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红美 范娟娟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取舒胃湯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30例,选取时间为2016年8月到2018年12月,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应用莫沙必利治疗,观察组应用舒胃汤治疗,记录并对比两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功能指标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了舒胃汤治疗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其胃功能指标有了明显改善,且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舒胃汤;莫沙必利
【中图分类号】R256.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2
前言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消化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餐后饱胀不适、上腹部灼烧感和疼痛感等,可持续或反复发作[1]。该病的发生,多是由于消化道运动障碍、胃肠激素改变、幽门螺杆菌感染及会因素等因素所引起,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会逐年升高[2]。此次研究采用舒胃汤对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进行了治疗,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了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在本院选取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30例,时间范围为2016年8月到2018年12月,随机分为2组,每组各65例,如下:
对照组——男性31例,女性34例;年龄:18-66岁,平均(48.61±5.46)岁;病程:1-12年,平均(4.42±1.06)年。
观察组——男性30例,女性35例;年龄:19-65岁,平均(48.58±5.50)岁;病程:2-11年,平均(4.41±1.05)年。
对比两组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基本资料,P>0.05。
1.2方法
对照组——应用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成都康弘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5mg/片,国药准字H20031110)口服治疗,饭前15-30min服用,10mg/次,3次/日。
观察组——应用舒胃汤治疗,方组为柴胡10g,延胡索10g,白术15g,焦神曲10g,旋复花10g,百合15g,枳实10g,川楝子10g,香附10g,白芍10g。1剂/日,分早晚两次餐前半小时服用。两组患者均是连续治疗1个月。
1.3 观测指标 临床疗效:采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疗效判定,治愈:临床症状消失,症候积分减少大于95%;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为70%-95%;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症候积分减少为30%-70%;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小于30%。总有效率=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中医证候积分:将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改善情况进行评定,轻度为1分,中度为2分,重度为3分。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38%、84.6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中医证候积分:观察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见表2:
3 讨论
舒胃汤方中以柴胡为主药,具有疏肝理气功效;延胡索、川楝子调节脾胃滞气,疏肝理气;香附疏肝调理气机;枳实化痰消积,破气消痞;白芍养血柔肝止痛;百合清胃热,养胃阴;白术益胃和中,补气健脾;旋复花降气止呕;焦神曲消食除痞。现代药理研究柴胡中其成分柴胡皂苷还具有抗抑郁,柴胡总皂甙还具明显镇静作用;白芍中的芍药苷和芍药内酯苷亦具有抗抑郁功效;两药合用疏肝解郁功效加强;延胡索中含生物碱和香豆素类化合物活性成分,具有止痛、抗炎、抗焦虑及抗痉挛等;延胡索乙素是延胡索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具有很强的镇静、镇痛、催眠等药理作用,其所含去氢延胡索甲素还能减少胃液分泌、胃酸及胃蛋白酶的量,保护实验性溃疡,可改善嗳气反酸窜痛等症状;诸药合用使其疏肝和胃、理气止痛功效显著增强,并具有一定镇静、抗焦虑抑郁作用[3],改善患者因长期治疗效果不佳所致的焦虑抑郁;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知,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要优于莫沙必利。
综上所述,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具有显著疗效,能促进胃肠蠕动,保护胃黏膜,防止反流,增强机体免疫,改善焦虑抑郁,可有效改善患者胃肠功能,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杜关宝,杨贵军.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11):172-173.
关小乐.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患者5-HT、SS的影响[J].心理医生,2018,24(6):104-105.
罗才茂.舒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功能性消化不良分析[J].光明中医,2016,31(21):3140-3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