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11-12 01:58付宏鹏
健康大视野 2019年20期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剖宫产

付宏鹏

【摘 要】目的:分析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218例剖宫产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麻黄素3mg/ml、实验组患者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以维持术中血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的差异。结果:实验组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5min、10min时的Apgar评分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心动过速的风险,同时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剖宫产;去氧肾上腺素

【中图分类号】R719.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20-0-01

近年来随着女性生育年龄的推迟、国家二胎政策的开放,妊娠期合并症的发生率逐渐升高,临床上剖宫产率也随之升高。剖宫产手术通常采用椎管内阻滞麻醉,但易发生低血压等并发症,尤其在单次、大剂量局麻药物注入硬膜外腔的情况下更易发生低血压。这与交感神经阻滞后外周血管扩张有关,因此需要使用血管收縮药物防治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1]。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均可预防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发生,本研究分析了对比了这两种药物的优劣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218例剖宫产产妇,均有明确的剖宫产指征,ASA分级Ⅰ~Ⅱ级,单胎足月待产,自愿接受剖宫产手术分娩。研究对象剔除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早产者。根据随机原则将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09例,年龄18岁~35岁,平均年龄(29.43±8.27)岁;体重62kg~80kg,平均体重(71.35±7.65)kg;孕周37周~42周,平均孕周(39.76±1.21)周。实验组109例,年龄18岁~34岁,平均年龄(29.25±8.35)岁;体重61kg~78kg,平均体重(71.22±7.81)kg;孕周37周~41周,平均孕周(39.65±1.18)周。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发现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在年龄、体重、孕周等方面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

1.2 麻醉方法 入室后常规心电监护,建立上肢建立静脉通路。以麻醉前三次血压测量平均值作为产妇的基础血压值。麻醉诱导前首先给予胶体溶液6%羟乙基淀粉10ml/min静脉滴注,再给予晶体溶液乳酸林格氏液10ml/min,持续至阻滞作用产生后快速输注[2]。行硬膜外穿刺、置管,面罩吸氧3L/min。硬膜外注射2%试验剂量利多卡因,观察无异常后注入利多卡因。术中根据麻醉平面酌情硬膜外追加注入利多卡因,调控最高阻滞平面达T6-8[3]。对照组患者给予麻黄素3 mg/ml、实验组患者给予去氧肾上腺素100μg/ml以维持术中血压。

1.3 评价标准

低血压判断标准:较基础值低20%以上,或收缩压<90mmHg。心动过速判断标准:心率>100次/min。

分别于出生后1min、5min、10min采用新生儿阿氏评分(Apgar)评价新生儿状况,包括呼吸、肌张力、心率、皮肤颜色、喉反射等五项指标,每项采取0~2分三级评分法,满分为10分,0~3分为重度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8~10分为无窒息。Apgar评分越高,表示新生儿状况越好。

1.4 数据分析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录入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分析。P值<0.05时表示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产妇情况比较 实验组麻醉后低血压、心动过速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3 讨论

低血压是剖宫产椎管内麻醉后常见的并发症,需要使用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等血管收缩药进行防治。麻黄碱可同时兴奋α和β受体,但可出现心率增快的问题,在剖宫产手术时会影响胎儿机体的酸碱平衡[4]。去氧肾上腺素主要兴奋a受体,升压作用弱而持久,还可通过收缩血管、升高血压使迷走神经反射兴奋而致心率减慢[5]。

输液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能更有效的预防椎管内麻醉后血压下降。输液负荷在麻醉前开始,一般首先给胶体液,然后给晶体液,持续至阻滞作用产生后快速输注。根据循环指标调节液体输注速率。输液负荷联合血管收缩药预防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时,给予较小容量的液体和较小剂量的血管收缩药即可保持血管内容量和血管张力,比单纯输液负荷或单纯注射血管收缩药能更有效地预防麻醉后低血压,并可避免心脏超负荷,尤其在孕产妇的应用中具有优势[6]。椎管内麻醉后低血压的根本原因是交感神经受抑制,副交感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进而导致外周阻力降低,血管扩张,心输出量减少。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硬膜外麻醉下剖宫产中应用小剂量去氧肾上腺素有助于减少低血压、心动过速的风险,同时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张辉,孟凡民,张加强.不同剂量去氧肾上腺素静脉注射对腰麻下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2,28(4):332~334.

柳阳,董有静,李洋,等.联合去氧肾上腺素和麻黄素在产科麻醉中的应用[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5,18(9):1032~1036.

王猛,韩传宝,钱燕宁.麻黄碱与去氧肾上腺素对腰麻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10,26(8):664~666.

猜你喜欢
硬膜外麻醉剖宫产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之父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下肢骨科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全身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和全身麻醉在高血压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价值
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探讨
局部浸润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比较
罗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的硬膜外麻醉效果研究
二次剖宫产与首次剖宫产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