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艳红 樊春梅 毛英杰
【摘 要】 目的: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糖尿病周围神经变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明显低于观察组(95.9%),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评分与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差异明显,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关键词】 中医中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9-124-0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发生时间早,会随着糖尿病病程逐渐发展[1]。从临床登记的数据就可发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在不断提升,也是引起糖尿病患者残疾的重要原因,影响糖尿病患者身心健康。因此,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此类患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中医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糖尿病周围神经变患者98例。经诊断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判断标准。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49例。对照组49例,男23例,女26例,患者年龄为30-78岁,平均年龄为(47.3±1.6)岁。糖尿病病程5-14年,平均病程为(7.3±1.8)年。观察组49例,男24例,女25例,患者年龄为31-79岁,平均年龄为(47.9±1.9)岁。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病程为(7.2±1.6)年。两组患者的一般性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对比分析。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控制血脂、血糖,调节饮食结构,指导患者适当运动。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方法治疗,口服降糖药物应用甲钴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812)与依帕司他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南京海陵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012)治疗,两种药物均口服,一次一片,一日三次。观察组患者采用中医中药治疗。中药配方组成为西洋参16g,桂枝14g,当归12g,川穹8g,丹参12g,威灵仙14g,山茱萸16g,地龙8g,牛膝8g,炙甘草10g,白芍18g,延胡索8g,黄芪32g,生地22g,将此类药方煎熬,每天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每次剂量控制在100ml。所有患者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察指标与疗效判断 统计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并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后周围神经症状评分与周围神经体征评分。
显效: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治疗后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均有所改善,体征恢复好转;无效:治疗前后患者的各项表现并无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活动产生的各类数据使用软件包SPSS19.0检验。计量资料应用均数(x±s),并利用t检验组间差异;(%)则表示计数资料,x2检验表明组间;如P<0.05,则说明数据符合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5.5%,明显低于观察组(95.9%),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率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评分与周围神经体征评分差异明显,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评分为(4.9±0.9)分,周围神经体征评分为(4.8±0.8)分,观察组患者周围神经症状评分为(2.4±0.6)分,周围神经体征评分为(2.4±0.6)分,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血痹范畴。此种疾病产生机制主要是营养不足、气血失和与筋脉失養造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出现在足部,表现为手套与足袜等现状。临床治疗这种疾病,关键在于改善局部血液循环[2]。中医中药是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一种治疗措施。采用此种治疗方法能够改善患者病情。西洋参、桂枝、当归、川穹、丹参、威灵仙、山茱萸、地龙、牛膝、炙甘草、当归、白芍、延胡索、黄芪、生地等药物都能够达到温阳通经的效果,可有效治疗局部麻木,改善代谢状态。此次研究活动证实,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应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患者康复,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麦美秀,林红霞,莫桂英,等.中药贴敷穴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护理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12(3):50-51.
[2] 张宏颖,苏海玉,王永锟,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J].中医药学报,2016,44(3):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