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参与基塘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研究

2019-11-12 02:15袁兰薛月菊胡月明
南方农业·中旬 2019年7期
关键词:公众参与

袁兰 薛月菊 胡月明

摘 要 桑基鱼塘曾经是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农业特色,由于近三十年来受到来自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而消失殆尽。基塘系统功能逐渐退化,甚至遭受污染,成为当地污染源。作为基塘主要经营者的基塘农户,其行为对于基塘的污染产生和治理具有极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户为研究对象,基于245份问卷,以公众参与制度为研究框架,分析基塘农户对于基塘土壤污染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政策支持。结果表明,现存基塘与传统基塘相比工序简化,同时农户也会投入现代农业资源,农户都认同需要对基塘土壤污染进行治理,倾向于选择扰动较少的治理方式。

关键词 基塘;公众参与;土壤重金属污染

中图分类号:X53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9.20.087

桑基鱼塘系统是珠江三角洲河网密集区特有的人工复合农业生态系统,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传统基塘农业曾经是珠江三角洲主要的农业特色,为当地的经济繁荣与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基于水陆相互作用的物质流、能量流和经济流等循环过程使其具备了优越的农业生产功能[1-2]。

近些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种养结合的桑基鱼塘逐步式微,现存的基塘存在重养殖、轻种植的特点,高密度大强度养殖带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根据顺德区农业生态环境重金属监测结果显示,鱼塘水中Cu、Cr、Pb分别超标20.5倍、15.8倍、2.18倍;塘泥中Zn超标2.6倍,Cr超标1.7倍;鱼类中Ni超标24倍,Cr超标4倍,Pb超标2倍[3]。相当数量新型基塘土壤存在着重金属污染,尤其是镉元素污染严重。基塘遭受重金属污染,会导致农产品减产,直接危害农民利益,制约农业、农民和农村的可持續发展;重金属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进而我国食品安全。在基塘土壤不存在污染的前提下,尊重生产者意愿,可防止重金属污染对于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危害。

基塘土壤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来源即农业生产,基塘经营者是生产要素的投入者,其生产投入行为、养殖选择行为、资源利用行为、消费及技术应用行为所构成的行为体系。对于基塘土壤环境造成直接的影响。只有基塘农户有效参与,才能配合政府的污染防治措施,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和提高农民收益的双重目的。尊重基塘经营者意愿,鼓励经营者参与预防和整治修复基塘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政府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土壤污染信息公开,提升生产者对污染程度的认知以及参与机制是国外许多国家成功治理土壤问题的主要途径[4]。

目前,学者比较关注于土壤管理方式和措施对于土壤性状的影响,如微生物和酶、养分含量和土壤团聚体等[5-6],对生物群落乃至水果生长发育[7-8]影响都有研究。学术界也关注到农户行为与耕地质量、面源污染以及水土退化[9-10]的相互关系,但是对于基塘农户行为方面关注不够,仅有少数文献也局限于基塘土地整治方面[2],缺乏对基塘农户意愿与基塘土壤重金属污染影响的相关文献基于此,以珠江三角洲基塘农户为研究对象,以公众参与制度为研究框架,从微观角度分析基塘农户对于基塘土壤污染治理的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土壤污染治理提供政策支持、为维护基塘农户权益提供帮助。

公众参与制度(Public Participation)是指在环境保护领域里,公民有权通过一定的程序或途径参与一切与环境利益相关的决策活动,使得该项决策符合公众的切身利益[11]。农户参与基塘重金属污染治理有利于环境治理政策的制定,农户的参与能帮助政策制定的决策者了解农村的真实情况,发现潜在的问题,并合理平衡各方利益,使政策的出台和制定兼具公平性和合理性。有利于治理政策实施。

1 调查数据的描述性统计

1.1 研究数据来源

1.1.1 问卷调查地点选择

本研究数据全部来源于国土资源部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实验室、国家科技支撑项目“珠三角基本农田质量及生态监测技术研究与示范”。笔者查阅珠江三角洲土壤资料、该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地图和遥感影像以及少部分地区县志资料,预先走访了部分农户和基层干部开展预调研,确定了调查的地点。在受访地区选择上,主要选择土壤样本采样区,既利用了采集土样时积累的工作基础,又利于寻找土壤污染状况和农户意愿的耦合关系。大部分的问卷都在采样点周边村镇展开。土壤采样点的选择已经经过了反复的考察,既有传统基塘典型分布区,如佛山市顺德区和南海区;也有20世纪90年代才由耕地开挖的基塘,如佛山市三水区;还有比较接近入海口市的珠海斗门区;参考经济欠发达的江门市恩平市。调查时,主要选择重金属污染相对较重的地区,部分覆盖污染相对较轻的地区。其中重金属污染比较严重的顺德区和斗门区发放的问卷份数较多。最终,确定了将位于广州市、佛山市、江门市、珠海市和惠州市的28个镇70余个行政村作为访问调查的对象。本次调查共计发放问卷250份,回收有效问卷245份。回收有效样本率达96%。

1.1.2 调查方案

1)调查目的。通过走访调查基塘农户,了解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基本情况,调查基塘农户对于基塘生态和环境的认知、对重金属污染的认知、态度和对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意愿和影响因素。

2)调查形式。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土壤采样点为原点,在周边以随机样本抽样法发放调查问卷。在正式调查之前,先走访佛山市顺德、南海两区和中山市民众镇等土壤采样点附近村庄的农户和基层干部,进行小规模的调查,了解基塘大致分布和农户工作时间。基塘和其他农田不同,基塘承包权较少,经营有门槛,基塘农户人数相对较少,寻找基塘农户集中劳作时间,才可能对农户进行有效调查。在3个地方发放15份调查问卷,收回调查问卷15份。调查之前还对工作小组进行培训,确保调查高效进行。

3)调查问卷补充与修改。经过三次预调研,对预调研问卷进行因子相关性分析,剔除问卷中相关性系数较高的题目,及时修正问题和提问方式,经过多次调整和修正,让问卷更加科学合理。

4)正式调查。组织包括2名博士、5名硕士和20余名本科生在内的调查小组,分5路于2018年7—8月奔赴调查区域,经过2个月的艰苦工作,项目组共发放245份调查问卷。由于前期周密的准备工作,问卷有效率高,只有15份问卷出现遗失或者完整性严重欠缺。

5)调查问卷的处理。在回收调查问卷后,于2018年9—10月对调查问卷数据进行录入与整理,运用Excel、SPSS和SA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1.2 问卷设计

问卷设计的总体思路是调查基塘农户对重金属污染的认知程度和参与意愿以及影响因素。依据国内外土壤污染防治公众认知和参与机制中存在的障碍,设计如下问题:1)受访者基本信息,包括受访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基塘收入占总收入比例等信息;2)基塘基本信息,包括基塘面积、年租金情况、距离道路和居民点的距离;3)农户经营行为,包括基塘利用频率;使用化肥、农药的情况;4)受访者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认知程度,既包括受访者对土壤重金属来源、危害等认知了解程度,也包括受访者对自有基塘土壤质量的认可程度;5)为改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基塘农户参与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的意愿以及防治方式的选择。

2 受访者基本情况

2.1 受访者及其家庭基本情况

一般认为,农户特征决定了其生产行为和方式,在生产过程中投入化肥、农药、饲料等农资的途径、种类和数量多少。本研究对于农户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年收入和基塘占家庭年收入比例都做了调查。位于基塘生产第一线的农户可能囿于文化程度偏低,而对基塘环境治理缺乏意识。家庭中文化程度较高的成员能够影响农户的决策,提高农户的环境意识,因此,本研究还调查一个特别因素,即家庭中学历最高者的學历。

农户个体受访者的基本统计信息如表1所示,受访者主要为男性,受访者中男性比例达到72.24%,即使有女性,大多夫妻同时参与生产。受访者年龄普遍偏大,平均年龄46.69岁,其中40~59岁年龄段人数比例最大,达到71.02%,还有12.65%的受访者超过60岁。可见,在基塘生产中,绝大多数为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受访样本文化程度也偏低,初中及以下文化者占总受访人数的67.76%。调查区域的受访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和年龄偏大,会对基塘土壤管理和环境保护产生不利的影响。而家庭拥有大学以上学历的农户比例不到总受访者的人数的50%,愿意为教育投入的家庭思想观念应该更为开放,也更可能接受来自于高等教育的影响。该比例也不高,而受访者年龄偏大,观念更为保守,能否接受家庭成员的环境保护意识[12]。

受访者家庭收入偏低,年均收入超过30万元以上的人口只占总受访者的2.04%。家庭年收入在几个收入区间分布较均匀。调查的地点还比较分散,由于不同乡镇区域经济差异,因此受访者收入差异较大。高收入者集中在顺德区,而江门市恩平市农户的平均收入偏低。

由表1可知,调查区域的很多基塘农户都存在兼业情况,如果基塘收入只占家庭总收入的10%,可以认为兼业行为明显。该比例若超过50%,则表明受访者依靠基塘为主要收入来源。而35.92%的受访民众具有明显的兼业行为。以基塘养殖作为主要产业的受访者约占受访者总数的如果兼业行为明显,农户更加不愿意参与到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环境治理工作中[2]。

总体来说,调查结果体现了珠江三角洲地区基塘农户的人群分布特征,受访农户是基塘土壤重金属防治公众参与主体。

2.2 调查的基塘情况

经营规模大小和投入多少会影响农户的行为特征。而基塘面积是衡量经营规模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调查,调查区域的基塘经营大多规模较小。基塘平均面积1.65 hm2,只有3.38%的农户经营的基塘面积超过6.7 hm2,基塘面积标准差为58.79。除去少数基塘面积偏大经营户的影响,大多数经营户的规模不大。基塘租金差异大,每667 m2租金最低仅为200元/年,最高租金水平位于顺德区,每667 m2租金可达6 800元/年[4]。

3 基塘的农户经营行为

农户行为是指农户在特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了实现自身的经济利益而对外部经济信号做出的反应[12]。

农户行为受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的制约,其中,自然环境有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因素;社会环境则包括经济政策、文化传统等,自身条件因素有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作经验等方面。其中农户认知、态度与行为紧密联系,互相影响。认知决定态度,态度对认知有反作用,而态度决定了行为[13]。基塘农户通过生产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基塘环境质量,尤其是农药、化肥和饲料的投入,直接决定了对于基塘重金属污染状况,也是农户参与环境治理的关键切入点。调查农户的经营行为,尤其是新型基塘农户对于一些农业资源的投入规模和投入[6]。

3.1 传统工序的变迁

桑基鱼塘将蚕茧、基塘、鱼塘和家畜结合起来,这种多种经营,循环利用的生产结构更趋完善,其结构如图1[14]。这样实现了连环式生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传统基塘农户大多精耕细作,注重定期晒塘、抛洒生石灰。晒塘和抛洒生石灰的频率一定程度反映了养殖的强度和密度。定期晒塘能够使水质稳定,减少鱼虾病虫害,由表2可见,有约75%的农户每年或者每2~3年晒一次塘。而生石灰能够消毒,有效杀灭草、蚂蟥和各种病原体,此外还有改善水质、防治鱼病等作用。有93.73%的受访农户每年或者偶尔抛洒生石灰。但通过调查,也发现受访农户的生产方式较传统基塘发生了改变,戽泥上塘的方式改变巨大。传统基塘是水陆交互作用的完整的生态系统,戽泥上基可增肥土壤,让基面保持生产力[1],由调查可知,5年才戽泥甚至不用戽泥的受访农户达到了69.39%。其中33.06%的农户其塘底已经硬化,不再需要定期戽泥。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现存基塘,基面和塘面的交互作用减少,基面的生产功能逐步下降,戽泥上基工序的必要性也随之降低[1]。

3.2 现代农业资源投入

现代农业资源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本文主要指农业自然资源,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本文细化为肥料、农药、饲料等。

根据曾维军386份农户调查问卷的研究,农户施肥施药主要目的是为了追求农作物产量的最大化[13]。能够显著提高产量的农业资源的大量投入已经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特征,基塘农户受现代农业影响,也会投入化肥、饲料等资料。施肥的行为和基面利用情况直接相关,由于被调查区的基地普遍存在高强度养殖的特点,基面利用频率不高,因此化肥的需要程度不高。245位受访者中,有79%的受访农户表示不施用化肥,只有21%的农户施用化肥,除3家农户表示会使用秸秆、农家肥等,剩余施用化肥的农户只能描述厂家、品牌等信息,无法回答具体成分及比例。

由表3可知,有近50%的受访农户表示会喷农药,但表示不会定期喷洒,而只会偶尔施用。提及的农药类型包括百草枯、甘草磷、丁草胺等毒性强烈的除草剂以及乐果、敌百虫等杀虫剂。

饲料是淡水养殖主要原料。以桑基鱼塘为代表的珠三角传统基塘实现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将蚕沙、废菜叶等重新作为鱼饲料[1],而现有的基塘由于追求鱼的产量,必须大量投入工业化养殖饲料。在被调查农户中,仅有16.32%的农户表示会将废菜叶、草作为主要的饲料,其余农户都通过市场购买饲料,依赖市场购置饲料的农户中有14.28%的农户不知道购置市场的饲料主要成分,其余农户会通过经验获知饲料的主要成分,比如顺德养殖户直接从市场购买冰鲜饲料。

调查的结果,受访农户对于施肥和饲料投放依据经验进行,89%的农户对于饲料和肥料的投放有很清晰的概念,但是还有11%的农户则对基塘疏于管理,饲料和肥料的投放采取一种粗放的方式,十分随性。但是即使对于投放量有明确认知,对于化肥和农药的种类、如何科学施用和投放数量都没有明确认知,对于农药的毒副作用更加没有认知。

4 基塘农户参与基塘重金属污染治理的调查分析

4.1 基塘农户对于土壤污染危害性及其防治的认知

4.1.1 基塘农户对于土壤污染危害性的认知

调查基塘农户对于土壤污染危害性的认知,问题设置为农户对于一些土壤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重大事件了解程度。有59%的受访农户表示未了解“镉大米”“血铅中毒”等土壤重金属污染事件。由表4所知,年龄对于土壤污染的认知有一定的关系:40岁以下的基塘经营户对于“镉大米”等土壤污染事件比较了解,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一些著名的土壤污染事件了解的程度逐步降低。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低,了解途径越窄,因此对重大事件了解的比例相应越低[9]。

被调查基塘农户对重大的环境污染事件的了解途径主要依靠网络及电视(图2),少部分信息来自于村委和周边人。即使对一些重大的污染事件有所了解,也认为距离自己的生产生活非常遥远。由以上分析可知,大部分受访农户主要通过网络和电视途径对有关土壤重大污染事件有认知,其认知程度较低,仅停留在一些直观认识,这主要是因为了解的渠道不多、宣传不到位。也有个别工业园附近居民看到污染偷排,如果未影响鱼的产量,农户都不会重视。

受访者对于基塘环境污染的知情权不足。经过实地走访,发现受访者对于基塘的污染情况并不了解,大部分受访农户不清楚所经营基塘有没有受到污染,无法表述基塘环境的内涵、经营行为与基塘环境的关系。

4.1.2 农户对于基塘周边工业污染的感知

当问及周边是否有工厂影响,受访农户表示总体影响不大,其中36.7%的农户表示周边没有工厂,在土壤重金属污染相对严重的顺德区,这一比例甚至达到了62.5%。这一结果和采土样时对周边环境的观察结果相似。一般情况下,基塘周边并不布局有工厂,尤其是排污比较明显的工厂,受访农户中仅有14.28%表示周边布局工厂,并且其土壤受到了这些工厂排污的影响。对于土壤污染可能对家人的危害,只有顺德区和斗门区受访者选择影响很大。顺德区有12.24%的受访者反映土壤污染已經危害到家人健康,且顺德区的土壤重金属含量为5个样地中最高。

4.2 基塘农户对于基塘土壤污染防治必要性的认知

245份问卷中,有175人认为有必要或者非常有必要尽快治理污染,占总受访人数的71.4%,而认为不必要和无所谓的农户占受访农户总数的仅占28.6%(见图3)。可见,基塘农户已认识到环境的治理必要性。而相当一部分受访者认为不必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该群体认为其土壤并没有遭受污染。虽然一些基塘并不存在重金属污染,但是个别重金属元素如镉超过土壤背景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镉元素超过背景的样本达到所测样本总数约90%。而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农户施肥和投饲料的强度比较大且存在盲目性,如果不加强环境治理的意识,在环境治理的过程中没有得到农户的参与,土壤环境势必会恶化,环境治理更无从谈起。

4.3 基塘农户对土壤环境治理的参与方式

4.3.1 农户改善基塘土壤环境参与方式

作为基塘经营的主要参与者,农户对于基塘土壤环境的影响是直接的,他们的行为直接决定了基塘土壤的环境能否得到改善。调查显示,受访农民首选的改善土壤环境的方式为向村委反映(69.38%),其次选择向媒体爆料(25%),向上级政府投诉(14.28%)和联合其他农户与企业抗议(12%)的农户相对较少。但没有农户选择因为基塘土壤污染而弃耕。可见,农户依旧选择村委作为改善土壤环境的主要渠道,作为基层工作机构,村委必然需要在农户参与环境治理方面发挥更多的组织作用,而农户生产意愿并不会因为环境污染就降低,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曾出现越污染越生产,越生产越污染的恶性循环。

4.3.2 农户参加土壤污染修复工作意愿

据调查,71.43%的受访农户愿意参加土壤污染修复工作,受访农户的参与意愿较高。 明确表达不愿意的受访农户的主要原因是认为土壤污染修复是政府的工作,不应该让农户参与(50%),或者是担心土壤修复工作会耗费时间和金钱(38%)。鼓励农户参与基塘土壤环境治理,尊重农户意愿对于制定科学可行方案势在必行。尤其是一些年龄偏大的农户(见表5)。

4.3.3 农户对土壤环境治理的方案偏好

针对现阶段基塘受污染状况提出几种适合基塘生态系统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案,具体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辅以实验验证。但是,让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过程,必然需要几种常用的土壤污染修复方法选项1为化学修复方法,即向土壤投放一些化学修复剂,经济有效的改良剂如石灰、沸石以及一些表面活性剂[15]等。选项2为选择合适的植物,为重金属生物修复方法;芦苇、黑麦草[16]等对于重金属有一定的吸附作用的植物,依靠某些植物对重金属的萃取、根系过滤、植物挥发和固定作用[17],修复土壤。选项3为更换鱼种,换重金属耐受性更强的鱼种,减低重金属进入食物链的可能性,但鱼种的選择必然要兼顾修复和经济效益双重需要,必须经过大量研究和认证工作。选项4为客土法,即移除严重污染的土壤。该方法适用于污染严重的场合,但是成本高昂,耗时长。选项5为净化水,该方法可视为淋洗法的简要表达。将受污染严重的土壤淋洗过后,再移除受污染的水。该方法成本相对较低,又利用了基塘蓄水的天然特点。

调查结果见图4,选用化学修复的农户最多,占总受访者的47%,其次为换水法,比例也达31%。由结果可以看到,农户选择土壤修复方法极其理性,偏好成本低、对生产干扰少,且简单可行的方法。成本高的客土法、对生产干扰剧烈的换鱼种方法未受青睐。

4.3.4 受访农户希望从政府得到的帮助

询问农户希望从政府得到的帮助类型,有利于制定环境治理相关政策和拟定治理方案。61.22%的受访者最希望得到来自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技术支持、政策支持和合适的修复方案的偏好相差不大,三者均为18%左右。可见,直接的资金支持是最受农户欢迎的方式。

参考文献:

[1] 钟功甫.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一个水陆相互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J].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80,35(3):200-209.

[2] 袁兰,胡月明,范建彬.珠江三角洲农户整治基塘土地的意愿及影响因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5,42(7):180-186.

[3] 聂呈荣,骆世明,章家恩,等.现代集约农业下基塘系统的退化与生态恢复[J].生态学报,2003(9):1851-1860.

[4] 梁文莉.试论环境保护法中的公众参与原则[J].经济师,2005(10):78-79.

[5] 徐雄,张健,廖尔华.四种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的影响[J].土壤通报,2006(5):901-905.

[6] 张猛,张健,刘远鹏,等.土壤管理方式对李园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05(1):42-45.

[7] 毕明丽,宇万太,姜子绍,等.施肥和土壤管理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群落结构的影响[J].生态学报,2010(1):32-42.

[8] 刘德兵,刘国银,陈业渊,等.土壤管理方式对贵妃与台农杧果叶片及果实的影响[J].中国南方果树,2013,42(6):69-70.

[9] 孔祥斌,刘灵伟,秦静.基于农户土地利用行为的北京大兴区耕地质量评价[J].地理学报,2008(8):856-868.

[10] 何浩然,张林秀,李强.农民施肥行为及农业面源污染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6(6):2-10.

[11] 舒冰.论我国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J].内蒙古环境保护,2004(2):6-9.

[12] 魏欣,李世平.基于农户行为的农业面源污染机制探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6):26-31.

[13] 曾维军.基于农户意愿的减施化肥生态补偿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学,2014.

[14] 赖作莲.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15] 张永,廖柏寒,曾敏,等.表面活性剂在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3(3):348-352.

[16] 田伟莉,柳丹,吴家森,等.动植物联合修复技术在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学报,2013,27(5):188-192.

[17] 徐良将.张明礼.杨浩.土壤重金属镉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1):102-106.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公众参与
小城镇社区治理中的公众参与问题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刘策
行政立法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我国档案志愿者活动发展策略研究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
我国环保非政府组织监督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困境
论公众参与立法的利弊与保障措施
互联网背景下公众参与农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对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中公众满意的影响因素研究
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制度的有效表达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