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勒铺木 四川省冕宁县曹古乡中心小学校 615600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优秀文化,要让这些优秀的文化瑰宝一代代流传下去,需要老师们运用浅显易懂的教育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让学生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以便更好传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的文化交流频繁,西方文化大量涌入,加上在小学教育中教育者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不够重视,中国的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已经出现传统文化遗失的前兆。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们要更重视中华文化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地位。语文教学是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各位语文老师应该发挥自己的学科优势,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加强对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发展。
虽然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当前的小学语文教育已经慢慢改变了旧的教学模式,但是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思路上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单一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反映民族特征的文化全貌,不利于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
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除了在语言上进行教学,还要进行思想渗透,比如传统文化的精神引导、文化影响等,而小学生处于成长的初级阶段,在这个阶段好奇心比较强,容易接受新事物,传统文化的语文教育中蕴含着道家、儒家的思想,这些思想起到精神指引的作用,当前很多小学语文老师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在语文教育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思想渗透不够,导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不深。
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有些思想与当前的教育模式存在不适合的问题,要使小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更好融合,就需要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的价值意义传递给学生,让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生活观。然而,当前很多老师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导致学生没有将日常生活与优秀文化很好结合,践行力度不够。
阅读是小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要重视“阅读”的力量,营造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在此基础上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悟。比如在老师讲授《百家姓》等古代儿童启蒙书籍时,让学生朗读出来,更好的感受语言的朗朗上口和其中的深刻含义。
语文老师们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从而使其更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在涵义和道理,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学习《百家姓》过程中,老师们可以组织“说说名字的由来”活动,让学生课下收集资料,资料可以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也可以来源于网络,从而让他们更好的理解姓氏、名字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和意义。也可以让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收集与自己同姓的一些名人故事,让其感受《百家姓》中蕴含的独特价值。
当前很多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育模式单一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老师们在语文教育中可以结合中国古典诗词、民间故事等,从这些传统文化入手讲解传统文化,使学生对社会发展历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够掌握不同人物的精神品质,对人物所处的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背景有一定了解,从而让学生深刻感受到这些人物在当时社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魅力。
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让自己的讲课过程更生动。比如,民族地区的语文老师在讲解《静夜思》这首诗时,为了让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诗句中表达的思乡之情,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可以在网络上下载相关讲解的小视频或电影,运用这些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诗句和诗句表达的深刻感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和节日中的特色风俗习惯,是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民族地区小学语文老师教学过程中可以在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里,让学生积极讨论对节日的认识,以此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比如,春节期间,老师们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写对联、猜灯谜等相关的民俗庆祝活动,或者让同学搜集有关节日的民间传说故事,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们可以借由传统节日为学生们讲解相关的传统文化,将二者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传统节日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通过这些活动,让同学们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了解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
还可以在中秋节期间,组织学生学习李白的名诗《月下独酌》等一系列相关的诗词文章,搞一期中秋节传统文化活动,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设置良好的节日气氛,让学生们在传统佳节中感受传统文化的厚重。
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老师们还可以将传统文化扩展到课外生活中去,培养学生们课余时间进行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老师们也要在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们产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归属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讲解教材内容,还要运用各种教育资源和社会资源等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渗透力度,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开展传统文化的专题研究,并将传统文化运用到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就要对原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健康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在传统文化学习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理解经典中的精神价值,使学生成为一个有思想、有道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