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琳.桂林电子科技大学.541004
目前我国初步建立起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但由于贫困生认定制度存在漏洞,一批伪贫困生顺势混入。贫困生人数的增加以及伪贫困生的出现致使在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工作任务加重,不少难题随之诞生,如资料可信度低,认定程序不规范等,这给相关工作负责老师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挑战。部分资助金无法落实到真正的贫困生手中,导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家庭对社会的信任度减退,激化社会矛盾,严重影响我国实现高等教育战略目标。高校怎样才能将励志奖学金、社会助学金这些资金准确地发放到真正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手中,是家庭经济困难资格审查过程中的重要问题之一【1】。
近几年,高等教育变得大众化,伴随而来的是每年都在增长的高校经济困难学生,且增长速度也在增加,认定难度大,认定标准不够科学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在贫困生认定过程中浮现。归根到底,还是尚未健全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制度,整个体系不够合理。
绝大部分高校没有根据实际给每个困难等级提出相应的具体说明,只是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困难等级简单分为一般贫困、贫困和特别贫困。一方面,生源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证明标准各不相同,贫困的标准具有地域性,在不同的地域具有不同的贫困标准,经济发展速度和居民生活水平存在巨大差异,我们很难用一个特定的金钱数字来衡量该生情况是否属于家庭经济困难。另外,持有经济困难证明的学生只是以其居住地的生活标准而定的,而对于在高校或者其他地区的学生来说就未必是贫困生了。
由于部分缺乏诚信意识的学生发现我国贫困生认定制度存在一些漏洞,即没有制定严格的贫困生认定体系和事后责任追究机制,学生的思想转变成以穷为荣,为了分得国家资助的这块“蛋糕”,家里不穷的也要装穷(有的甚至是学生家长“鼓励”其孩子装穷以骗取一笔资助),自己明明是小康之家的孩子,却谎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一旦该申请被通过,一个名额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让真正贫困的同学情何以堪?此外,有些学生的家长是有关系大户,随手利用一些私人关系或者职位上的权力给自己孩子“申请”一张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而这对于盖章部门来说,开具一张证明仅仅是小事一桩,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仅是做个顺水人情而已。但是有些真正需要助学金的学生家长可能因为家庭背景因素,来自农村或是边远山区,与政府部门交集不多,不清楚怎样才能申请这些证明,甚至不清楚这些证明的作用,而与这份助学金失之交臂。【2】贫困生认定工作中出现的这些学生诚信缺失现象不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也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定并非一项容易处理的工作,仅依靠其中一项标准来评定是不科学的,应该制定一个比较科学完善的评定体系,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出综合评定。在进行审查的时候,较为合理的办法是以当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标准为依据,将评定指标划分成几个等级,利用准确的定量、定性算得基础值,通过比较结果来划分学生的贫困等级。国家政府部门应起带头召集社会保障、教育保障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调研小组,针对我国当前国情讨论并制定符合要求的贫困家庭量化标准。户口所在地的政府工作人员将申请者的资料与此标准对比,再将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数据库,由系统内置的算法对学生的贫困等级进行评定。为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实时性和科学性,实行动态化管理此数据库,定期对其内容进行更改。在信息安全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基础上,全国高等学府可依据规章制度提出查询数据库信息的请求,获准的学校即可登入该数据库,随时随地翻查和核对信息,查询结果则可直接作为贫困生认定工作的支撑材料。【3】
实行民主监督除了在提高认定的准确度和促进学生公平获助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还在消除误会,化解社会矛盾上起了关键作用。想要得到真实的反馈,学生就是最好的信息源,是因为同学们彼此间的认识比任何老师、领导都要深刻的:平日穿衣打扮的喜好,日常开销中是否存在异常高消费行为等问题,都可以从简单的集体生活中观察得出最可靠的答案。将学生的反馈信息与学校公示的拟认定结果进行对比,当出现认定结果存在争议的时候,就可以采取行动进行核查并作出必要的更改。另外,为了让广大学生发现问题时能更方便快捷提出建议,在学校教学楼或宿舍楼增设资助工作意见信箱,在资助管理中心官网与微信公众号公布举报电子邮箱地址和联系电话是最便捷的途径。而学校资助管理中心方面,每个月安排直接负责认定的老师定时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为下一步复查工作做好准备工作。我们不是对广大学生没有信心,但在面对来源广泛不一的学生反馈的情况时也不能偏听偏信,还需作进一步核实,查明真伪。为了避免损害学生切身利益,汇总工作完成后学校就要及时下发到各学院,让负责人尽快开展调查行动,同时只有做好防止信息泄漏的措施,保障监督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才能保证该反馈机制可行。无论是在实现民主治校的方针上,还是在维持学校的稳定、推动发展的工程上,毫无疑问,民主的学生监督与反馈机制发挥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为保持教育资源使用的公平、正义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