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舟
榕树婆娑,遮盖的小巷,灰蒙蒙的薄雾飘落的小巷,洒出居民的叹声和盼望。字正腔圆的本乡本土声中,包含一种菠萝炒鱿鱼的气味,于是小巷有一种苦楝树的呼吸,有一种追古思今的怀想。
条条小巷弯弯曲曲,从乡村的菜园果园悠悠涌来,从小镇的鸡鸣鹅叫涌来,把一堆堆一泓泓的物质汇成条条大街。
街道的中央矗立明代的古塔,古色古香,层层叠叠,铜鹤一盏盏飞翔,于是也叫做“风塔”。每当春天来临时,古塔下的木棉花一朵朵,包裹乡思蕴含街味,红艳艳、梳妆打扮成美丽端庄的新娘。而在小巷深处,一块块贞节的石牌坊,于历史的土地里长满了萋萋荒草,它越过雕刻石碑的小屋,记载那段岁月的不幸与扭曲。
岁月在哲人的呼唤和惊醒里,渐渐变成一位青年女子,曲裙绿衣,高山流水,一派宠辱不惊,饱受忧患的神态。圣洁让她以琴为爱,以诗为媒,高亢清脆的声音飞过原野的树林,流溢过古树的思索。小巷的老人还记得这位新潮的女性,至今仍津津乐道,侃侃而谈。
老人的话像一缕鲜活的春风,抹绿淡淡的回想,飘荡出戴望舒的《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青石板的音韵,茶店的味道,静悄悄打开太阳伞,让青春少女遮住时代,欢乐生长在自由平等的草丛,让陈年旧事从诗中洒落出深刻的启迪。
时光在小巷里流逝,在一唱三叹的雷剧里,哭出才子佳人的怨恨;在秋扫落叶的萧杀和清凉时,留下一串串默默无语的告别叮咛;夏夜那点点萤火虫一飞一闪,闪亮屋里房外的万家灯火。春天在雕梁画栋的屋檐下,与壁上的燕子呢喃细语,看花开花落,染绿染红那无限留恋的乡情。冬天把五月的香艾,换成祭祀祖先的香火,燃烧一缕缕迎来微寒的兆头,祈福迎祥的祝愿,一句句真情实意,余音绕梁。
家乡小巷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怀想,更是一种日照月洒的沧桑岁月。
小巷连接碧瓦白墙的历史博物馆,那里有汉朝丝绸始发巷的遗物,万岁瓦当、陶器玛瑙及有铭文的砖瓦。古意盎然,荡漾一层层史载的文献,翻开页页横黄的历史,苦楝树在怀古中落下叶叶秋风的金色。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航行可五日,有都元国……”这是我国对丝绸之路最早最权威的历史记载。《元和郡县志》云:徐闻在汉唐因丝路始发港的设立也富甲一方,民谚当时云“欲拔贫,诣徐闻。”各方商贾聚集于此,纷纷设驿驻扎。小巷的溪流向始发港的海洋,翻滚润泽东南亚商业繁荣的夕阳辉煌。
小巷的鸟啼通过联想,唤醒三墩始发港的林鸟齐鸣,鸣啼一点一滴,汇成千年古航道古港湾,冲洗隐藏岁月的红树林。风云变幻,电闪雷轰,饮马石槽斑驳古迹仍存活水,牵引游人泛舟海湖,品味千年风情的内涵,丝绸记录了小巷的兴衰,穿越千年时空静静寻觅瓷器的茶香。
庭院花草香香,古井深深浅浅,巷道弯弯曲折,雷歌悠悠传唱,凤凰树扬起巷弄的淳朴民风,在树荫下有人闭目养神,有人搓麻将打扑克,道东家说西家,闲聊在吐绿吞黄中,阅遍多少爱情悲欢的往事。
不知什么时候,古巷来了一位戏剧专家,他钻进里了汤显祖在明朝办的贵生书院。汤翁披风沐雨,造化教育徐闻的百姓。史载明朝万历年间,大戏剧家汤显祖被贬至徐闻任典史添注,他以“贵生”理念,反对当时理学禁锢人性与人欲。横枕小巷红豆槟榔的朝思,睡出日后惊世的《临川回梦》,明朝梁柱悬挂清朝的飞燕,栖息高风亮节的竹笔,蕴含几百年不散的书香。
醒来的是古老井碑的梦泉,朦胧之中,看见汤翁舀着泉水,飘泼一瓢扣人心弦的剧情,拉开男女心思苦涩的序幕,杜丽娘在《牡丹亭》里舒袖卷衣,让爱情的岁月浓意切切地吟唱,相思红豆长在绿荫下,袅袅升腾一个伟大的戏魂,纠结了多少代人的寻梦。红土生长的文化,至今仍熏陶小巷文人土子。洞察了解似一棵书院的凤凰树,灿灿地盛开汤学的红艳花蕊。戏台武馆里唢呐二胡声声,涌出一曲现代雷剧《贵生情》。
小巷堆满一束束回忆的花生,现代著名作家许地山从缤纷的黄叶飘来,带上童年的天真活泼。一滴池塘边的蝉鸣,唤醒骑楼灰色白色的沉睡,把榕叶一遍遍呼叫,落成人生美妙的民俗。墙头下的舞狮,穿过狭窄灵性的巷弄,一不留神端坐在池塘的荷叶上。
阳光从季节流过菜市的吆喝,金灿灿的底色抹满南瓜,每一颗都闪烁追忆的色彩,每一叶都飘落意识认同的低吟,接连小巷叮当作响的金铺,闪闪发光的一丝丝火苗,把金条焚烧出订婚的戒指项链。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文人,异想天开地爬上小巷古楼房,遥望许地山写过的代表作《先农坛》。
小巷埋藏的岁月太多太多,笼中的养鸟抖落羽毛,让人聆听彩色斑斓的鸣啼,耳畔似有幽长漫漫的历史回音。牛车在石板路上,刻出一道道古老的乡音。苍老昏花中发出老人的喘息,那喘息与古榕相依为命,在小巷深处厚实深沉,弥漫叩问生命价值的时光,当人心从悠远的遐想,回到茶壶的味道时才静静沉淀下来。
那伞榕树绿荫下,卧睡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小巷,翩翩起舞,铜鹤飞走了汤显祖,也飞走了许地山,以及汉代丝绸始发港,不仅养育一种散文,也甜蜜了一种戏剧,欢乐了一个红土地里长出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