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慧臣 张亚林 马佳雯 张娜钰
[摘 要] 如何评价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成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中亟待关注的问题。文章在系统科学视野下,参考美国《印第安纳州课外项目规范和专业标准:STEM教育》,构建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系统。文章认为: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应以课外STEM项目的供给、应用、保障和监督为评价对象,以量表作为项目评价的方法支持,以科学的实施步骤指导项目评价的开展,评价指标体系应在供给层面关注所需物质资源基础,在应用层面确保应用效果,在保障层面关注社会资源支持,在监督层面关注自我调整的途径。针对我国STEM课外项目的评价,研究提出: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促进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持续发展;关注校内外STEM资源、设备的配置,评价能否创设项目学习的优质环境;关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动情况,评价能否整合不同情境的课外STEM项目;评价人员专业发展的效果,提高项目设计质量与实施效果;关注是否融入激励性内容,判断能否优化STEM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 评价系统; 评价量表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一、引 言
在美国,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被普遍认为是普及K-12阶段STEM教育的重要路径,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课外STEM教育中来[1]。课外STEM项目是实现STEM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其项目质量对青少年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近年来,在我国青少年宫、科技馆、博物馆等场馆中不断涌现的课外STEM教育实践多以科普项目的性质存在。我国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虽然类型多样、形式各异,但是缺少成效评估,亟须借鉴他国实践经验与优秀案例,构建课外STEM项目质量的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课外STEM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二、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系统
成为亟待关注的问题
美國高度重视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优劣,已经将课外STEM教育成效纳入重要的评价范畴[2]。1998年,美国教育部和司法部发布的《保障安全和智力发展:为了孩子们的课外时间》提到了关于“课外课程”的基本素质和具体要求,对STEM等课外课程的实施、评价框架的制定起到了一定的规范作用[2]。随后,《检验课外STEM课程的影响》《课外STEM课程的影响:来自实地案例》等评价报告相继发布,评价内
容主要集中在青少年成果和师资力量两方面[2]。而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提倡从个人(Individual-level)、项目(Program-level)和社区(Community-level)三个层面评价STEM学习生态系统(STEM Learning Ecosystem)[3]。另外,针对评价问题,美国课外联盟(After-school Alliance)邀请了课外STEM项目赞助者(Providers)、支持者(Supporters)两组专家进行研讨,形成了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青少年成就评价指标(对STEM和STEM学习感兴趣、能够有效地参与STEM学习项目、对STEM和STEM学习项目的目标价值达成共识),其评价框架主要关注青少年个人层面的STEM成就发展,将青少年个人的STEM成就发展水平作为评价整个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是否成功的核心指标[1]。
如何制定评价标准并有效地开展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促进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科学化、专业化实施,成为STEM教育持续性发展中亟待关注的问题。成效评价,即对项目质量和效益进行优劣判断,根据评价结果指导项目的设计、开发、应用、实施和评价等操作。“项目产生了什么影响”“项目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如何提高质量”等问题影响着众多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定位。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的评价结果可以用来证明项目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让人们更好地明晰项目的成效是什么、差距在哪里,从而有助于人们改进项目质量。
系统科学作为具有方法论性质的横断学科,渗透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成为各学科研究普遍应用的方法。它使人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从实体转向关系,由部分的孤立分析转向整体的综合分析。本文在系统科学的视野下,基于美国《印第安纳州课外项目规范和专业标准:STEM教育》(Indiana After-school Specialty Standards:STEM Education,以下简称《标准》),分析美国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的最新成果,构建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系统,并据此提出项目改进建议,为我国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发展提供参考。
三、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
质量评价系统的建构
为确保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的健康发展,必须以项目的独特性为基点,建立及时、有效的评价步骤,为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发展提供真实、客观的数据[1]。借鉴系统科学中的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的问题,可以更严谨、更科学地监督课外STEM项目质量,从而使课外STEM项目更好地服务于育人目标。
(一)评价依据:以课外项目规范和专业标准作为重要依据
为了制定优质课外项目质量的改进路径及具体步骤,向K-12青少年课外项目提供关于课外STEM项目的优秀案例和实践建议,印第安纳州从教育、商业、青少年发展领域召集专家,成立STEM专家组,面向全国开展研究,最终收集众多资源编制了优质课外STEM项目的若干标准。其中,《标准》基于优异的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实践研究,将项目质量评价大致分为七个维度,每个维度细化为若干指标,并进行了清晰而详尽的描述。此外,《标准》以优质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实例作为具体的证据,详解项目的状态及效用,能够客观、准确地评价项目的成效。因此,其已经成为相关部门开展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工作的关键依据。《标准》明确表明了对利益相关者的期望,是全州范围课外项目决策的指南[2]。利益相关者的期望具体包括:专业发展重点领域、资金支持和宣传项目;指导项目管理者评价项目组织;家长和青少年评价项目训练质量的依据;为学校校长和地区负责人提供指导,以加强和推进教育优先事项。
(二)评价对象:课外STEM项目的供给、应用、保障和监督
系统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对具体系统的探讨,并通过对具体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演化性质的研究,寻求复杂系统的一般机理与演化规律[4]。本文在系统科学的视野下探讨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将课外STEM项目划分为四个层面(供给、应用、保障和监督),作为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系统的评价对象。其中,供给层面的评价主要涉及STEM学习环境的创设及资源、设备等用品的分配,其保证了课外STEM项目的基本对象被涵盖在内;应用层面的评价包括课外STEM项目与学科学习的结合及提供学习STEM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它确保了课外
STEM项目的实施效果;保障层面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外STEM项目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融合及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其主要关注课外STEM项目的社会及人力资源;监督层面的评价主要包括课外STEM项目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方面的内容,其不断监督課外STEM项目的质量。四个层面之间是相互协调的,共同支撑着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系统的正常运转,如图1所示。
(三)评价手段:以量表作为课外STEM项目评价的方法支持
课外STEM 教育评价需要既能呈现情境特征,又不受限于特定情境的一致性参考框架[5]。印第安纳州项目质量评价相关部门采取折中原则,开发了五级评价量表来量化评价项目中每部分内容的达标程度(见表1),从而更好地推动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发展。该量表共表述了五级标准。其中,四级即优秀/超出标准,意味着项目在该领域格外突出,几乎实现了指标中所有标准化的做法,并以清晰可见的方式呈现效果,起到了示范作用;三级即良好/符合标准,意味着项目实施了诸多标准化的做法,评价者可以据此列举某些特定实践的具体细节;二级即中等/接近标准,意味着项目正在执行标准化的做法,但目前仅实施了其中某个部分,项目可从有针对性的援助中受益,进而实施更多的标准化操作;一级即差/不符合标准,意味着项目到目前为止没有实施任何标准化的做法,需要足够的专业性支持与指导才能正常开展;NA级即不了解或不适用,意味着项目对于绩效指标不够熟悉或该指标不适用于此项目。评价方应根据理想的课外STEM教育成效标准以及该量表,对课外STEM项目教育成效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化的等级评定。
(四)评价开展:以科学步骤指导项目评价的实施
系统哲学把反馈视为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的相互作用 。其中,“同化”与“顺应”两者之间的平衡、失衡、再平衡引导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6]。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调整—稳固—调整”螺旋式上升的过程。面对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形式多样、规模类型不同的状况,制定科学的评价步骤十分必要。评价步骤可以引导评价工作的有序开展,做到科学评价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效果、效率与效益。
印第安纳州项目质量评价借助强有力的在线评价工具,通过具体的步骤,能够科学评价课外STEM项目实施的绩效,其具体的实施步骤包括:前期选择匹配之后,首先完成课外项目规范和专业标准两项自我评价;然后在家长、青少年、社区伙伴和工作人员等多个利益相关群体中进行调查,收集建议信息;之后评价工具生成《项目情况汇总》《比较报告》等多个报告;并根据报告再制定项目质量改进行动计划;持续跟踪项目结果及进度。
印第安纳州项目质量评价对青少年课外STEM的相关项目大有裨益:(1)帮助项目管理者识别影响绩效的支持因素或抑制因素;(2)用可靠的数据结果帮助决策者制定当前以及下一步的决策;(3)有助于相关部门针对项目实施情况采取应对措施;(4)促进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发展与完善;(5)最大限度地为实施者、青少年、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带来积极影响。另外,成功完成印第安纳州项目质量评价的组织均可获得认证书和奖章,表明项目符合《标准》的要求。
四、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
质量评价系统的指标体系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系统除了需要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为课外STEM项目评价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本文在《标准》的基础上,按照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的评价对象,并以评价量表的形式对每个层面进行详细说明。
(一)供给层面的评价:关注课外STEM项目所需物质资源基础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供给层面的评价作为评价系统最基础的评价对象,主要包括对STEM学习环境的创设及资源分配两方面。对供给层面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可以为项目的成功开展提供坚实基础。
1. 重视STEM教育学习环境的创设,支持课外
STEM项目开展
系统科学认为,研究世界的任何部分主要是研究相应的系统与环境的关系。STEM教育环境分为物质“硬”环境和文化“软”环境。“硬”环境指生态环境、空间布置、宣传海报、条幅等可见的硬件配置;而“软”环境则指社区的教育理念、文化内涵、学习风气等不可见的因素。STEM作为跨学科、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学习环境的设计与规划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STEM教育的学习环境应具有较强的激励性,最大限度地激发青少年的学习热情和创新能力。
STEM教育鼓励青少年去发现、探索、体验并勇于承担学习风险。首先,项目内可设置某些动手实践和操作性较强的项目,赋予学习者更大的自主权,充分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如借助技术工具参与问题的解决。工作人员作为辅助者,应接受专业的培训,并熟知适合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课外STEM项目。其次,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为青少年提供的是非正式学习的、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青少年可根据项目需要自由变动STEM空间。最后,空间内的所有材料均与当前的项目主题密切相关,应对青少年提升STEM兴趣大有裨益。青少年可以通过自由浏览材料、海报等进行自主探索,跟同伴共享自己感兴趣的文章、材料,从而沉浸到学习环境中。自由开放的空间为小组工作创造了环境,促进STEM教育的不断深入。
2. 注重资源、设备等用品的分配情况,提供课外STEM项目的有效供给
结构与功能是系统科学的重要范畴,结构是系统内部诸要素相互联系或相互作用的方式;功能是系统目的得以实现的途径。其中,资源、设备及其他支持直接制约或影响着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项目管理者在实施过程中希望尽可能地满足教育需要,同时,也能兼顾经济利益。为了优化结构,充分展现STEM功能,课外STEM项目需要结合项目本身的特点和要求,购置和分配资源设备,且需要根据项目进展情况不断更新。
在项目实施前,管理者应尽量全面地考虑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可能需要的所有资源、设备和用品,且将这些设备和用品存储于STEM空间附近,便于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使用;同时,保证物资储备充分,尽量避免在项目进行中参与者需要借用或共享材料的情况。但对于需要共享的项目,应提供适度有序的流程,使青少年均能参与其中。支持性材料必须适合各年龄段和心智水平,与青少年的阶段性能力水平相匹配。此外,在项目进行前后,工作人员应该指导青少年安全恰当地应用STEM材料,并做好材料的维护工作。
(二)应用层面的评价:确保课外STEM项目的应用效果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应用层面的评价是保障课外STEM项目应用效果的重要环节,包括课外STEM项目与学科学习的结合以及学习STEM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机会两部分。对应用层面建立指标体系,有益于项目的高层次推进。
1. 侧重课外STEM项目与学科学习的结合,聚焦课外STEM项目的应用效果
作为STEM教育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项目是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开展的主体内容。项目质量、环节设计、组织形式直接决定课外STEM项目的成败。作为校内学习的扩展,课外STEM项目能充分调动青少年的好奇心和学习动机,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青少年通过参与项目,不仅能加强对生活的理解,也能将所学应用到现实实践中,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所学,提高钻研能力以及决策力、执行力。
课外STEM项目通常没有固定的答案或解决方案。工作人员应提供某些新颖的操作或其他有形材料引发青少年积极地参与每项课外STEM项目,主动与同伴交流讨论。也可由青少年和工作人员协作共同设计协作式、团队性的项目,共同实现目标。工作人员应与青少年进行单独交流或小组交流,利用探究性问题来激发他们的兴趣,设计适合年龄且与文化相关的项目。
另外,应支持青少年将STEM技能与现实生活情境联系起来;鼓励他们参与STEM技能的学习服务项目,体会STEM如何与日常生活和现实世界对接。青少年应有机会通过媒体接触真实的生活场景,将现实生活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作为任务,运用新技能加以解决,并展示STEM技能对研发新产品、提供解决方案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2. 提供学习STEM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机会,支持学习者STEM素养的提升
在系统科学的视角下分析课外STEM项目,发现课外STEM项目应含有相关STEM课程、技能、职业生涯规划等内容,提供青少年学习STEM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更广泛机会,其目的是实现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与学校课程的完美对接和互补。从短期教育成效分析,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培养青少年的基本知识和素养;从中期教育成效分析,逐渐促成青少年高阶思维能力、科學推理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形成;从长远的教育成效分析,为青少年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契机。
项目课程和项目是学校日常学习的拓展,帮助青少年将课堂项目与课后项目联系起来。项目方应开设支持青少年学习的STEM课程,提供学习STEM内容、知识和技能的机会。项目方可选择购买或采用经过国家认证或研究的STEM课程,且对工作人员实施相关方面的培训。
工作人员应与教师、青少年进行沟通,随时了解当前和计划中的课程、标准以及学校正在开展的项目,设计出与课堂教学项目相关的项目,或者在课余时间为儿童/青少年提供长期的持续性项目,为课堂项目服务。同时,课堂教学单元要根据学校课程要求定期更新。课外STEM项目课程应涵盖阅读、写作、艺术等多学科领域,基于STEM原则和多学科理念来帮助青少年掌握整合运用跨学科知识的方法。
(三)保障层面的评价:关注课外STEM项目的社会资源支持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保障层面的评价与供给层面的评价相互补充,主要包括课外STEM项目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融合以及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两部分。保障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对于改善项目的社会支持具有重要作用。
1. 关注课外STEM项目与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融合情况,形成良好的社会支持
系统科学的协同创新理论研究主体从单一转向多元,主要强调不同层次的参与者之间的协同发展。在STEM教育生态系统中,学校、家庭、社区均是教育项目的场所,与青少年日常生活联系更为密切。生活式探究可以给予青少年真实的问题情境,课外STEM教育的“课外”二字,从物理含义来看,强调发生在学校之外的社区教育;从教育理念来看,并不局限于社区等特定场所,而是更广泛、更宽泛、更具有包容性的教育。因此,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应与家庭、学校、社区积极合作,共同努力,收获不同层次的资源与支持。
为促进项目发展,项目管理者需要积极与学校校长或其他领导合作,利用学校设施开展STEM相关项目,共享STEM资源和专家经验,推进多方共同发展。学校和项目之间达成书面协议,详细说明资源使用的规则。学校应对项目方开放相关文件,以便协调项目与学校课程。项目工作人员为学校人员提供STEM相关培训,互惠互利,同时,鼓励社区专家人员参与课程并给予指导。
此外,课外STEM项目方应与拥有丰富资源的相关支持机构(如博物馆、图书馆、科学中心和STEM教育机构等)建立紧密的伙伴关系。课外STEM项目工作人员要参加由政府或企业等STEM支持机构赞助的培训,STEM支持机构的工作人员可自由参观或演示课外STEM项目,同时,为青少年提供参观某些STEM支持机构的机会。对于家庭教育,课外STEM项目主张以多种方式让家庭参与其中,重视课外STEM项目与家庭的融合。工作人员应向家庭提前提供即将举行的课外STEM项目或野外旅行的相关信息,并适时邀请家长参与其中,甚至可以建立专门模块促进项目回归家庭。项目工作人员要定期向家长汇报和沟通项目开展的情况以及青少年的表现。
2. 关心项目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确保课外STEM项目的人力资源
在复杂系统的演变过程中,较小的、较低层次的主体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结合起来,形成较大的、较高层次的聚集体[7]。对于课外STEM项目而言,工作人员是具体环节的实施者、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直接参与者,其专业素养、教学能力是影响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项目与学习者之间的桥梁,教学人员必须足够专业,拥有扎实的STEM知识、探究技巧并能自如运用,才有可能正确组织项目,激发青少年投入到STEM学习中,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促成课外STEM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发生质变。所以,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要。应不断增进和更新知识,提高和发展工作人员技能,包括对课外STEM项目本身、青少年教育领域、其他专业领域、沟通技巧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培训,这样不仅提升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还会提高工作效率和水平。
此外,培训能增强工作人员对项目的归属感及主人翁的责任感,能促进项目方与工作人员、管理方与工作人员的双向沟通,增强整个项目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为项目的成功开展奠定基石。当然,强化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就是培养项目的后备力量,保持课外STEM项目的生命力,也是适应社会变化和时代要求的必然需要。
首先,STEM教育理念本身应被纳入现有的培训和广泛的项目目标中。《工作人员手册》应包含一节内容专门介绍STEM教育的目标和教育理念、如何通过课外项目实现STEM教育等,要求工作人员可以描述出关于STEM“是什么”“为什么”“目的”等问题。
其次,培训要侧重于青少年发展和STEM教育方面。培训课程以优质实践案例和当前青少年发展研究为基础,且年度培训中有一部分课程专门用于STEM内容的学习,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年轻教师运用前沿技术手段开展课程。每年进行一次工作人员需求调查以确定下一步的培训方向。
第三,工作人员偏好趣味性强、易于实现的STEM内容和课程。项目管理者需要对STEM课程内容安排和所用的各种教材、专业资源进行深入探讨,保证课程的适宜性和培训质量。
第四,工作人员还应了解STEM的实际应用,了解当前的市场劳动力需求和技能需求,以便在项目架构时将其融入项目中,帮助青少年提升自身实力,促进他们领会课外STEM项目如何与现实世界对接,了解 STEM教育的价值。
第五,给予非正式STEM教育充分的关注。项目管理者选择最佳实践模型来培训STEM教育工作人员,引导他们学习非正式STEM学习的相关流程和方法,参加注重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学习的相关培训。
第六,工作人员是资源的收集者,搜寻以及使用专业知识也是一项必备素养。一系列已开发的资源可供工作人员使用,在项目的设计或实施中,工作人员不仅要知道如何高效收集、筛选资料,还要能够确定何处、何时以及如何恰当使用外部资源。
第七,工作人员应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遇到困难积极向STEM社区专家咨询请教。同时,作为伙伴关系的建设者,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STEM专家和组织的活动。支持课外STEM项目的同时,巩固专业知识并扩大自己的社交圈。
最后,激勵工作人员与青少年共同学习,探索未知。工作人员应积极参与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询问青少年“如何”“为什么”“你认为怎样”等问题,并对访谈过程进行建模,适时向青少年传达问题的复杂性,暗示他们可能没有明确的答案或者示意解决方案是不断探究的过程。
(四)监督层面的评价:提供课外STEM项目自我调整的途径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监督层面的评价从项目的开始就发挥职能,对项目作出长期评估,对课外STEM项目起着调节作用,其主要包含课外STEM项目的自我评价与反思。监督层面的评价指标体系可以长期为课外STEM项目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
监督层面的评价注意课外STEM项目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持续改进STEM的质量。由于课外STEM项目实施及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科学、全面的评价需要量化与质性评价相结合。利用数据来衡量课外STEM项目的影响,不仅要关注诸如学习成绩类的显性成就,也要关注青少年学习兴趣、能力等隐性成就,从而全方位评价课外STEM教育成效。
项目有目标明确的书面计划,由工作人员、董事会、家长和青少年合作设计。项目应及时收集来自工作人员、青少年、家长和社区合作伙伴的数据,利益相关者根据项目目标和实施结果完成调查,项目质量自我评价小组确定可用于演示STEM学习的相关数据,包括为项目质量评价定期收集的数据以及评价人员使用标准性的观察工具等。
项目管理者、董事会和利益相关者进行项目审查,并根据数据调查结果进行项目调整,根据评价信息对相关的部门调整项目目标。项目管理者与工作人员面对面审视评价结果,项目管理者和工作人员根据评价报告和项目年度计划协作决定所需的变更。项目管理者与利益相关者会面,审查项目质量评价报告,共享项目进展和成果,讨论评价结果并确定需要改进的领域。项目质量评价必须保证青少年数据的机密性,并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所有法律。
五、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
评价系统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类型多样、差异性较大。对其质量进行评价时,应始终坚持系统科学的指导,围绕青少年的STEM发展,以课外STEM项目投入和产出作为评价主线,发挥以评价促进发展的功能[8]。
(一)设定科学的评价目标,促进课外STEM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的主体不同,项目内容多样,因而采用的评价工具也具有多样性,如印第安纳州项目质量评价(IN-QPSA)在线评价工具、成功维度观察工具(DoS)等。鉴于课外STEM教育与传统的学校教育有所不同,其采用的评价方法与传统学校的大相径庭。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的初衷旨在了解项目实施的情况,随时跟进项目实施的效果,进而指导项目下一步的实施。评价结果对于项目的实施具有实效性和指导性,有助于提升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建设质量。
首先,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质量评价量表为评价提供了指导理念和评价原则,在理论上保证了结果的时效性和指导性。其次,多元化的评价工具和评价方法促进评价的科学化。为有效评价教育成效,可采用过程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等多种方法跟进项目进程,根据不同需求采用多种评价方法,使项目处于不断完善、动态更新的状态。最后,评价基于由众多专家经验及成熟理论编制而成的《标准》,有利于形成更具科学性和实效性的评价结果。
(二)关注校内外STEM资源、设备的配置,评价能否创设优质的学习环境
学习环境作为基础性建设,对青少年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培养至关重要。课外STEM项目要注重为青少年创设激励性的学习环境,引导和启发其学习。激励性STEM教育学习环境的空间布局、物资摆设等均可灵活变动,STEM教育空间内的所有材料用品以青少年的兴趣爱好为中心,以最大化促进STEM学习与探索为目标。并且,课外STEM项目多以项目和项目的形式开展,要求项目和项目本身也要具有激励性,鼓励青少年探索、实践,逐渐形成问题解决意识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外STEM项目注重资源、设备和支持用品的质量以及使用维护问题。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的资源、设备和支持用品的配置既重“量”,又重“质”,在前期进行方案预算,以保证在项目进行时有充分的STEM材料供所有青少年使用,并制定安全有序的使用程序以保证项目顺利开展,且材料的摆放存储应易于青少年查询、使用。
STEM材料应适合各年龄段和心智水平的青少年使用,配备与他们的能力水平相匹配的书籍和其他书面材料,并提供适时的成年人支持。课外STEM资源、设备和支持用品从购置到使用,再到维护,均应设有固定的程序,工作人员对儿童/青少年使用的STEM材料进行常规清洁或消毒,定期检查所有STEM材料以确保材料的安全和有序,并对工作人员和青少年如何安全适当地应用STEM材料给予指导和监督,全面打造良好健康的学习环境。
(三)关注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联动,判断能否在不同情境中开展课外STEM项目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开放、融合的学习场域打破了处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屏障,将学校、家庭和社区及其之间的合作作为推进教育成效的重要部分[9]。课外STEM项目与学校共享STEM资源和专家经验,达成书面协议,详细说明使用资源的规则。相关的学校文件对项目开放,以便协调项目与学校课程。项目与博物馆、图书馆、科学中心等机构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并以“家庭科学之夜”、野外旅行等多种方式让家庭参与其中。社区面向青少年及其家庭开放,家长可对项目的主题、形式及青少年参与程度给予反馈和建议,使项目回归家庭。
(四)评价人员专业能力发展的情况,提高项目设计质量与实施效果
课外STEM项目注重工作人员的专业发展。在社区机构中,STEM教育被纳入工作人员现有的培训中,培训要侧重于青少年发展和STEM学习方面,且提供给工作人员的STEM内容和课程应是具有趣味性和易于实现的。课程以优质实践和当前青少年发展研究为基础,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年轻教师负责课程。注重对工作人员进行STEM实际应用方面的培训,了解并掌握课外STEM项目是如何适用于现实需要的。
此外,工作人员还要学习关于非正式STEM教育的相关查询程序和其他方法,参加注重探究式学习和项目学习的相关培训。同时,工作人员向STEM社区专家学习,积极参与到STEM专家项目和支持性组织中,成为伙伴关系建设者。工作人员专业发展的另一目的在于激励工作人员与青少年共同学习,探索未知。
(五)关注是否融入激励性内容,判断能否优化STEM教育的效果
青少年课外STEM项目注重激励性内容与STEM教育的融合,并提供STEM内容、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机会;通过趣味性、体验式项目鼓励青少年积极参与课外STEM项目,通过协作式、团队性项目培养青少年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协作意识。项目主题来源于生活实例,并与青少年的年龄、兴趣、经历和文化等密切联系,注重STEM教育项目与现实世界的对接。通过各种媒体,帮助儿童/青少年接触真实的生活场景,展示STEM学习的重要作用。青少年通过项目体验STEM教育,练习新技能,向他人展示作品成果。
项目开设支持青少年学习的STEM课程和通用核心标准指导STEM计划。通过与教师、青少年的沟通,工作人员应随时了解当前和计划中的课程、标准以及学校教室中正在实施的项目,并设计相关项目,帮助青少年将课堂项目与课后项目联系起来。此外,课外STEM项目应涵盖多个领域,注重培养高阶思维能力和科学推理能力,为青少年提供学习和探索STEM职业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卓泽林.超越课堂:美国中小学课外STEM项目的实施和评估[J].中国电化教育,2017(11):80-86.
[2] Indiana Afterschool Network. Indiana Afterschool Specialty Standards: STEM Education[EB/OL].[2018-03-15]. http://www.indianaafter school.org/wp-content/uploads/2013/12/IANStandards_STEM_v5.pdf.
[3] 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Identifying and supporting productive STEM programs in out-of-school settings[M]. Washington,D C: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15:45.
[4] 系统科学.百度百科[EB/OL]. [2019-02-15].https://baike.baidu.com/item/%E7%B3%BB%E7%BB%9F%E7%A7%91%E5%AD%A6/1447039?fr=aladdin#reference-[1]-80024-wrap.
[5] 陈舒,刘新阳.美国课外STEM教育成效評价:视角、框架与指标[J].开放教育研究,2017(2):102-110.
[6] 曹正善.从系统科学看教育创新的机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6-121.
[7] 钟柏昌,李艺.论系统科学对科学观念的改造[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6(3):14-17,45,109.
[8] 祝智庭,雷云鹤.STEM教育的国策分析与实践模式[J].电化教育研究,2018(1):75-85.
[9] 赵慧臣,陆晓婷,马悦.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企业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协同开展STEM教育——美国《印第安纳州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行动计划》的启示[J].电化教育研究,2017(4):11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