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巴渝烤酒

2019-11-12 17:43■陶
红岩春秋 2019年4期
关键词:云阳

■陶 灵

渝东北的人一直称酿酒为“烤酒”。烤酒房过去叫“糟房”,烤出的酒都在57度以上,名“烧酒”“火酒”“白酒”“原酒”。

自古渝东北一带乡民善酿,糟房遍及城乡。多种古籍记载,云阳在巴国时期就烤出一种“巴乡清”酒,秦昭王把它与黄金杯相提并论:“如果秦犯夷,输黄龙一双,夷犯秦输清酒一钟。”夷,指生活在三峡一代的巴人。后又传公元568年,北周大将陆腾征战云阳,见当地人作战勇猛,得知是喝了巴乡清酒的缘故,便下令杀死烤酒师,烧毁糟房。从此,巴乡清的酿制技艺失传了。不过,云阳人又烤出名叫“曲米春”的酒,杜甫只喝一杯就醉了,于是写下“闻道云安(云阳旧称)麹米春,才倾一盏即醺人”的诗句。而苏轼喝了曲米春,晚年被贬到海南岛儋州后,仍不忘其芳香:“天门冬熟新年喜,曲米春香并舍闻。”

忠县人在唐代烤一种藤枝酒。新酒烤出后,将其装入有盖子的小瓦罐,用泥巴密封贮存。过了一段时间,人们先用火煨热酒罐,再启开封泥,插入空心的藤杆或细竹管,吸饮,别有一番风味。白居易任忠州(今忠县)刺史时,写过喝藤枝酒的情形:“薰草席铺坐,藤枝酒注樽。”

清末,万县(今万州)糟房老板文小鲁,用葡萄、樱桃、佛手和桂花、玫瑰等瓜果花卉作原料,烤出果酒。其味微甜,带橘香,打“蟹藻”牌商标销售。民国中期,这种酒获得四川省劝业会的奖章。

烤酒的主要原料是高粱和玉米,烤出的酒统称粮食酒。粮食酒质纯,香味浓郁,但成本高,卖价贵。云阳云安场是盐业古镇,这里行当门类齐全,干体力活的人多。劳作之余,人们喜欢喝酒解乏、放松筋骨。于是,“永寿昌”糟房老板胡海竹想烤一种低成本的酒,以满足下力人的需求。1937年,他从万县请来一位烤酒师傅,让其传授了黍子的烤酒方法。黍子又名小谷、黄米,比高粱和玉米便宜。黍子酒烤出后,胡海竹挖地窖存放,三年后再卖。因酒质醇厚,绵甜适口,一上市就名扬远近,远销到了湖北恩施、利川一带。为买卖方便,胡海竹专门定做了可装一斤、四斤、五斤酒的土陶罐,并贴上“黍子酒”的商标。当地糟房纷纷学烤黍子酒,他如实传艺,毫无保留,深得同行拥戴。只可惜黍子卖价低,种的人越来越少,后来因无原料而停烤了。

粮食酒不仅成本高,年成不好时政府还要禁酿。清代和民国时期,云阳、开县(今开州)遇天旱缺粮,一些糟房就利用野生植物力相子和丝茅根烤酒。20世纪50至70年代,私人糟房被取消后,烤酒由农村社队作坊与国营酒厂操作。为节约粮食,变废为宝,这个时期烤酒提倡代用品,做柴烧的甘蔗皮、喂猪的红苕蒂把儿、丢弃的烂苕干和野生地瓜藤、金刚头、蕉藕、马桑根都用来烤酒。地处大巴山区的城口县野生植物品种多,烤酒则用其他地方少有的葛根、红籽和野柿子作原料。渝东北一带烤酒代用品曾多达五十余种,在众多的代用品中,只有红苕蒂把儿和苕干出酒率最高,口感也最好,一百斤可烤40多斤酒,其他只能烤出10斤左右。

20世纪60年代初,政府还采取过提高售价的手段来限制粮食酒消费,一斤白酒卖4元,一斤瓶装的泸州特曲、五粮液卖12元,郎酒卖8元。同期的猪肉每斤才卖四角五分,可知这酒有多贵。但对于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的挖煤工、伐木工和水下、高寒地区野外作业人员,白酒仍然实行平价供应,每斤七角五分。

20世纪80年代,城口、巫溪又烤出野生猕猴桃酒,这种酒不算代用品烤酒了,而是专门的养身酒。

猜你喜欢
云阳
走进云阳,外事助力区县开放发展
境外媒体助推“让世界知道云阳”
云阳:打好“三峡牌” 建好城镇群
“1+X”背景下无人机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那个叫云阳的孩子
苕粉木耳里的脱贫能量
云阳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研究
在三峡梯城爬万步梯
万山之王——云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