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西藏乡村旅游业发展探析

2019-11-13 21:46:34李伟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咸阳712082
新生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旅游业西藏旅游

李伟 西藏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陕西咸阳 71208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央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的召开及青藏铁路的开通,西藏旅游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勾画了我国乡村未来发展的蓝图,给农村的发展提上了新的高度。据悉,当前乡村旅游是全国发展的趋势,西藏要想在这个大趋势中脱颖而出,就要突出其自身特点,西藏乡村本身就具有西藏特有的高原特色,原始生态,浓郁的民族特色等。我认为西藏旅游业的发展是推动西藏自治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西藏具有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新时代下大力发展西藏乡村旅游业对西藏乡村经济繁荣至关重要。

一、西藏乡村旅游发展的自然条件及发展现状

西藏以其雄伟壮观,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而闻名,被誉为“人间圣地、雪域高原”,这里是世界第三极。中国旅游业发展40年来,西藏旅游业取得了令人瞩目成绩,无论从交通,生态,人文及生活方面都有所体现。西藏乡村的自然风貌和人文景观相当的丰富,自然风貌有:雪域高原,河流、湖泊、草原、森林等等,人文景观有:布达拉宫,大昭寺,色拉寺,罗布林卡,古格遗址等等,这为其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有力条件。处在农耕区、畜牧区等村庄生态环境中,不同时节有着不同的环境,应因地制宜发展其乡村旅游。这里有连绵的山脉、重叠的雪山、雄伟的江河,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旅游文化资源。西藏气候的多样性,地域的特殊性及历史形态发展的特殊性,造就了西藏魅力非凡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西藏在近年来的发展规划中给予了旅游业很大期望。

西藏乡村土地的山水与村民对宗教的信仰给外地游客带来了神秘的色彩,吸引许多游客来到这里。近三年,西藏的乡村旅游呈现许多亮点,乡村旅游得到全面发展,西藏风景名胜区1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座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2座,中国传统村庄5个,全行业固定资产达200多亿元。西藏自治区应大力发展以藏家乐、农家乐、休闲度假休闲点为代表的乡村旅游产品和项目。此外,西藏重点推进拉萨市墨竹工卡县工卡镇塔巴村等14个乡村旅游示范工程建设。西藏乡村旅游业对西藏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在带动就业,创汇,增加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旅游业在西藏的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旅游业对西藏乡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旅游业在整个国民经济构成中的比重越来越大,在区域经济体中的贡献越来越大,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在拉动社会投资和消费及就业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西藏本身工业和农业的基础比较薄弱,旅游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外部的进口和输入,旅游收入漏损极大。

二、促进西藏乡村旅游应采取的措施

(一)继续进一步深化西藏乡村旅游的开放性

相对于世界经济中的各国的开放性而言,国内各省市(西藏)之间具有更高的开放性,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和优异的自然资源禀赋,自然景观丰富,民族文化厚重,民俗风情独特,对海内外游客有着独特的吸引力。改革开放以来,西藏紧抓机遇,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开发旅游资源,旅游业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下欣欣向荣,如今已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西藏由于受地理区域、交通、文化等因素的制约,在改革开放前长期处于封闭的状态,相比全国,西藏旅游业起步较晚,经历了一个曲折却不断壮大的发展历程。2006年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为旅游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增强的交通运输能力和维稳局面的加强促使大量游客进入西藏,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实现了大幅上涨,进入了良性发展时期,迎来了西藏旅游业的发展高潮,旅游业在西藏经济中的支撑产业地位基本确立。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为西藏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西藏也是“一带一路”倡议中面向尼泊尔等周边国家的枢纽。这一定位明确了西藏在“一带一路”重大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为西藏进一步扩大开放、发展经济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自治区首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青稞和牦牛种质资源与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30多个品种的全国最全牦牛基因库在2017年底建成;在此基础上,西藏乡村旅游应再进一步推动特色旅游文化产业村发展,突出特色高端精致的旅游产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景点景区。

(二)依托西藏传统农牧文化优势,大力发展西藏乡村文化旅游

赴藏旅游的游客,无非是基于两个需要,一是去西藏看一看蓝天、白云、神山、圣湖、雪山、草地等青藏高原自然资源,二是去西藏欣赏和了解当地神秘、丰富的藏族文化,因此,粗糙、简单、缺乏文化内涵的乡村旅游不可能充分满足赴藏游客的需要。游客的需要不能得到满足,乡村旅游也就不能可持续发展。西藏乡村旅游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业不能只提供天然的旅游产品,还要给游客提供具有藏文化特点的旅游产品。游客到乡村旅游,大多是以了解和体验乡村文化为目的而去的,所以游客和旅游经营者之间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交易模式。

在西藏农村流行这样一句话“吃着牦牛肉,喝着矿泉水”。乡村的风景好,居民点也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乡村随处可见藏鸡、驴子、牛羊、白墙、转经筒、拖拉机、青稞,还有部分村里的荆棘果和花,内地的乡村文化在渐渐消散,但这里依旧能感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要注重与乡土文化传统的对接,让新时代的乡规民约内化为新的乡村文化传统,使乡规民约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发挥其独特功能。在乡村旅游中,现代化农业要满足有效消费,因此我们不仅要提供最基础的农产品,食品,更重要提供文化、休闲产品,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保证农民收入的提升。同时,在旅游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要充分保证其民俗文化的本真性,将原始,纯真的文化元素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去,同时注重产品的经济属性,使之迎合进藏游客的消费需求,做到旅游产品本真性与商品性相协调。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示范工作,应该建立健全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的综合协调机制,健全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支持、参与、分享后备箱示范工程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农民成为受益的首要对象和核心主体。根据不同地域、产品、季节和文化特点,以游客需求为导向,采用传统种植养殖方式,形成一批有特色、有质量的农副土特产品体系。乡村旅游要满足消费者更高层次的需求,同时要保证农民收入提升,西藏乡村旅游首先要转变传统观念,给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现在的旅游大多不是奔波式,而是休闲体验式,所以要让游客舒心。再者、要提升服务设施,还必须解决交通问题,大力发展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还要在产品宣传上下功夫,抓住当地具有的独特文化资源优势,利用现代化宣传手段,制作出专门宣传当地文化的app、公众号、视频等,充分利用媒体的传播性达到宣传作用。在产业链增值及延长上要深度挖掘文化产品的属性,找出在与其他产业进行交错和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衍生产品,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和利用。

(三)营造浓厚的西藏乡村特色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

注重对自然人文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生态文化优势,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开展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将旅游形成以度假为主的旅游住宿附加赛马场、球场、民俗歌舞等,迎合休闲旅游者的需求。一方面,消费者购买旅游商品或服务,使旅游收入增加,而旅游收入又可以转化为投资的一部分,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增加旅游收入。另一方面,旅游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带动作用,能够有效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对本地区经济构成影响。25岁的德吉所在的夺底乡维巴村,位于拉萨市城关区东北方向,距市中心7公里。4年前,她把自家小院改造成一间民宿,取名“洛奔曲阔好客藏家”,向游客们介绍西藏风俗,并提供餐饮、住宿。“藏历新年有很多与内地不一样的风俗,许多游客都很感兴趣。”德吉说,藏历二十九那天,她为来自北京的游客烹制了藏族节庆食品“古突”;大年初一,她在家中迎来了近百名内地游客,大家换上藏族传统服装唱歌、跳舞,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团圆节日。夺底乡周边一带曾经是八大藏戏之一《顿月顿珠》取材地、藏药取材圣地。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德吉家接待游客超过800人,增收五六万元。

西藏的传统节庆历史悠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乡村旅游开发地应打好传统节庆这张好牌,利用媒体关注报道和外地游人商旅参与促进民族文化宣传机会吸引更多的游客。这样,既可以扩大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可使游客充分感受到西藏传统文化的神奇魅力。

(四)制定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

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看,行之有效的乡村治理体系本质上是能够提高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充分激发乡村活力的一套机制。乡村治理要共建共治,就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组织、村民各自的作用,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体系。乡村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的主要产业途径,一方面为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提供了契机,另一方面也催生了乡村治理水平提升的内在动力。在旅游业的开发过程中,也要特别留意西藏生态的脆弱性特点,注意旅游旺季的容量控制,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重视旅游目的地的环境和文化承载力,才能实现西藏的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加强民族地区与外界的文化交流,但是也要避免因为发展旅游业让优秀的藏文化庸俗化,过度商业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看,促进西藏乡村人才培养机制是乡村建设长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西藏政府的相关部门应该制定吸引人才投身西藏乡村旅游事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制定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的优惠政策,促进人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培育、壮大乡村旅游市场,逐步使其在西藏乡村旅游经济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政府要更好地发挥相关管理、服务等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提高西藏乡村经济的整体水平,同时维护全社会的稳定与团结。

(五)发展西藏乡村旅游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西藏是“世界上最后一方净土”,是我国的生态屏障,西藏有很多地方拥有独特而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同时生态环境又脆弱敏感,比如纳木错、巴松措等。在发展西藏乡村旅游业过程中,我们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切实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发展理念、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民生福祉的宗旨精神、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系统思想,贯穿中央环保督察整改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进一步强化整改任务的精准化部署、整改措施的精细化安排、整改机制的精确化建立、整改保障的精心化提供,以整改工作成效诠释忠诚、体现担当,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西藏乡村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西藏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把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作为西藏工作指导思想重要内容,进一步明确了确保西藏生态环境良好的战略目标和刚性要求。我们在发展西藏乡村旅游过程中一定要深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是绝对忠诚核心的政治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基本要求,是深入开展反分裂斗争的重要内容。西藏乡村旅游还应该进一步加大普及宣传低碳旅游理念力度,对当地村民和外来游客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工作,提高当地村民及外来游客出游的环保意识、低碳意识,以此来塑造一种低碳旅游和乡村生态环境保护相互渗透的旅游发展大环境。

乡村旅游如今已经成为我国一种新型的旅游发展方式,是发展农村经济的新形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发展西藏乡村旅游既能扩大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又增强城乡之间文化交流。在西藏发展乡村旅游,以发挥西藏特色的乡村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优势为重点,走品牌化规范化一体化的发展道路,谋求西藏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西藏乡村旅游应该依托浓郁的独具乡村性和丰富人文性的旅游资源为客体,充分挖掘农牧区优美的自然景观、人文资源和建筑风格,以传统农牧业休闲体验游为特色,以符合“西藏特点”要求的观光度假游、休闲娱乐游为主要旅游项目。西藏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是实现西藏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必将成为西藏青山绿水变为金山银山的有益补充。所以新时代下继续发展西藏乡村旅游业促进西藏乡村经济繁荣对于实现美丽西藏,振兴中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旅游业西藏旅游
都是西藏的“错”
学与玩(2022年7期)2022-10-31 01:59:22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云南画报(2022年4期)2022-05-05 05:59:54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金色年华(2017年12期)2017-07-18 11:11:19
一个人的西藏
海峡姐妹(2017年4期)2017-05-04 04:03:51
旅游
西藏:存在与虚无
剑南文学(2016年11期)2016-08-22 03:33:36
旅游的最后一天
旅游业
江苏年鉴(2014年0期)2014-03-11 17:09:32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09: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