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晓微
【摘 要】目的:探讨观察门冬氨酸钾镁、胺碘酮联合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和对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影响情况。方法:选取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对对照组病患采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另外选取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治疗周期为1个月,对于两组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通过这次实验得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佳于对照组单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的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采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后,病患的心率指标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病患无任何不良反应且满意度也提高。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片联合胺碘酮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中宜室性心律失常和房颤最为常见,如果心率失常未得到有效的治疗,最终将会导致心力衰竭,但由于多数抗心律失常的药物具有抑制心脏传导、抑制心肌收缩等特性,这也就使得临床上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变得更加困[1]。其中许多心律失常病人仍旧使用单一的药物治疗,但效果不明显,且易复发,所以如何更好的治疗心律失常患者一直是我院关注的重点问题[2],现我院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病患并取得较佳的治疗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88例,分成两组,各44例,对照组男24例,女20例,年龄分布55~7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32±2.3)岁;观察组男23例,女21例,年龄分布56~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1±2.4)岁,此次实验均在所有病患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进行,两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①对照组使用胺碘酮静脉注射治疗:第一次静脉注射胺碘酮,剂量:150-300毫克的胺碘酮混合生理盐水稀释至20毫升,10分钟内静脉注入,然后以0.5-1.5毫克每分钟的速度静脉维持,若第一次注射未取得满意效果,则可增加剂量,1-2次的静脉注射,间隔15-30分钟,剂量为增加至1.5-3毫克,治疗周期为1个月[2]。②观察组使用门冬氨酸钾镁联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与对照组使用治疗一致,同时使用门冬氨酸钾镁40毫升混合5%葡萄糖溶液,每日一次,治疗周期为1个月[3]。
实验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1.3 管理评价指标 具体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指标,1、心電图PR间期和QRS时限。2、有效率评比,总有效率=明显有效+一般有效。
2 结果
2.1 2组病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通过2组病患者的用药有效率情况得出:观察组患者情况明显优于对照;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90%(40/44),明显有效70.45%(31/44),一般有效20.45%(9/44),无效9.0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27%(34/44),明显有效50%(22/44),一般有效27.27%(12/44),无效22.72%(10/44);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病患者一般临床指标功能对比
2组试验结束后,对比两组的病患者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心电图PR间期和QRS时限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3。
3 讨论
心律失常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各种不适症状,如呼吸急促、心跳不正常、针刺感,胸闷疼痛,疼痛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疼痛,还会易引发心绞痛,病发时病患心前区闷痛、压榨性疼痛,严重可出现心室颤动甚至猝死。随着医疗水平的进步,病患对于护理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其采用更多方式和类型的方法对于收治的患者进行治疗,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对其收治的心律失常患者进行门冬氨酸钾镁片联合胺碘酮药物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4]。
综上所述,对于病患采用门冬氨酸钾镁片联合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患者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不良临床症状,提高安全性,还改善了病患的PR及QRS指标,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式。
参考文献
王丽萍.门冬氨酸钾镁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6,48(7):63-64.
袁野,秦伟毅,顾晓龙等.胺碘酮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评价[J].广东医学,2016,30(4):633-634.
李艳凤.胺碘酮治疗老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0(10):14422-1423.
郭继鸿.加强对不良窦性心动过速的认识[J].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7,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