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教学之我见

2019-11-13 02:48蔡宏君樊秀春
报刊精萃 2019年2期
关键词:蒙古族牧民音乐课

蔡宏君 樊秀春

1.吉林省东辽县辽河源镇中心小学校,,吉林东辽 136617 2.吉林省东辽县教师进修学校,吉林东辽 136617

音乐课是一门让人感受美、欣赏美的学科。小学音乐课作为一门必修课程,在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新的教育理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尤其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情况下,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我也充分认识到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行为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认识到要想提高小学音乐课的教学水平,就必须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下面就新课程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一、营造良好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为了避免教学中单一传授知识、枯燥无味的教唱等,我创设各种情景,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通过观察发现、感受到生活的美,同时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培养了他们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这节课时,我始终把握这个基调,首先让学生去“看”,去欣赏关于内蒙古人文的图片、视频,去了解,去感受内蒙古音乐的歌舞一体以及它的美,让学生从感官上去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去了解内蒙古的风土人情,这样为学习歌曲奠定了基础;然后与学生一起讲讲有关草原英雄小姐姐们的故事,感受姐妹俩高尚的品德,在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听”,听节奏,听风格,听特点。有了两者的结合后,学生基本上都能了解蒙古族的歌曲了。这时候就是让学生去“演”,让学生把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这样一来既能把四者进行结合,而且还深化了本单元的主题,加深了对蒙古音乐的记忆。这样不仅给学生创造了一种美的氛围,而且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音乐给他们带来的美的熏陶、美的感染,使学生尽情的用自己甜美的声音、舒畅愉快心情和赞美的情感,去表现牧民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及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赞美之情,充分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我觉得整节课下来,效果很不错,加上我用各种乐器为学生伴奏,他们的兴趣更浓,不但唱得好,而且音色很美,富有情感,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完全地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被草原的景美、音乐美、舞美等深深的陶醉。除此之外,我还准备了好多好听的、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歌曲,如:《吉祥三宝》、《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两首歌曲都是很好听的,能够充分的体现大草原的美丽以及牧民对家乡的热爱和赞美。听了这两首歌,同学们被歌曲深深的感染了,久久的不肯离去,甚至会跟着节奏动起来。我想,音乐的魅力是无穷无尽的,它能深深的打动人,让人久久的难以忘怀。

二、应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热情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们的传统小学音乐教育,强调的是基本音乐知识的传授和基础音乐技能的培养。这个“双基”落实在大多数小学的音乐课上,造成现在教师死扣教材、学生机械模仿的现象,忽视了学生在思维过程中的主体性和形象思维的个性化特点,阻碍了学生思维空间的扩大,教师们往往看不到孩子进行创造性音乐活动的潜在本能。那么在进行音乐教育时,我认为不仅要让学生听音乐,还要通过积极的联想和想象,以及视觉、触觉去感受、去体验、去创造音乐和表现音乐。多媒体网络的应用完全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独立自主或协作式的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和自由度,发展他们的个性潜能和聪明才智。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欣赏美、想象美的能力,也特别有助于发展他们的创造美,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在教学《我是草原小骑手》一课中,我应用多媒体播放草原上美丽的风光以及草原上孩子们生活的欢乐场景,带给了学生无以伦比的视听感受。让他们从中真正的感受到了草原人们的豪爽性格,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对蒙古族的了解。此时播放歌曲《我是草原小骑手》,拉近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增加了亲切感,使课堂充满动感,使学生在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中,情不自禁地萌生了参与演唱活动的强烈愿望。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这节课时,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蒙古族音乐、舞蹈的魅力,我首先借助多媒体把一段蒙古民族特有的舞蹈——筷子舞展示在学生面前。视与听的结合,营造了强大的震撼力,激起学生随歌起舞的情感。这时拿出我为他们准备的筷子,边讲解边示范,很快地把他们带入音乐当中,变身为骄傲自豪的蒙古族小牧民。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在感受音乐带给他们快乐的同时,也进一步了解了蒙古族舞蹈,从而为民族音乐感到自豪。

三、以人为本,引导参与

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所以,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在教学中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比如:音乐课本经常出现的创编这一环节,这是一个很好锻炼学生自主能力的机会。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这节课时,我再次用双响筒为歌词进行伴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节奏,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用双响筒为歌曲进行伴奏。在创编过程中,学生准备的自制沙锤—用塑料瓶装豆类。学生都能在自制打击乐器中感受声音、节奏的魅力。在展示歌曲时,我让学生分组自由地为歌曲进行伴奏,学生能根据歌曲的音乐特点,为歌曲选择合适的节奏进行伴奏。课后我在想,有时候老师就应该放手,孩子们也许会做得很好。在全班同学进行展示歌曲时,我又进行了分组。第一组用双响筒,第二组用自制沙锤,一位同学用三角铁,其他同学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通过练习,学生最后展示的非常成功。每当学生们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也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以人为本,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们自由发挥。让学生在学习、展示的过程中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树立起自信,激起要不断学习的欲望。不断地超越自我,感受到创造的乐趣,这是改革后终结性评价的生命力之所在。在课堂上我不仅感受着学生的张扬和活泼生气,也真切地触摸着评价改革对音乐教学带来的积极效应。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生活和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兴趣,是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充实和丰富自己,大胆创新,为小学音乐有效教学的不断发展不懈努力。

猜你喜欢
蒙古族牧民音乐课
音乐课中集体舞教学的思考
喜欢的课
小学音乐课合唱训练现状及改进
蒙古族风格合唱艺术的中西融合与创新
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对牧民的影响探析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商人买马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