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杰
“大海深处的歌声,指引一个男孩驶向梦想之岸……”这是汤姆·埃弗里送给世界的美妙“歌声”。汤姆·埃弗里是美国银行街教育学院最佳童书奖得主、白鲸国际大奖获得者。他用清澈海水般的语言,海潮涤荡般的弦律和节奏,献给读者一首动人的“大海之歌”,让世界上不同种族的大人和孩子着迷。
汤姆·埃弗里,生于英国伦敦,成长于一个庞大而古老的海盗之家,是“海盗之王”亨利·埃弗里的后裔。看到这儿,我吃惊非小,毕竟“海盗”之名如深不可测的海上风暴,使人心顿起失重的漩涡儿。不过,先收起你的“步步惊心”,来看这位深谙儿童心理的教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险与刺激。当然,家庭背景给了他额外的视角,使他的作品自带强烈的奇幻风格与冒险精神。另外,他的两个儿子,是不是也成为他作品的创作灵感和直接源头呢?
在《世界尽头的歌声》的扉页上,有这样四行字:“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妈妈,是她培养了我对书籍的热爱。也献给我的爸爸,是他让我迷恋上了《星际迷航》。”这字字珠玑更印证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估量的巨大作用,以及童年的教育如影随形人的一生。
是的,我觉得汤姆就是书中的主人公,是十一岁的孪生哥哥杰米,不可能是又瘦又小、像六岁的孪生弟弟奈德。其实,他们来到世间相差只有八分钟。
在《世界尽头的歌声》一书中,孪生兄弟杰米和奈德居住在英吉利海峡中的一个小岛上。他们本已到了上学的年龄,但因为奈德生了一种叫“囊胞性纤维症”的肺病,无法正常上学,于是,他们便像连体婴儿一样双双休学。整天忧心于奈德疾病的采石工爸爸教他们数学,妈妈教他们语文,海员爷爷教他们地理和历史。特别是爷爷讲的人鱼的故事、探险家的故事、海盗的故事以及种种传说,常常听得他们如痴如醉。他们甚至希望从那些故事中,为奈德的生命带来新的奇迹。
这个故事读起来很顺,不会因为要记一长串的人名、地名和满场窜来窜去的人物及其亲缘关系骚断几根头发。住着孪生兄弟和父母的那条小街上,只有另外三个孩子:他们的同班同学蒂布斯、露西以及露西的弟弟彼得。大人嘛,有露西做警察的爸爸泰勒和另一个同名的先生。还有一个被他们称为“长舌妇”邻居的克拉克太太,连克拉克都没有出现。这对数学不太好、头脑简单的人来说,真是再好不过的福音了。
平日里,去海滩上捡拾被海水冲上海岸的“宝贝”是兄弟俩最喜欢的“探险之旅”。其实,“宝贝”也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牛头骨、骨雕小鲸鱼、船桨、缺腿儿的椅子、半架自行车、一只旧鞋、过期的罐头等等杂物。可是,他们却欢喜着把它们搬回家,存入爸爸的车库里。每一次,他们还喜欢像模像样地模仿电视节目中的台词并顺理成章地演绎为:“欢迎来到奈德和杰米的探险旅程!”再配上精彩的开场白:“走向人类从未涉足过的世界。”
有一天,他们在海边发现了一个软软的、滑滑的东西,它闪着光泽的深褐色,肉嘟嘟的,还长有鳞片。他们给它取名“人鱼小子莱昂纳德”,这名字来自于他们喜爱的《星际迷航》中“进取号”宇航员的名字,他们把长着两只凸眼睛、细长手脚的“怪物”抱回家,存在车库的大浴缸里。于是,他们的心思便系于那个嘴里会发出“咔嗒咔嗒”声音、从未见过的神秘生物身上。他们为它疗伤、送鲱鱼或贻贝等食物。
虽然行为是相同的,不过,兄弟二人对“怪物”的感受却不同。杰米惧怕它,奈德却与它天然地亲近。当奈德剧烈咳嗽时,它会用弄不清是手还是脚的蹼抚摸他的胸膛,似乎奈德与它之间,有着比兄弟俩更多的默契。
一天夜里,兄弟俩就要睡下了,却听到了莱昂纳德的歌声!“那是歌唱大海的声音,波涛汹涌,海风呼啸,浪翻千里。”之后,兄弟俩便躲开父母的视线,不仅给它去车库送食物,还带它去海边放风。有一次,他们干脆趁着夜色在自家花园里让莱昂纳德出来透透气。可能那“怪物”憋闷太久了,一高兴又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歌声让他们想起爷爷讲过的故事,想起故事中珀尔拉向爱人大长本告别时唱起的那首歌。随着歌声,更加不可思议的事发生了!奈德也开口一起唱了起来,他和“怪物”唱的不是两首歌,而是一首二重唱。他们的声音竟然结合得那么完美!杰米的恐惧油然升起,我马上就要失去弟弟了!
正当他们沉浸在亦真亦幻的世界中的时候,歌声惊扰了“长舌妇”邻居克拉克太太,她不再像从前那样去向兄弟俩的母亲告状,而是直接报了警。当警察到来时,他们灵机一动,谎称那“怪物”是“暹罗猫”。但他们知道,莱昂纳德离开的时刻马上就要到了!
一天夜里,雷电交加。杰米从炸雷声中醒来,探头望去,上榻的奈德不见了!那个穿着三四层衣服还怕受凉犯病的孩子,在那种极端天气却不见了!杰米的脑子嗡响,比炸雷还响。
他能去哪儿呢?
风雨仍旧飘摇、肆虐。在通往海滩的路上,杰米看不见奈德,却能听到他的咳嗽。兄弟俩像赛车手一样,一路泥水地一前一后紧紧相随。他们的后面,是警察泰勒,紧紧相随。情急之下,奈德把自行车丢到半路,他和“人鱼小子”一起消失在一块礁石的后面——不知道是他不小心落水,还是他自己主动跳下去的,抑或是“人鱼小子”把他拖下水的……
奈德被送进了医院。可是,他却并没有因为风吹雨淋犯病入院而萎靡,反而欣喜地对哥哥说:“你真应该也到水底下看看,大海深处太不可思议了!”
过了不久,奈德的病床再一次空了!没人知道他去了哪里。爸爸拉开房门的一瞬,隐约传来飘荡的音符,杰米一下子明白了。在狂风暴雨中,杰米拼命地向海边跑去,爸爸在后面拼命地追赶。
在一个岔路口,他们看到了奈德的自行车。重云乍开,再看前面不远处,湿漉漉的礁石上,随着波浪跳动着两个湿滑的身影。他们趴在礁崖的边缘,一声炸雷淹没了杰米的呼喊。只见两个细瘦的身体一起跃入海中……世界一片沉寂。
杰米紧随着跳入海中。可是,他看不到奈德所说的“不可思议的大海”,他只有窒息般的恐惧!
奈德终于走向了自己的归宿。当杰米按下医院里陪伴奈德的随身听的播放键时,传出了雷雨交加、海浪翻滚中奈德的声音:“杰米,我要走了……”
海岸巡逻队在海上搜寻了一天一夜,也没找到奈德的踪影。杰米浑身颤抖,不是因为冷,而是因为生气,他觉得他们兄弟二人共同的“探险之旅”,变成了奈德的单独行动!直到爷爷温和的劝慰,才让杰米释怀。他忽然想起杰米曾经说过的话:“多数故事的结尾都是放手……”
不到十万字,是个简单的故事,却有着令孩子们瞪大眼睛痴迷的种种元素:传奇、志怪、探险、神秘,更有着勇敢、爱、奉献等孩子世界乃至人类世界值得永久传诵的命题。全文读起来顺畅,按时序发展,中间夹杂着爷爷讲述的海上生活与真假莫辨的传说,使小说蒙上了一层如风似雾的梦幻云霓,如缥缈的歌声似有若无,如太虚幻境,如时空穿越,自带吸摄人的魅惑力量。
书中仅有的几张绘画是黑白简约版的,类似版画或剪影,仿佛来自过去,仿佛定格时光的镜头。因此,我并不知道“怪物”莱昂纳德的歌声究竟如何动听。但正是这个看似模糊不清、实则至关重要的“药引子”的出现、消隐,救治了奈德——也许世界本身便充满不确定性,它不可解析、不可更改,却如人间万物上下一以贯之,如初蒙的世界居于洪荒宇宙之中,与浩瀚的宇宙相比,一座山、一根草、一头鲸与一个人,都是约等于无的一粒微尘,也都是大到无限的庞然大物,它们互相依存、相互作用,相克、相容,互生、互灭。像一首诗吟咏的那样:我对这个世界动情,不一定是因为具体的你,却确实与你有关系。
若说隐隐的遗憾,我认为结尾部分描写得过于细致了,似乎可以更简约一些。当然,我是作为写作者的挑剔目光,去“鸡蛋”里找“骨头渣儿”的。因为当我看到奈德和“怪物”双双入水时,情绪已饱满、伤感已抵达。接下来,仿佛“乐曲”达到高潮之后,便是“弹道”滑翔的过程,完美的自由落地运动,或者说,如果此刻来个急刹车,可能会产生路面与车轮尖利、刺耳的摩擦声,还会有长长的刹车线,但是,谁能说这样的“刹车线”不是另一种“有效的”诠释意义的破折号呢?
不过,这些并不会遮蔽文本自身的华彩,不会使空气中海水的气味消减半分。特别是精练的对话、干净的描写,像清爽的绿色封面,海水般令人胆怯而陶醉,不知不觉,这矛盾的情愫便跟随着奈德和莱昂纳德,游弋、起伏于海草飘摇、鱼蟹纷飞的深深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