模式两个层面迎接新媒体的挑战。

首先,电视新闻叙事形态的历史性转向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即兴的叙述。在新的媒介环境中,电视新闻初步确立了直播日常化的基本理念。现场直播将生活的开放性与情节的完整性完美地统一在一起。2. 超文本的链接方式。表面看来,新闻节目是新闻事件呈现的唯一文本,事实上,在整个信息体系中,它只不过是一个信息链接的“中转站”,以其为“源点”,观众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链接到网络、报刊等其他媒介,寻找所需要的背景资料、最新动态等。3. 动态的结构。观众的介入使得新闻事件的叙事呈现出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动态的过程反过来又形成了一个开放的召唤结构,期待着观众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创作。观众的接受不再仅仅是一个被动过程,而是选择、重组与创作相结合的主动过程,他们甚至可以左右新闻媒体的报道议题 。

其次,“TV+”视听媒体新业态模式的探索。“TV+”新业态模式是由”互联网”发展来的一种模式,其本质是以视听新媒体形态实现TV效能的最大化,而业态的规模化发展是形成产业效应的前奏。融合互联网后的广电媒体以双向、多渠道、跨屏等形式,进行内容的传播与扩散,并以交互化、实时化、社交化、个性化、融合化等特征为业态延伸方向,由此生发出无限可能的视听媒体新业态。

电视+社交媒体。社交电视 (Social TV) 是在用户观看电视节目的背景下同时提供传播及社交互动的服务。2015年,微信与春晚深度合作,除夕夜“摇一摇“总互动量达到110亿。电视+电商。节目内容通过电视或网络视频,直接连接到电商平台,最终实现从信息告知到边看边买的模式转化。如SMG影视剧中心与天猫深度合作下的《女神的新衣》节目、东方卫视开年大戏《何以笙箫默》等,观众不仅能看到明星演出,还可以掏出手机在天猫上买到明星身上的服饰。2016年,更是“支付宝+央视春晚”打造了全新互动营销模式。

纵观现代电视媒体的转型,大多做的是走肾不走心的形式变革,无法精准定位和新媒体之间的差距,无法深入触摸到受众的喜好,最终大量的工程上马,但是,观众并不买账。而叙事形态和业态模式,二者分别从“形”和“神”上给予了现实的考量。

猜你喜欢
业态媒介受众
为新业态撑起“社保伞”势在必行
公民与法治(2023年1期)2023-03-31 06:02:54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传媒评论(2019年7期)2019-10-10 03:38:32
书,最优雅的媒介
好日子(2018年9期)2018-10-12 09:57:18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媒评论(2018年6期)2018-08-29 01:14:40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用心感动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11期)2016-07-10 12:04:01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新闻传播(2016年14期)2016-07-10 10:22:51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新闻传播(2016年20期)2016-07-10 09:33:31
“智”造升级 引领模具新业态
模具工程(2016年7期)2016-06-15 20:28:52
播客Podcast业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