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先锋谢胜坤

2019-11-12 23:26
大江南北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彭雪枫新四军供给

□ 丁 星

谢胜坤,1911 年12 月26 日出生于江西省万载县潭埠区窝里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9 年7 月加入少年先锋队并任分队长,1930 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0 年4 月,谢 胜 坤 率 领130 多名干部,从延安赴山东工作,途经新四军第6 支队的豫皖苏边区根据地。因为日军封锁交通线,他们一时走不了。第6支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向中共中央请求,将这批干部留在新四军工作,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彭雪枫对谢胜坤的到来格外高兴。他们在红军时期就已经相识。

1930年12月,谢胜坤任排长的红军第六师第八团一连参加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作战,取得重大战果,活捉了国民党军师长张辉瓒。毛泽东接到捷报,高兴地写下了一首《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但是,一连因为连续战斗,更因为没有人专管后勤保障,在活捉张辉瓒那天吃不上饭,全连挨了饿。

1931 年1 月2 日,一连士兵委员会选举谢胜坤为司务长,把全连的后勤保障交给这位刚满19岁的年轻人掌管。第二天,师政治委员彭雪枫特地来到一连,和谢胜坤个别谈话,讲了做好后勤工作对保障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性,还勉励他要在工作之余努力学习文化。第三次反“围剿”作战结束以后,彭雪枫又推荐谢胜坤去红军学校供给班学习。临行前,彭雪枫和谢胜坤再次长谈,勉励他要珍惜学习机会,提高军事素养、政治水平和业务知识。

多年以后重逢,谢胜坤已经成长为后勤战线富有经验的领导干部。1940 年5 月初,第6 支队决定在军需处的基础上成立供给部,谢胜坤任部长。

谢胜坤在做了几天调查以后,于5 月12 日召开支队第一次供给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讨论制定统一的供给标准和规章制度。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统一供给标准,是谢胜坤的第一把火。

第6支队以新四军游击队番号于1938 年10 月组建,一路东进,军需都是采取自筹自给的办法。自给有余,还要上交支队,叫做“下级供给上级”。这种办法,难免苦乐不均,有的单位缴获多,或者统一战线对象的捐款多,就比别的单位宽裕一些。1939年第6支队举行庆祝“八一”集会,第1 团和第2 团都是将冬服掏出棉花当夏服穿,穿了一个冬天又一个春天,军装已经破旧褪色,第3 团却是人人一身崭新的夏布军装。彭雪枫见了十分生气,批评第3团本位主义。部队迅速扩大,统一供给标准,建立规章制度,已经成为加强部队建设的急需。

谢胜坤在会上指出,供给标准是根据部队需要和经济条件制定的。目前敌后根据地经济萧条,收入有限,只能保障部队最低限度的需要,标准不能过高。要加强全局观念,反对本位主义;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改善部队生活,达到提高战斗力的要求。到会同志热烈讨论,提出供给标准和执行办法,还提出了预算、决算、审计、发新交旧和经济民主等制度。

这次会议制定的供给标准,80 年后的今天再看使人感慨万千。当年规定,伙食费每人每天原粮2斤4两,菜金5分。菜少,油更少,要让战士吃饱,粮食就必须多,多到今天难以想象。零用费:每人每月1 元。办公费:每连每月8 元。杂支费:每连每月8元,主要用于擦枪、灯油、学习纸张、请向导带路。被服:每人每年单军服2 套,棉军服1 套,衬衣1件;棉被每两年1条;棉大衣每班1 件,放哨专用。当年的1 元虽然高于现在的价值,但是这个供给标准还是反映了新四军生活的艰苦。

谢胜坤的第二把火,是开拓财源。有了供给标准,还要有经费和物资作基础,才能实行自上而下按标准及时供应,并且逐步使部队的生活有所改善。征收公粮所得有限,敌后根据地也没有什么工商业。谢胜坤经过调查,认为要靠征收过境行商税。那时铁路中断,从苏北盐场运往大后方的食盐都是用马驮或者人力车推运,必须从豫皖苏边区通过。供给部就在萧县、宿县、永城这条线上设立十多个征收盐税的点。再一条线在涡阳、蒙城至怀远之间,是商人乘船由蚌埠运货去大后方的必经水路,也设十多个点征收过境税。税检站由附近部队掩护。收税所得设金库统一管理。有了这两条线的收入,经费有了保障,还可通过熟悉可靠的商人,到敌占区采购布匹、医疗器械和药品、电池等军需品。

谢胜坤的第三把火,是培训干部。新四军第6 支队在战斗中迅猛扩大,干部奇缺,供给干部也缺。谢胜坤立即开办供给干部训练队,6 月1 日开学。首先培训急需的会计、出纳、军需、军械、税检干部。学员从部队中选调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战士,再动员根据地的青年学生参军。每期训练时间一两个月。业务课由副部长资凤和供给部各科科长任教。资凤在井冈山就做供给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谢胜坤亲自讲授供给干部的思想修养和组织修养。他从人民军队的宗旨讲起,强调供给工作是军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重要工作,干部战士肚子饿了要吃饭,天气冷了要添衣,这些最实际的工作,必须有人筹办。供给工作和其他工作只是分工的不同,决不能因为有人轻视供给工作而动摇自己的决心。他还强调供给干部既要埋头苦干,又要勇于创新。供给工作是很具体很实际的工作,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敌后环境,特别需要发扬埋头苦干的精神。但又要防止忙忙碌碌,成了近视眼,缺少创新性,失去主动性。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善于总结实践经验,探求工作规律。只知道做工作,做完就了,不去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如同金子混在泥沙里不去过滤筛选出来,多可惜啊!他讲得既深刻又生动,很受学员欢迎。

供给工作属于后方勤务。新四军战斗在敌人后方,受到日伪顽的夹击和分割,其实并没有自己固定的后方,后方常常变成前方。谢胜坤就有过多次这样的经历。

1940年11月,供给部奉命率领军需厂从涡北东移淮上,供训队和属于司令部的印刷厂随同东移。走到曹市集附近的张庄时,获悉日伪军五千余人正向蒙城、涡阳方向“扫荡”。新四军两个主力团在板桥、王集一线阻击。谢胜坤指挥供给部警卫连和机关干部也参加了战斗。工厂的职工人人以战斗姿态,掩护满载物资和设备的牛车转移。张庄的群众积极支援,将不便行动的伤病员和一些设备隐藏起来。战斗到黄昏,终于安全脱险。此后,他们都是一面行军,一面准备战斗,几天后到达淮上邵家圩子。这时已是初冬,部队急需棉衣。军需厂的同志稍作休整,立即开工。当谢胜坤向彭雪枫汇报东移情况后,彭雪枫得知供给部人员没有伤亡,物资安全无损,而且已在突击生产棉衣,非常高兴。彭雪枫说,如果工厂赶制棉衣来不及,可以动员驻地的农村妇女手工缝制,尽快发给部队御寒;部队在战斗中有消耗,也要尽快补充;战利品要收集起来,统一分配利用;大的战斗还在后面,供给部的同志要继续以战斗姿态完成任务。

1941 年1 月皖南事变以后,彭雪枫部改编为新四军第4 师,谢胜坤仍任供给部长。此时,他们正受到日伪顽三方配合的南北夹击。第4 师坚持了三个月的艰苦战斗,终因兵力过于悬殊,不得不撤离豫皖苏边根据地。

4 月29 日21 时,谢胜坤接到师部命令,供给部及所属工厂全部撤往津浦路东的泗南地区。跨越津浦路时,有主力部队掩护。其他的路程,需要做到既是运输队,又是战斗队,自我保护,安全转移。谢胜坤一面派干部和掩护部队联系,一面向供给部人员传达命令,简短动员,组织编队。这时,供给部不但有军需厂,还有弹药厂,机器和物资装满了近百辆大车小车。由于他们平时就有战斗准备,只用了三个小时就完成行军前的各项工作,凌晨1 时许就出发了。黎明前在固镇以北顺利通过津浦铁路,不敢休息,又行进了十来里,待到旭日东升,才在一个村子里吃点干粮,喝点开水。连续几天行军,终于安全到达皖东北根据地。

5 月14 日,谢胜坤到管镇向彭雪枫汇报转移情况和今后工作安排。彭雪枫听说供给部一路顺利,没有人员伤亡和物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120 万元现金,连声赞扬。他高兴地说,本以为来到皖东北,就要“乞食于邻邦”,当“叫花子”了,现在还有经费可以维持部队一个时期的供应,这太好了!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新四军第4 师机关和苏浙军区机关合编为华中军区领导机关。谢胜坤任组织部长。其实,解放战争时期,谢胜坤也做过后勤工作。他在1992年12月5日给我的信里谈到,华中军区北移山东时,机关、工厂、医院,还有苏中战役的全部伤员,人数众多,行动不便。为此,成立了一个后方转移指挥部,张藩为司令员,谢胜坤为政治委员,率领这支后方人员的队伍安全到了山东。因为是临时机构,所以谢胜坤写履历时没有提及这个职务。

新中国成立前夕,谢胜坤回到后勤战线,历任第三野战军后勤部副政治委员,华东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和政治委员,南京军区后勤部长,后来改任舟嵊要塞区政治委员,浙江省军区政治委员,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5 年年末,谢胜坤调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此后,和我们一起经历了十年动乱的风风雨雨。(编者注:谢胜坤2005年4月6日在武汉逝世。)

我从1986年开始参与编撰新四军史,多次去过武汉。那时谢胜坤已从武汉军区副政治委员的岗位离职休养,住在武昌的小红山。我每次去武汉,都会看望他,和他叙旧,向他请教新四军历史上的一些问题。谢胜坤对写好军史、将老一辈用鲜血换来的经验教训传给后代十分热心。他给我写过三封长信,对写好新四军史发表了珍贵意见。有一封信还讲到他在新四军做供给工作的体会。

谢胜坤说,做好政治思想工作,是做好供给工作的有力保证。他把这列为第一条体会。他认为只有牢记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宗旨,懂得为部队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一致性,才能热爱供给工作,钻研业务,廉洁奉公,忠于职守。

谢胜坤说,新四军战斗在敌人后方,只有创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建立民主政权,部队的供给才有可靠的保障。因此,拥政爱民、军政团结、军民团结,对供给工作尤其重要。

谢胜坤讲供给工作的体会,很具体,很实际,又体现了辩证法的光辉。例如,他强调既要取之于敌,取之于民,又要自力更生。尤其是我军武器装备不如日军,只能采取奇袭、夜袭、近战的战术,因此,手榴弹、刺刀、马刀需要量很大,而这些武器完全可以自行生产。又如,既要开源,又要节流,尤其要重视军需物资的节约,克服重财轻物的倾向。再如,执行供给标准既要严格,又要灵活。切不可有章不循,又不能机械死板。接待统一战线客人的招待费、情报部门的侦察费、兄弟部队过境和协同作战的开支等等,只要确实需要,经过军政首长批准,就应给予保障。

我想,现代战争中的后勤保障,情况与过去大大不同了,但这些体会所反映的精神,还是很重要的。

猜你喜欢
彭雪枫新四军供给
彭雪枫:毛泽东眼中“赵子龙式的虎胆英雄”
彭雪枫的浪漫婚事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彭雪枫豫东春荒卖马赢人心
“供给侧”何以流行
许小年:供给侧改革要清理“三座大山”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国新四军研究会向百家图书馆赠送《新四军全书》弘扬正能量
刚硬至猛彭雪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