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家的文化遗产
——新版《吕振羽全集》感言

2019-11-13 22:35张锦城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全集研究

张锦城

【内容提要】吕振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史学名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1934年人文出版社出版),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和地下出土文物作相互印证,探求出史前期中国社会的一般特征。不仅突破了“东周以前无史”的成见,而且揭示出我国原始社会的基本轮廓,填补了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的空白。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5月17日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特别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许多进步学者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产生了郭沫若、李达、艾思奇、翦伯赞、范文澜、吕振羽、马寅初、费孝通、钱钟书等一批名家大师,为我国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进行了开拓性努力。”吕振羽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早在20世纪30年代,他的史学名著《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1934年人文出版社出版),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和方法,结合民族学、民俗学、神话学和地下出土文物作相互印证,探求出史前期中国社会的一般特征。不仅突破了“东周以前无史”的成见,而且揭示出我国原始社会的基本轮廓,填补了中国原始社会研究的空白。他对整个古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有着不可动摇的意义,因此震动了当时的学术界。翦伯赞评价说:“吕振羽的这一大胆尝试……把中国历史研究的领域,突破了‘阶级社会'的界限,从殷代再提前到先阶级的原始时代,因此把历史怀疑主义者在中国历史上所设定的封锁线,也彻底毁灭了。在这一点上,吕振羽对于在先阶级社会史的研究上,是进了一个开辟的任务。”吕振羽的《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1936年上海不二书店出版)一书的价值在于创立了殷商奴隶制社会论和西周封建说。这些观点都是吕老在我国史学界首次提出来的,并相沿至今。他一生治史五十年,在中国经济史、政治史、思想史、社会史、中国通史、民族史等诸多领域均有开拓性、创新性成就。他先后投身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为我国民主革命和民族解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全国解放以后,吕振羽担任过大连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名吉林大学)校长,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学部委员。1955年他因患脑瘤病离职休养。1959年后应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委和杨献珍校长之请,兼任中央党校中国历史学教授、历史教研室顾问。在党校执教过程中,为党校学员的学习与师资培养做了大量工作,与党校理论班师生结下了深厚情谊,“成为中央党校最受欢迎的历史学教员之一”。

国家“十二五”规划重点出版社项目《吕振羽全集》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它是一部全面、客观、集中地反映吕振羽治史经历和学术成果的大型文献汇编。该书由蔡美彪、张传玺、林甘泉、陶德麟等著名专家关心指导,十多位学者参与编辑。

一、《吕振羽全集》简介

《吕振羽全集》共十卷,内容依次为:第一卷:《中国外交问题》《中日问题批判》《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上);第二卷:《中国社会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教程》;第三卷:《史前期中国社会研究》《殷周时代的中国社会》;第四卷:《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五卷:《简明中国通史》;第六卷:《中国民族简史》《中国社会史诸问题》《史学研究论文集》《史论集》;第七卷:《中国历史讲稿》《史学评论》;第八卷:《史论》;第九卷:《政论》《教育》《政务》《札记》;第十卷:《回忆录》《学吟集诗选》《日记》《书信》《吕振羽生平著述活动年表》。扣除《活动年表》外,全集约600万字。

二、《吕振羽全集》的特色

(一)全集收入文献,时间跨度长、内容涵盖广、数量全、文种多

全集所辑文献起于1928年12月,止于1980年7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和史学的方方面面,数量最全。文种除论文、专著外,还有讲义、报告、回忆录、札记、访谈、日记、诗作、书信、批注。不少内容为首次出版或再版。如第一卷中的《中国外交问题》,出版后被日伪新民会列为禁书;《中日问题批判》《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两书,出版不久即遭国民党当局查禁。第二卷《中国社会史》《经济史》讲义,第九卷《教育》《政务》《札记》,第十卷《回忆录》(部分)《日记》《书信》等,皆为初次整理出版。第八卷《史论》、第九卷《政论》,收入了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散见于国内各地报刊的一百余篇论文(已编入论文集者除外)。

这些文献尤其是重新发现整理编入出版的论著,对吕振羽学术思想演变发展和他学术经历的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我们过去一直认为,吕振羽是我国古代史研究中的重要代表。但通过翻阅第二卷吕振羽在湖南塘田战时讲学院撰写的《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教程》及第一卷 《中国外交问题》《中日问题批判》等书,可知吕老对中国近代史及国际关系也有较早的研究。再如第一卷《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一书,是1932年吕振羽根据马克思《资本论》、列宁《帝国主义论》来研究1929年后爆发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书中引用了一百多个国家经济统计图表来论证。这些珍贵图表主要来自吕振羽在办《新东方》杂志时与莫斯科国际通讯社建立的讯息联系。吕振羽在书中对经济危机下的英国十分形象地说,“这个纸糊的老虎,更动颤不得。愈益构成其恐慌的严重性”。

在书信部分辑入了吕振羽与政界、学术界(含读者)的通信联系。如1960年7月,李达先生在上海提议让吕振羽撰写“周代社会研究”这一专题,以“科学地解决古代史分期问题”。吕振羽在1961年元旦的复信中,表示愿在“吾师指导下进行”(《吕振羽全集》十卷,615页)。再如1946、1947、1948年吕老致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刘少奇的信中,详尽谈了自己对国内时局、政党、阶级关系的看法,以及坚决要求到湖南敌后开展第三条战线的要求。以上这些,都是研究吕振羽学术活动及生平经历的重要文献,也是首次发现编入全集。此外,全集附录了一些政界、学术界名人如田汉、萧三、王学文、范文澜、翦伯赞、张爱萍、孙冶芳等人来信,反映了吕振羽与社会各界的联系与交往。其中胡风、华岗来信颇引人注目。因为他们自20世纪50年代后均遭关押审查,而吕老一直把他们的来信妥善收藏,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象征。

(二)全集编排严谨认真,井然有序

由于吕振羽一生著述丰富,已版或未版文献如何进行编排,对此编委会经历多次研究,最后一致同意吕振羽夫人江明同志的意见,在保持著作历史面貌原则下,“按年代顺序、保持原有集名(或书名)、分类编辑,采用本人校阅后的最后版本校刊”。即全集著作或文论一律按时间顺序编排;对已出版专著或文集书名,一律保留原名不作变动;对新发现的文献和未收入论文集的文论,一律分类编排。如过去未收入文集的大量论文,按内容分别编入《史论》《政论》。

全集特别是大量文稿不少距今已七八十年,繁体字、异体字、生僻字不少,又兼繁简皆收,编校难度很大。几年来,各卷编委为保证出版质量,一丝不苟,精心审校。《简明中国通史》《中国政治思想史》等专著及《史论》 等卷,含有大量古籍引文。过去的古籍确实存在版本问题,没经过系统整理考证,难免存在某些错讹。为保证全集出版质量,编者均据新版古籍对引文予以核校,订正了原著的某些排印讹误 。凡收入论文集的论文,除核阅引文外,编者还要核阅刊名、卷数。如为了查对全集第六卷232页《创造民族新文化与文化遗产的继承问题》一文的刊发出处,编者与吕坚同志先后在北京国家图书馆、社科院图书馆、重庆图书馆查阅,最后在南京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才查对清楚。为一篇文献刊发出处求得准确,编者殚精竭虑,多方查寻,于此可见一斑。

(三)通力合作,细心校勘,确保质量

《吕振羽全集》的编辑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为完成全集的编纂,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人民出版社等单位,共同为全集的出版,做了多方面努力和周到安排。各位前辈学者、学术同行,以尊重原著、保持历史原貌的原则,分工合作,细心校勘,确保质量,作出很多贡献。吕振羽夫人江明生前为全集编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保存并收集了大量珍贵文献。全集编辑工作,历时四年多,既是对吕老一生治史等方面文献的全面整理,也为今人乃至后人继续史学研究,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吕老20世纪60年代在中央党校执教时的助手,我目睹了吕老在中央党校理论班学员讲授中国通史和教书育人所付出的辛劳及作出的贡献。从2005年以来,我就进行吕老在党校讲学文献的收集。2009年吕老全集编辑工作启动以后,我又参与了《吕振羽全集》第五卷(《简明中国通史》、第七卷《中国历史讲稿》、《史学评论》)的文献编辑与整理工作。经我重新整理的吕振羽《中国历史讲授大纲》和《中国通史问题解答》,作为附录,也编入全集第七卷。如今,看到装帧精致的全集问世并惠及学术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因为编辑出版吕老全集,既是学术界多年的殷切企盼,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薪火相传和“重在建设”的现实需要。如今企盼终于成为现实,岂不令人击节赞叹!

猜你喜欢
全集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对话”小伙伴老舍
《梁启超全集》出版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选集与全集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