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

2019-11-12 07:35
中国粮食经济 2019年11期
关键词:粮食体系

中国粮食安全成就

(一)粮食产量稳步增长

——人均占有量稳定在世界平均水平以上

中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0公斤左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的209公斤增长了126%。

——单产显著提高

2018年平均每公顷粮食产量达到5621公斤,比1996年的4483公斤增加了1138公斤,增长25%以上。

——总产量连上新台阶

2010年突破5.5亿吨,2012年超过6亿吨,2015年达到6.6亿吨,连续4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水平。

(二)谷物供应基本自给

——实现谷物基本自给

2018年,谷物产量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

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

——确保口粮绝对安全

2001年至2018年年均进口的粮食总量中,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合计占比不足6%。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

(三)粮食储备能力显著增强

——仓储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2018年全国共有标准粮食仓房仓容6.7亿吨,简易仓容2.4亿吨,有效仓容总量比1996年增长31.9%。食用油罐总罐容2800万吨,比1996年增长7倍。

——物流能力大幅提升

2017年,全国粮食物流总量达到4.8亿吨,其中跨省物流量2.3亿吨。

——粮食储备和应急体系逐步健全

政府粮食储备数量充足,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在大中城市和价格易波动地区,建立了10~15天的应急成品粮储备。

应急储备、加工和配送体系基本形成。

(四)居民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膳食品种丰富多样

2018年,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24.7公斤、46.8公斤、46.4公斤、22.1公斤、505.1公斤和184.4公斤。

——营养水平不断改善

城乡居民膳食能量得到充足供给,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营养素供能充足。

(五)贫困人口吃饭问题有效解决

——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基本解决了“不愁吃”问题

2018年末,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1660万人,较1978年末的7.7亿人,累计减贫7.5亿人。

——重点贫困群体健康营养状况明显改善

2018年,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371元人民币,实际增速高于全国农村1.7个百分点。

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一)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严守12000万公顷耕地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10300多万公顷。目前,全国耕地面积13488万公顷,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到11700多万公顷。

——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

2011年以来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4260多万公顷。

——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

划定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6000万公顷,大豆、油菜籽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近1500万公顷。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二)保护和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

——保障种粮农民收益

2006年全面取消了在中国存在2600年的农业税。

逐步调整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和农业支持保护政策。

——完善生产经营方式

逐步形成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农业经营体系。

目前,全国家庭农场近60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217.3万家,社会化服务组织达到37万个。

(三)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

——积极构建多元市场主体格局

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积极引导多元主体入市,粮食收购主体多元化格局逐步形成。

——健全完善粮食交易体系

形成以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为中心,省(区、市)粮食交易平台为支撑的国家粮食交易体系。

全国粮食商流、物流市场达到500多家。

——稳步提升粮食市场服务水平

2018年组织各类粮食交易会3935场,成交粮食近13627万吨,成交金额2319亿元人民币。

(四)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

——注重规划引领

编制一系列发展规划,从不同层面制定目标、明确措施,引领农业现代化、粮食产业以及食物营养的发展方向,多维度维护国家粮食安全。

——深化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2014年起先后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等粮油品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全面实行市场化收购。

2016年起逐步完善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政策性收购比例,实现了以市场化收购为主。

——发挥粮食储备重要作用

中央储备粮主要用于全国范围守底线、应大灾、稳预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地方储备粮主要用于区域市场保应急、稳粮价、保供应,是国家粮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

(五)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

——加快推动粮食产业转型升级

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

统筹建好示范市县、产业园区、骨干企业和优质粮食工程“四大载体”。

——积极发展粮食精深加工转化

增加专用米、专用粉、专用油、功能性淀粉糖、功能性蛋白等食品有效供给。

积极发展饲料加工和转化。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建立专业化的粮食产后服务中心。

建立与完善由6个国家级、32个省级、305个市级和960个县级粮食质检机构构成的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

制定发布“中国好粮油”系列标准,促进粮油产品提质升级。

(六)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

——强化粮食生产科技支撑

大力培育推广优良品种,基本实现主要粮食作物良种全覆盖。

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单产达到每公顷近18.1吨,刷新了世界纪录。

——推广应用农业科技

2018年,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比1996年的15.5%提高了42.8个百分点。

2004年以来实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共建设丰产科技攻关田、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1276个,累计增产粮食1.3亿吨,项目区单产增产量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2.3倍。

——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

2018年实现机械通风、粮情测控和环流熏蒸系统的仓容分别达到7.5亿吨、6.6亿吨和2.8亿吨。

(七)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

——完善粮食安全保障法律法规

加快推进粮食安全保障立法

——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

中央政府承担首要责任,省级政府承担主体责任。国务院出台《关于建立健全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若干意见》。

地方政府粮食安全意识普遍增强,粮食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深化粮食“放管服”改革

依法推进双随机监管机制及涉粮事项向社会公开。

完善粮食库存检查方式方法和质量安全监管制度。

对外开放与国际合作

(一)对外开放日益扩大

——中国粮食市场更加开放

涉粮外资企业加工转化粮食数量、产品销售收入不断增加,2018年分别占到全国的14.5%、17%。

——认真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诺

对小麦、玉米、大米实施进口关税配额管理,大幅度削减其他粮食品种的进口关税。

取消农产品收购、批发的外商投资准入限制。

——促进国际粮食贸易繁荣发展

2018年,包括大豆等油料和饲料在内的粮食进口总量为11555万吨,出口总量366万吨。进口总量中大豆8803万吨,谷物及谷物粉进口2047万吨。

(二)国际合作全面加强

——主动分享粮食安全资源和经验

1996年以来,中国向近30个国家和地区派遣近1100人次粮农技术专家和技术员。截至2017年底,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存量173.3亿美元,在境外设立企业851家。

——不断深化国际合作

中国与6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20多份粮食和农业多双边合作协议、60多份进出口粮食检疫议定书,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农业科技交流和经济合作关系,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双边农业合作工作组。

——积极参与世界粮食安全治理

积极响应和参与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粮食计划署等涉粮国际组织的倡议和活动。

主导制修订小麦规格、玉米规格等多项粮食国际标准。

牵头推动亚洲合作对话“粮食、水与能源安全相互关系”工作。

——提供力所能及的国际紧急粮食援助

未来展望与政策主张

(一)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节约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到2020年,落实12436万公顷耕地保有量、10307万公顷永久基本农田、4072万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约束性指标,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1亿公顷以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6亿吨以上。

——推进种植结构调整,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继续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大力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粮食生产组织化程度

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有序实施,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

——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粮食生产水平

(二)加强储备应急管理

——加强粮食储备管理

科学确定粮食储备功能和规模,改革完善粮食储备管理体制,健全粮食储备运行机制,强化内控管理和外部监督。

——健全粮食应急保供体系

形成布局合理、设施完备、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粮食应急供应保障体系。

——完善粮情预警监测体系

加快建立健全涵盖国家、省、市、县四级的监测预警体系。

——倡导节粮减损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减少粮食流通环节的损失损耗。

(三)建设现代粮食流通体系

——加快建设现代粮食市场体系

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与保护农民利益并重,积极稳妥推进粮食收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改革。

——切实加强粮食仓储物流建设

持续推进粮库智能化升级。优化大型粮食物流园区布局,构建一批粮食进出口物流通道和重要节点。

——着力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着力推动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加快构建现代化粮食产业体系。

(四)积极维护世界粮食安全

——继续深入推进南南合作

——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粮食经贸合作关系

——积极支持粮食企业“走出去”“引进来”,优化粮食进口渠道

——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粮食安全治理,积极探索国际粮食合作新模式

猜你喜欢
粮食体系
珍惜粮食
珍惜粮食 从我做起
请珍惜每一粒粮食
2021年3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6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2021年4月国有粮食企业粮食购销量初步统计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探索自由贸易账户体系创新应用
如何建立长期有效的培训体系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