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大生
邓宗龄是徐闻县龙塘镇槟榔园人。万历十一年(1583)春,22岁的他考上进士,五月他又在翰林院庶吉士考试中中榜。他考上进士已是粤西惊喜,后又更上一层楼登翰林院最高殿堂实属锦上添花,消息传回广东省,震撼全省。这是有史以来广东省最年轻的进士,也是隆庆年以来十七年间唯一进翰林院的广东省籍人士。粤西片的肇庆、高州、廉州、雷州等府所属是广东省文化落后地区,听闻消息后,更欢呼雀跃,鼓舞人心,奔走相庆。
邓宗龄争取到了翰林院入场券,被授翰林院予庶吉士。他无胜感慨,人生的愿望经过不计其数的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斗,终于苦尽甘来,圆了儿时梦想,兴奋得几天睡不了觉。目标实现了,邓宗龄恨不得有鸟一样翅膀马上飞回去故里,与乡亲父老分享自己幸福。多少牵挂,多少思念,每当想起家乡亲人,眼泪簌簌而下,于是邓宗龄迫不及待利用装束假返乡探亲。
明代装束假根据每个人赴任地远近不同而定,近的一二个月,远的可能一年半载。明代《职官管理制度》:官员赴任有装束期与程假,所谓装束期即是官员授任后,朝廷要给予装备时间及到任所需要的期限(程假)。“诸外官投讫,给假装束,其千里者三十日,二千里内者五十日,三千里内者六十日,四千里者八十日……”明代徐闻距离北京超过八千里,邓宗龄的装束假不少于一百六十日,即五个月十日。又明代《会典》有规定,官员常例,乘驿马日行六驿,每天走一百八十里。乘传马日行四驿,每天走一百二十里。特例,左降官日行三百里,特赦书日行五百里,紧急军报也日行五百里。邓宗龄属常例行程,每天走一百八十里,如果风雨无阻,最快回到家时间要四十五天,来回要九十天,三个月。装束假五个月十日,能够充分保证他的往返北京与徐闻之间行程。
万历十一年(1583)农历六月初,从北京启程回家省亲。他是新科进士,更是朝廷刚任命的中央中枢机关翰林院的要员,沿路各府县纷纷派出官员到驿站迎接,为之设宴洗尘饯行。特别是从江西到达梅岭进入广东省境内,府州县官员更是热情欢迎本省优秀学子凯旋。知府、知州、知县亲自迎来送往,广东省巡按御史、万历丁丑(1577)进士邓鍊亲自从省城番禺赴肇庆迎接。又放榜以紧急军报形式日行五百里,平民百姓也已经知道省人徐闻邓宗龄弱冠考全省第一,且全国考进翰林院庶吉士有二十八名,他是广东省唯一一人,大家很振奋,沿途驿站万人空巷。
农历七月上旬一个下午,太阳就要落山了,邓宗龄到达家乡雷州府遂溪县桐油驿站。只见驿站门前墙壁上张贴着两张大红纸,一张是朱国祚榜的朝廷放榜名单,另一张写着“热烈欢迎郡人新科进士邓宗龄荣归故里”,感激郡里人的热心,自己心情激漾澎湃,热泪盈眶。
桐油驿站只有一个编制,即驿丞一人,是驿站唯一管理吏员,也就是说驿站只有一个人守护。虽然六七年了,邓宗龄由十五岁少年变成二十二岁弱冠青年,身材更加高大伟岸,皮肤由黝黑变得白皙,但驿站的老驿丞未接凭单就一眼认出了邓宗龄,过去两次接待过他上省和上京考试。他的为人热情、彬彬有礼始终不变,他非常热情,招呼邓宗龄进屋喝茶休息,并告诉他说遂溪县知县卢应瑜一个月以前已下命令,邓宗龄一旦进到遂溪县境内驿站必须好茶好酒招待,并立刻报告县府,县府要接风洗尘,商量要事,不得有误。老驿丞一边斟茶,一边在一张小纸写上“邓宗龄庶吉士已至桐油驿”,然后从信鸽栏里拿出一只老信鸽,把纸条栓在信鸽的左脚上,右手高高向西南县城方向抛起放飞而去。这是事先知县卢应瑜与驿丞的约定,发现邓宗龄踪迹要第一时间报告知县大人。随后宰杀了一只肥土鸡,做了几个拿手好菜,从酒罐中勺了半斤陈年米酒款待邓宗龄。
卢应瑜是福建省顺昌县举人,上任遂溪县知县不久,了解遂溪县教育落后,除了在永乐十五年(1417)丁酉科曾鹤龄榜出了一位进士,名叫倪益,直到万历十一年(1583)再也没有了后来者。于是,他扩建学宫(孔庙),增加学位,让更多遂溪人接受教育。为激励后人勤奋学习,把为遂溪做出历史贡献的人物雕像和事迹陈列,供学子们瞻仰和缅怀,他在学宫大成殿西面建起名宦乡贤祠。名宦乡贤祠竣工了,卢应瑜为纪念这一盛事,和县府要官及遂溪乡亲大佬商量此事,请谁来遂溪写一篇文章,树立一块石碑永久纪念?有人推荐知县,好歹知县也是举人,又是本县第一把手;有人推荐请雷州知府周良宾,他是郡里最大的官……在热烈讨论中,春试放榜消息传到遂溪,大家见本郡徐闻人邓宗龄中榜,广东年纪最轻的进士兼庶吉士,文章雄论,书法绝众,于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名宦乡贤祠建在学宫里,主要目的是勉励学子学习,邓宗龄聪明勤奋,年轻有为,就请他写纪念文章,最有意义了!让学子们以他为榜样刻苦学习,改变遂溪教育落后面貌。”
邓宗龄在北京,怎么请他写文章呢?有一位大佬信胸有成竹地说:“邓宗龄为考进士已在京城苦读六七年不回家了,现在登科又进翰林院当庶吉士,肯定请假回家省亲。这样必走陆路经过本邑桐油和城月两个驿站,他相貌堂堂,届时谁无不认出他?”有人说反驳:“他要是走海路回家,那就不经过遂溪了。”那大佬拍拍胸口说:“现在是初夏,吹东南或西北风,海里船逆行,不可能做此选择。”
卢应瑜采取众议,认为邓宗龄是最佳人选,对学子来说,他才最具有号召力和感召力,最具有鼓动性!谁不把他当偶像呢。别人花几十年功夫,都未必中举,而他十五岁中举,二十二岁当进士,而又考进翰林院,非他莫属。因此,卢应瑜下了一道铁命令给桐油和城月两驿站的驿丞:“邓宗龄一旦进入遂溪境内一定热情招待,盛情挽留,不得有疏忽,马上以最快的速度报告县府。”
傍晚,知县卢应瑜收到信鸽传来信息,惊喜万分,终于等到了邓宗龄莅临,不顾伸出五指不见掌的黑夜,带领随扈策马扬鞭,赶来离县城四五十公里的桐油驿前来迎接。夜已深了,外面萤火虫满天飞,蟋蟀鸣个不停,甚至有狼虎嚎叫,邓宗龄突然见到知县驾到很诧异,明白来意很是感动。于是邓宗龄不顾长途疲劳连夜同知县卢应瑜奔赴遂溪县城。
翌日,太阳冉冉从东方,金光洒满大地,洒遍学宫,名宦乡贤祠金碧辉煌。顿时,鞭炮阵阵,锣鼓声声,狮舞频频。祠堂四周人山人海,围得水泄不通,个个翘首以待。知县卢应瑜带领县丞、主簿、典史、教谕、训导等宦属以及学宫教员、学生列队一百多人在名宦乡贤祠前行迎宾礼。祠前正中摆放一个大案几,大案几有李纲等十四人神主牌,点着三支高香,放着宣纸、毛笔、墨水、砚台。邓宗龄坐在案前,知县带领宦属行三跪九叩之礼,这是针对天、地、君(皇帝)、师、父,跪拜是尊敬到极点的象征,下跪表示内心诚服。三跪九叩是大礼,表示内心非常非常尊敬和诚心,是最大礼节。继而教员带领学生行礼。礼毕,知县卢应瑜致辞,一是隆重欢迎邓宗龄先生到来,二是介绍历代遂溪名宦乡贤情况和祠堂前后建设经过。最后郑重邀请邓宗龄庶吉士作记,为名宦乡贤祠献墨宝。
邓宗龄走到案几前,向遂溪先贤鞠三支躬,然后向在场人员拱手作礼,谦虚地说:“宗龄不才,尔等见谅!”
知县、宦属及教官、学生分别队两旁观摩。邓宗龄奋笔疾书,大家眼睛都跟不上的他运笔速度,只见一个方方正正的欧体正楷字迅速落在宣纸上,点画劲挺,笔力凝聚,工整严谨,欹侧稳健,方圆兼施,雕版字都没有这么规范美观,卢应瑜见邓宗龄临场写文章出神入化,字字珠玑,眼睛登得大大,屏气凝息。案几上香烛还未燃烬,《遂溪学名宦乡贤祠记》一千言大作顿时完成——
古者良吏有德于民,民为建祠,岁时爼豆不绝。乡士夫殁则祭于社,所以为明质也,以示劝也。
遂邑僻在海陬,多阙典。至名宦乡贤祠,旷然不举。邑令卢君来牧兹土,谒学校,低徊者久之,曰:“某待罪下邑,而使先大夫勋伐不彰,贤士君子声称不着,忞忞湮没不得比于畏垒之为庚桑也者。何以报之?而规来䙫,某甚惧焉。”乃遍谋于博士弟子。博士弟子因举名宦李纲忠定公等十人,乡贤吴公正卿等四人,以请卢君上其事于当道。当道曰:祀典慎重哉,非以劳定国勿举,非仁义教化勿举,非声宏月旦勿举。卢君因而咨询长老,稽览郡乘,公议乡评,若出一口,乃敢具状以请。于是,以李忠定公纲、王公渊、张公天叙、郑公遂、白公若金五人祀名宦,吴公正卿、陈公贞豫、彭公哽、王公吉祀乡贤,当道可其议檄。邑鸠工庀材构地创祠,卢君奉令惟谨,时择地于启圣公祠前。地卑隘。卢君捐俸金,易地益之。庙宇岿然鼎新,乃择日奉主往。卢君卒宦属、博士、弟子行礼祠下,而属不佞龄记其事。
夫忠定公以元勋硕辅流寓岭表,海尻车輶所至,何不可为爼豆地?地固以公重哉。王公从事于天,昧草创为遂邑计长久,置衙舍,立学宫,安集流移,已而较籍定赋,课农问桑,修塘陂以广灌溉,民甚利焉。张公天叙以儒术润邑吏治,岁时延见庠士,娓娓谈说经艺不休,又辟诸君舍,舍之士斌斌,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张公之教也。郑公遂以典幕至,时海潮冲决圩堤就圯,千倾几沦龙窟。公力任其事,走风涛激浪中,督楗木竹石,以障咸潮,万家桑麻无恙。又辟通衢浚水道便民,贫者捐俸具牛种佐耕,而巡行阡陌,以教稼穑,吏民甚爱敬,相与咏歌其德,今儿孙相继膴仕,人以为善报。云白公若金者,褆身清肃,务以道淑世,士子无敢以馈及门,贫者推衣食佐之,士乐循循善诱而诵义无已。
乡贤吴公正卿,受平湖书院山长,历知南宁事,所至见思俸钱自奉亲外,悉以周族党,家无羡金,元统为合浦临桂令,当事文章,尽为风宪。陈公贞豫,以乡举为直指风裁,凛凛多匡时,略奏建横山营堡,两邑赖之。彭公哽司理南安,宅心宽恕,持衡平反,民不称冤,寻擢留守司寇,即解绶归里中,推阴德云。王公吉以太学生为温州别驾,擢丞柳州,恤灾捍患,有保障功,民祠祀不衰,擢延平守归。王公吉以太学生为温州别驾,擢丞柳州,恤灾捍患,有保障功,民祠祀不衰,擢延平守归。
嗟乎,士当日而敷政尚未厌乎。人心平居而操行或不满于众口,况其遗思《甘棠》,欣慕姱修,于世代绵逖之余,耳目睹记之外,其人良有所当,非苟而已也。语曰:鄙人何知,飨其利为有德。岂虚言哉!史称吏治,莫盛于汉。而当时所立冢奉礼者,自文召、朱龚数君子外,无闻也。此于二千石得一切便宜,从事位尊而惠易。下达郑公一缈勤然典幕耳,乃克表见享其令名。盖诚有足多者,遂自先朝以来,岂乏科第?而王公起家太学,所在著声,士亦在自树耳。余悲世俗拘挛猥,以资格相推阻,故特表二公之节,以为世劝云。卢君雅有善政,乃克举旷典,以阐休光,甚盛事也,例得并书云焉。
译文:
古代优秀的官吏对百姓有功德,百姓就为他们建设祠堂,一年四季祭祀不停。乡下士大夫死于非命,就在土神之坛进行祭祀,表示虔诚,从而勉励其他人。
遂溪县处于偏僻沿海地带,典章制度多残缺。至于名宦乡贤祠,虽然宽宏开阔但不设祭祀。县令卢君来到这个地方任职,拜见学校,流连很久,说:“我将投入精力到县里,让不被彰显的已故的大夫功绩,和不被显扬的贤士君子声誉,努力恢复他们被湮没的事迹,使之宏大成为不可比拟庚桑楚。凭借什么报答他们?然而制订章程要求来祭祀,我非常担心这件事(做不到)。”卢君就在和所有老师和学生商量(是否可行)。老师和学生于是列举宋代名宦李纲等十人,本地乡贤吴正卿等四人,来请求卢君把他们事迹向执政者(朝廷)打报告申请祭祀。执政者回复说:“祀典要慎重,不是安定国家有功的不要祭祀,不是宽厚正直教化别人的不要祭祀,不是声望崇高的的不要祭祀。”卢君因而咨询长老,查阅郡史志,由大家议论评审,如果意见一致,就敢向执政者陈情申请。于是,卢君把李纲、王渊、张天叙、郑遂、白若金五人列为名宦祭祀,吴正卿、陈贞豫、彭哽、王吉列为乡贤祭祀,执政者同意了他的建议。县府招集工匠,准备材料,买地建祠。卢君遵守执政者命令,不敢稍有违背,当时地址选择在启圣公祠前面,土地低矮狭窄。卢君就捐献俸金,重新购买,改变地址,扩大面积。庙宇建成,高大耸立,光彩夺目,于是选择日子奉着李纲等人神主牌前往。卢君率领部下、老师、学生在祠堂前行礼,嘱咐不才的我写他们的祭祀之事。
李纲因为是特大功绩的贤良辅弼官员身份被流寓岭南,坐着海尻輶车到达这里,难道不能够把遂溪当作祭祀(供奉)地吗?这个地方本来因为李纲而有分量。王渊为天(君主)行事,吃野燕麦创业,为遂溪谋划长久策略,建设衙舍,设立学宫,安定辑睦流亡迁移人员家庭,继而根据户籍确定赋税,督责农务,修建塘陂而广泛灌溉农业,百姓非常得益。张天叙用儒家思想滋润地方官吏的作风,一年四季岁时召见庠士(学生),孜孜不倦地谈论着儒家经书,又为各位庠士开辟了宿舍,住宿的庠士文质兼备貌,趁向于教育感化,兴盛于品行,这是张公的教育结果。郑遂以典幕来任,当时大海潮水冲决圩堤危及桥梁,广阔土地几乎沦为龙宫。郑遂亲力担任治水工作,带头走进大风巨浪中,监督指挥用竹木土石等材料堵塞海堤决口,来阻止含盐分的潮水,使万家桑麻无恙。他又开辟四通八达、宽敞平坦的道路和疏通水道,方便便百姓;对贫穷的捐工资买牛种地辅助耕耘,而且巡行田间小路,教育人民耕种收获,官民非常爱戴他,相互歌颂他的功德,子孙相继当高官享厚禄,人们以为这是善报。说到白若金,修身清正严明,坚持用道义来济世,读书人无敢拿东西送到他的家。对贫穷的人热情关怀,对读书人乐于循循善诱而且不倦给他们讲称颂公平正义的道理。
乡贤吴正卿,受命平湖书院山长,曾任南宁知事,所到之处不受惑所得的薪金,从而把它捐给亲戚以外的人,全部用来周济同族亲属,家里没有多余钱,元统时任合浦临桂县令,做事受表彰,都可当任风宪(御史)了。陈贞豫,凭着乡举直接当了风宪,令人敬畏的是他大力匡正时世,力求奏请建设横山营堡,两地都依赖他。彭哽掌管南安,居心仁爱而待人宽容,公正平反案件,百姓不叫冤枉,不久升为留守司寇,就辞免官职回到故里,推动私下做有德于人的事情等。王吉凭太学生身份当温州别驾,升柳州丞,控制灾害,抵御祸患,保障有功,百姓建祠堂祭祀不停,升延平太守,后归乡。
唉,士人当时施行教化,从来没有满足。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在平素品行中有的可能不满足于舆论,何况他们怀念《甘棠》?人们欣赏羡慕品德高尚美好的人。在世世代代绵延不断流传之余,人们耳闻目睹之外,他们表现良好,敢于担当,不是苟且偷生罢了。有古语说:卑鄙的人何必知道什么叫仁义,只要享受谁的好处就可以认为谁有仁德。这不是空话啊!历史上称作吏治最好的,没有哪个朝代超过强盛的汉朝。然而当时所树立的都是官职大者进行祭祀,除文召、朱龚等几个君子外,无听到其他人名字了。这对郡守之类大官容易得到一切,他们能够自行决定适当的措施或办法(建祠祭祀),因而任职地位尊贵好处容易得到。向下祭祀达到郑公一个渺少、勤快的典幕,是因为他享有美好的声誉。的确有足够多的人可以祭祀,于是自从前朝以来,难道就缺少科第出身的?王公从太学中出来授以官职,处处声名显著声,他也是自己有所建树罢了。我痛心世间一般的习俗拘泥琐碎烦杂程序,因为资格条件互相推辞,所以特别表彰二公的操守,以此为世劝说。卢君文雅有好政绩,才能够在有限时间里完成稀世盛典,从而开启美德,这是非常隆重盛大的事情,按规定一起书写表扬。
知县卢应瑜命教谕赵之藩敬读,听完,“妙!妙!妙……”知县卢应瑜、宦属、教官等连声称赞,翰林进士就是翰林进士,与众不一般。成百上千的群众四周围观,目睹邓宗龄风采,聆听其文,掌声雷鸣,惊叹其才貌双全,属举世无双。
七月,地处热带的雷州半岛骄阳似火。知县卢应瑜觉得在太阳烈火下骑马十分辛苦,于是让出自己坐轿,并临时写了一张“翰林院庶吉士”字样红纸贴复盖在其“知县”牌匾上,派遣卫队一路护送南下。邓宗龄登科进翰林是雷州盛事,途经雷州府治所雷城,只见府前街,人头攒动,挤满街两旁。“翰林院庶吉士”“回避”“肃静”卫兵高举引导牌走在前面,衙杂鸣锣开路,雷城热闹非凡,争睹才貌双全、年轻有为的新晋中央官员郡人风采,人见人爱,天造一人,此等是雷州人民骄傲。雷州府知府周良宾郑重其事带领府官于府城南门等候迎接入城洗尘,庆祝为郡争光的年轻人。
次日,回到徐城。徐闻县城四周城墙环绕,用方块玄武岩石砌垒,周围六百余丈,墙高一丈八尺五寸,阔八尺。有三门,东门曰:“安海”,西门曰:“迎恩”,南门原曰“太平”,万历三年改曰:“民安物阜”。三门口各有月城,周围各十三丈。建有敌台十二座,高四丈,“备不虞,而御外侮,境内安枕矣。”
从雷州府方向回到县城的,由西门而进城,只见城门月楼,门顶书有“迎恩”两字,顶层仿长城围郭,在门上方建有房屋,墙用砖砌,屋顶为木瓦结构,和大门同方向的墙体,顶中间开一个圆形窗,下方开两个长方形直窗,直窗两侧开各开一个小窗。西门右侧贴着万历十一年朱国祚金榜,左侧“祝贺邑人邓宗龄金榜题名,荣任翰林院庶吉士”大红纸。进入城内鞭炮噼噼叭叭,锣鼓叮叮咚咚。城郭主道是一条宽一米六的长约一千米东西走向的石道街,此时两旁站满热情欢迎民众,邓宗龄不时揭开坐轿的遮帘,向大家挥手致意。过了来凤坊,右边碧波荡漾的月池,左是威武庄严的县衙。明代肇基万历,只出了三位进士,分别是洪武乙丑科(1385)林宗溥,永乐甲申科(1404)吴谦,万历癸未科(1583)就是邓宗龄了,且永乐至万历相隔180年。县政府想以此为契机,昌盛教育,因此徐闻县文武官员分列大门两边恭候,邓宗龄下轿,只见知县蔡宗周带领官员行五拜三跪之礼,如见皇帝莅临,俗话说朝廷打扫卫生人员来到地方,地方官员都要敬之几丈,何况这是万里挑一的翰林院庶吉士,明日耀眼政治之星。知县蔡宗周设山珍海味盛宴款待,祝他高中进士,荣任翰林院庶吉士,为徐闻父老乡亲争光。当天晚夜,县城燃放烟花,烟花朵朵璀璨夺目,像过年一样热闹。
邓宗龄回家乡槟榔园,邓家上上下下心里乐开了花。这些日子家里热闹非凡,鞭炮声连续不断,祝贺人来人往,纷至沓来。邓家是徐闻豪族名门,祖父邓焕是老儒官,父亲曾是福建省兴化府通判,叔父邓邦髦是湖南泗州知州,名冠徐阳,为答谢乡亲好意,家人连续三天摆一百席酒宴款待四方宾朋,并连续六晚请戏班在家门演出雷剧酬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