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君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呼兰区第一中学校,黑龙江哈尔滨 150500)
“以铜为向导,衣着得体;以人为向导,见得失;以史为向导,知兴国。”对个人来说,学习历史能让我们学会自我审视,认识世界,明智晓礼,修养身心;对于国家来说,学习历史是必须谨记的记忆的传承,有助于不忘初心,开阔未来。在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老师不应把高考要求作为教授历史知识的唯一标准,相反,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上。
目前,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以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为基础,综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满足特定现实需要的正确价值观、本质素质和关键能力。在高中历史上,主要指以下五个方面: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证据、时空概念的历史诠释、家庭感情和爱国情怀。在高中历史教育中,教师必须以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主要目的。所以,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历史的核心素质。
历史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时间线繁复,学习历史需要有较强的时空观念,要求学生能将具体的历史事件放入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当前高考的重点,这也是高中生学习历史的主要目标。很多学生在这方面能力欠缺,历史老师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记忆。例如,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和西方发生了几次战争,分别签署了什么协议,时间顺序是怎样的,如果直接记忆,混淆的概率很大。这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思维导图,按照战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将战争的后果写清楚,脉络清晰,这样学生就对这些事件有了清楚的了解,知道这些事件的时间跨度,时空观念也得到了增强。
我们都知道,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倘若要分析当前的历史事件,需要有大量的历史数据,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进而进行研究,因此,对史料的搜集及分析能力就显得很重要。为了培养这种能力,教师应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主导权,主动去搜集资料,自己分析问题。例如,在学习王安石变法时,可以使用提问教学的方式,先抛出问题:青苗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王安石改革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让学生自行去搜集资料,进行剖析论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史料有了基础的整理和理解,实证才能和分析才能都能得到提升。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在近代,只有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历史观。为了理性地理解历史规律,客观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因此,教师应重视历史理论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价值观。
历史属于一门记忆类学科,其背诵内容居多,但是和别的科目相比,历史应该属于比较有趣的科目,可如果老师讲课的方法欠妥,那整个班都会很无聊。难以入耳。由于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都是不可逆的、久远的,导致学生在实际授课中得不到实感,不能亲身体验到这些事件。如果老师能够换一种教学方法,就能敦促学生去主动学习历史。在当下数据时代,教师可以进行多媒体教学,按照教材中的内容,将历史事件和历史材料与多媒体整合,在这种教学形式中,教师不仅能对历史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还能发掘出很多全新的教学内容。比如,在讲授鸦片战争时,教师可以播放与鸦片战争有关的纪录片,这样,学生就是在观看历史事件,更有参与感,这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核心文化背景下,教师教授历史学科,不仅是要教会学生历史知识,也要帮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爱国情怀,产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例如,在学习涉及近代史的事件时,就可以播放保存下来的原有影像,将学生带入到历史场景中,最真实地还原当年发生的事件,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的厚重,今夕对比,结合授课,学生就能感受到当下中国综合国力之强大,能有效地激发家国情怀。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应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历史老师也要不断发展其教学方式,丰富其教学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以人为本”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理论,,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重点,在实际的应用教学中, 历史教师要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建立历史学习框架体系, 帮助学生树立一个科学且合理的历史观。以确保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不断增强自己的学习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