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探讨

2019-11-12 05:11储伊可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例数血糖护理人员

储伊可

【摘 要】目的:观察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效果。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基于积极心理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积极心理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明显优于未行心理护理干预效果。

【关键词】心理护理;2型糖尿病;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97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2

2型糖尿病已成为我国临床典型内分泌疾病,本病是在机体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的前提下致使机体糖代谢、脂肪代谢、蛋白质代谢发生紊乱的终身性代谢系统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需长期给予降糖治疗,在降糖治疗的基础上需联合饮食控制以及运动锻炼,个体长期用药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的同时可加重患者心理压力,使患者出现焦虑、自卑、抑郁等负面心理情绪[1]。本次研究比较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15例未行心理護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与15例行心理护理干预的2型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实验组15例患者中男8例、女7例,年龄在51岁至75岁,中位年龄为(62.12±1.12)岁,2型糖尿病病程在2年至7年,平均病程在(4.14±0.12)年。对照组15例患者中男9例、女6例,年龄在53岁至78岁,中位年龄为(62.11±1.12)岁,2型糖尿病病程在2年至7年,平均病程在(4.11±0.15)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临床诊疗指南中2型糖尿病临床诊断标准,患者、患者家属均获悉本次研究目的、内容,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精神系统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排除合并交流障碍患者。(3)排除合并心、肺、肝、肾以及免疫系统、代谢系统等基础性疾病患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护理人员循医嘱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嘱患者日常生活中减少食用香蕉、糕点等糖分含量高的饮食物,除此之外,护理人员鼓励患者结合自身喜好,每周行3次至4次慢跑、快步走、爬山、骑自行车等有氧活动,在行有氧活动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有效把握适度原则,避免足部以及其他部位出现摩擦伤。

1.3.2 实验组:护理人员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基于积极心理学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1)护理人员向患者发放2型糖尿病相关宣传材料,使患者了解临床用药药物机理、规律用药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列举病情控制良好案例,使患者意识到自主行为活动对血糖控制的控制性。(2)护理人员耐心与患者沟通,使患者意识到自身精神压力产生的原因,一般情况下,2型糖尿病患者负面心理产生的原因为持续治疗带来的经济压力以及疾病痛苦,对此护理人员应引导患者反思,规律治疗后病情是否得到有效控制?规律用药是否加重经济负担?从而树立患者积极的人生态度。(3)医护人员对患者规律用药、血糖控制效果给予积极评价,对于产生放弃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批评以及健康教育。除此之外,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嘱患者家属主动与患者沟通,监督患者用药,为患者创建积极、乐观的居住环境。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本次研究参考症状自评表(SCL-90)判断患者护理干预效果,显效:护理干预后患者SCL-90总指数得分在1分至2.5分,患者未出现或出现轻微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有效:护理干预后患者SCL-90总指数得分在2.5分至3.5分,患者出现轻度至中度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无效:护理干预后患者SCL-90总指数得分在3.6分至5分,患者出现重焦虑、抑郁、自卑等负面心理情绪。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无效例数)。(2)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等相关血糖数值变化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选择SPSS21.0统计软件包,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计数数据,两样本百分数用检验,结果中以()表示的相关计量数据,两样本均数间用t 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

2.2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糖相关数值变化情况,具体情况如下: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相关数值分别为(5.32±0.32)mmol/L、(7.21±0.23)mmol/L,对照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相关数值分别为(6.02±0.31)mmol/L、(8.32±0.23)mmol/L,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相关血糖数值与对照组相比各项数据差异明显,t=3.632、3.514,P<0.05。

3 讨论

近些年相关调查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由于对2型糖尿病相关基础知识、自身病情不了解,担忧治疗效果,易出现焦虑、抑郁、悲观等负面心理情绪,加重患者情绪上波动,继而影响患者体内去甲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生长素在内的多种激素的分泌,减低病情控制效果[2]。基于积极心理学的心理护理即要求护理人员结合患者心理反应,鼓励患者自主表达自身负面心理感受,而后给予患者人文关怀,缓解或消除患者对血糖控制效果的担忧[3]。本次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护理干预总有效率达到了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且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血糖明显低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2型糖尿病患者基于积极心理学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孙莹.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施行心理护理的意义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9):170-171.

李飞舟.心理护理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及价值评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2):49,47.

许红梅.心理护理对老龄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脂的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10):173-174.

猜你喜欢
例数血糖护理人员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更正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患者术后躁动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妊娠期血糖问题:轻视我后果严重!
猪的血糖与健康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