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星瑶 王蕾
摘要:教育信息化2.0是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发展的又一个机遇期。本文在教育信息化2.0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怒江州的基本情况尝试分析信息化教学四种课堂类型的主要特点,正视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障碍,并尝试阐明教育信息化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教育相对落后地区的要立足自身、跟进政策、抓住机会,才能借互联网+教育的大潮实现本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云课堂;双师课堂;智师课堂;1+N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9)25-0139-03
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 2.0行动计划》(以下简称 《2.0计划》 ),这是首个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国家级指导性文件。信息化是当代教育的又一风口,迎风而行便可乘风破浪,后来居上也未可知。在此关键时期,探索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基本形式并分析其利弊,结合本地区的基本情况提出改进策略便显得尤为必要。
1 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基本形式
自夸美纽斯总结了前人和自己的实践经验,在其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中对班级授课制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之后,这一教学形式便在世界范围内流传开来,经久不衰。教育信息化所引起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或可成为偏远地区教育后发优势的一大体现。目前来看,技术支持下催生的比较成熟的课堂类型有云课堂、双师课堂、智师课堂、1+N课堂四种,四种课堂类型各有千秋和适用情境,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1云课堂
云课堂是在教育云和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利用云理念和云技术打造的一种在线开放课堂[2],主要特点如下:
1.1.1以信息技术为支撑
云课堂的发展完全依托于信息技术条件的搭建和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在教育信息化1.0计划完成后,怒江州的中小学校已经具备了支撑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设备,由云南师范大学承担的“万名校长培训计划”也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怒江州基本可以满足信息化教学的要求。
1.1.2支持自主学习
教师可以结合云课堂和传统课堂开展混合式教学,提前将辅助性资源和扩展性知识上传到云课堂中,供学生自主下载学习。学生也可以借由云课堂这一平台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知识结构,提升知识储备量,开展自主学习活动。
1.1.3双向互动交流
怒江地区教育资源贫乏,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大都选择住校,实行月假制度。这种休假制度使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倘若能借助云课堂的双向互动交流技术,让学生在放假期间也可以维持学习的状态,定然会有助于学习的连续性和学习效果的保持。
1.2智师课堂
智师课堂是依托于IPad与智师软件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水平的一种信息化教学模式。
1.2.1依托于IPad等智能终端
与传统教学最大的不同点,“智师课堂”要求学生必须配备IPad,在听教师讲授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进行同步学习,在遇到疑难点或进行互动时,师生可以选择线上交流的方式。线上交流允许多人同时发言,从而可以更直观、更有效率的进行课堂讨论,学生也从被动的听讲者变成了课程教学的主动参与者。
1.2.2个性化教学
智师,顾名思义就是“智慧的教师”。使用友好型的教学软件相当于给每位学生请了一位私人教师,这位教师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进度,规划学生的学习路径,分析学习情况,并随时随地为学生答疑解惑,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
1.2.3分担教师工作
“智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承担教师的部分工作,尤其是在课后练习、批改作业等方面可以较好地代替教师,从而将教师从繁重的伏案工作中解放出来,使教师有时间去进行个人进修、提高专业素养、向专家型教师方向迈进,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智师课堂”是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诸多尝试中最具标志性的一种课程类型。但如何将教师讲授与智师资源有效结合?如何避免学生乱用滥用IPad?将成为“智师课堂”实践中必须解决的难题。
1.3双师课堂
双师课堂是近年来尝试最多的一种远程教学形式,它允许优秀教师经由信息化途径完成对不同地区多个班级的同时授课,在此模式下
偏远地区儿童也能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学生一起享受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1.3.1双师协同教学
双师课堂由两名教师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一般而言,乡村教学分管课前和课后,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课前预习和进行课后的答疑解惑;名师分管课中,负责整个教学内容的讲解和课堂巩固。明确的分工可以使两位教师发挥自身优势,实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
1.3.2教学资源共享
多个班级在双师课堂中同时进行学习活动,实质上已经构成了一个规模更大、层级更多、水平不一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体中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多方共享,城区的孩子可以更多地了解民生民情、特色文化,山区的孩子也能接受外界的海量信息,让思想走出闭塞,看到大山外面的真实世界。
1.3.3远程双向互动
双师课堂支持远程双向互动,偏远地区的孩子同样可以进行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远程互动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时空差异所造成的师生间的隔阂,促进教与学活动的顺畅进行。
成都七中与云南某学校联合进行“双师课堂”教學模式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果,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人们进行双师教学模式探讨的热情,但也有不少案例显示这种模式在直接移植应用后存在种种问题,这些我们将在下一部分集中探讨。
1.4 1+N课堂
在偏远地区常常出现教育资源聚集情况,为解决这一难题,1+N课堂应运而生。1+N 课堂是指城区中心学校的优秀教师在专门设置的网络主讲教室以全电子化、信息化的手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授课,多所农村学校的对应年级的学生分别在设立的共享教室同时听课,课堂上共享教室的学生可以和主讲教室的学生一样进行提问、讨论、交流与练习等,实现教师资源与学习资源的共享的一种课堂类型[3]。
1.4.1跨区域网络大教研
传统的教研以校为单位,全校某一科的科任老师分属一个教研室进行集体教研,而在1+N 授课模式下,由中心校优秀教师进行统一授课,但备课和教研却仍是由所有教师共同完成,这也给了教师们一个相互学习、集思广益的平台,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4.2专家团队精准指导
1+N 模式下的统一授课必然要求高水平的备课、科学规范的上课流程、针对性的课堂提问和课后辅导。所有上课班级成为一个统一体,一堂课上的好不好将关系到整个地区的教学质量。因此,中心校往往会聘请专家团队进行指导保障教学的科学性,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1.4.3教学质量整体化提升
“1+N 课堂”是以中心校为核心,将优质的教育资源辐射到辖区内的村小、完小,从而促进整个区域教学水平的跨越式提升。同一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教学资源、教学模式和办学条件有诸多相似之处,1+N 模式能更好地将全区的教育智慧集合起来,因地制宜,探索出一套符合当地文化和办学水平、可实施性强、教学成效好的教育跨越式发展路子。通过“1+N 课堂”,及时、便捷的将新的教学模式推广开来,可促进整个地区的教育发展。
“1+N 课堂”是怒江州怒江地区正在探索的一所课堂形式,与“双师课堂”模式相近。但相较“双师课堂”而言,“1+N 课堂”更能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和授课,文化相近以及学生基础相似使得“1+N 课堂”的可实施性更高、实施效果也更好,是提高偏远山区教学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类型。
2 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实施障碍及解决路径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曾引发人们对教育特性的又一轮探讨,老话“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也形象地说明了教育具有滞后性。然而,信息化进入课堂是智慧教育的必然要求,“互联网+教育”也是时代发展的一大趋势[4]。抓住时机,探索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的有效途径;切实尝试,发现实施过程中面临的诸多困境;深究问题,给出科学可行的解决方案,是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必经的三个阶段。下文中,我们将从教师、学生、设备三个方面分别进行探讨。
2.1教师方面
2.1.1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难以配合进行信息化教学
从前文分析可知,怒江地区教师结构失调,中老年教师比例过重,年轻教师相对稀缺,更有兼职教师充斥其中,教师信息化水平普遍不足,乡村教师信息素养不高,难以配合进行信息化教学。
2.1.2乡村教师缺乏职业认同感,产生职业倦怠
四种信息化教学方式都在不同程度上削弱了一线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学工作不再由一线教师主要承担,这虽然能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但也极有可能引发教师群体的不自信,降低一线教师的自我认同感,甚至导致职业倦怠的产生。
2.1.3乡村教师教学压力增大,产生消极情绪
信息化最重要的两个特征是海量资源和在线交流,将占据教师的大量工作外时间。同时,新模式的尝试会引来大量媒体、政府机关、研究者的关注,这些关注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增大教师的工作压力,使教师产生种种负面情绪,影响工作的开展。
2.2学生方面
2.2.1水平差距较大,难以同步学习
四种课堂类型虽形式不一,但主要方法都是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先进带后进-共同进步的目标,因而必然存在学生水平不一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先进的吃不饱,后进的吃不了”,知识难度太高会导致学生自信心下降,接受能力和原有基础的差异也使得教学很难维持统一的进度。
2.2.2成绩落后,自我效能感降低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大规模铺开,相当于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网络教学平台[5]。山区少数民族的孩子头一次可以真实地接触到外面的同龄人,看到外面的广大世界。这一沟通渠道通畅之后既可以扩大山区孩子的眼界,也能让这些孩子明显地看到自身的差距,同伴压力和心理失衡极有可能瞬间摧垮这些朴实孩子的内心,降低孩子们的自我效能感。
2.2.3难以适应信息化学习模式,自我放弃
相较于城区儿童,山区的经济和交通条件限制了智能设备的使用,如教师一般,孩子们的信息化素养也基本缺失了。因此,信息化教学设备于他们而言,既新奇又陌生,而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出现也极有可能让孩子们适应不良。尤其是“智师课堂”要求孩子们自主学习、主动获取资源和进行同伴交流,这很有可能导致一部分孩子知难而退,自我放弃。
2.3设备方面
2.3.1教学设备故障,影响教学进度
教学设备对远程教育的影响是国外远程教育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平常的信息化教学实践中,多媒体黑屏、关机、网络速度慢等都会打断教学进程、降低学习体验感。在远程教学中,教学设备故障问题更是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拖累学习进度。
2.3.2杂音、音画不同步等影响学习热情
试着回想一下,观看视频时视频中出现的杂音、音画不同步等现象是如何极大地影响了我们的观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普通话不标准又会在多大的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听课效率?我们就能够明白视频教学中出现的种种小问题对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听课质量有多么大的影響。
2.3.3缺乏互动,参与感降低
互动是教与学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习兴趣、鼓励和肯定学生、检测教学成效的重要方式之一。有效的互动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化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探知学生的学习情况。但在信息化教学中,互动的频率和质量很难保障。
3 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前身,也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科技的发展能带来教育模式的不断变革和教育观念的持续转变,也能在政府政策倾斜的帮扶下突破地区经济和科技的限制,在更大程度上提供给孩子们同等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的起点公平。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过程中更应该补短板,将资金和政策向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教育欠发达区倾斜,促进国家范围内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同样是一种生产力,教育事业的发达能反哺经济、增进人文、提升整个地区的文明程度。教育信息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教育公平,也能够通过教育脱贫实现整个地区的深层次的、彻底的脱贫。
参考文献:
[1] 余胜泉.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解读[J].中国电化教育,2012(5):5-14.
[2] 孙建文,张昭理等.基于开源技术的云课堂平台构建[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19):20-23.
[3] 左远桥. “1+N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探究[G].西部素质教育,2018,4(02)247-248
[4]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
[Z].2018-04-18.
[5] 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开放教育研究,2018(5):11-22.
【通联编辑: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