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史家常任侠

2019-05-31 07:28:56姜孝德
红岩春秋 2019年4期
关键词:中央大学考古艺术

■姜孝德

常任侠(1904-1996),笔名季青、牧原,安徽颍上人。著名艺术史家、诗人,民盟成员。1931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文学院,后入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研究东方艺术史,回国后在中央大学任教。七七事变后,曾任周恩来的秘书,历任《抗战日报》编辑、国立艺专国文教授、昆明东方语言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长,后赴印度国际大学任中国文化史教授。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图书馆馆长。

发现汉阙

要写重庆考古史,常任侠是一个绕不过去的人物。

翻开他的《战云纪事》,里面记录了他与朋友们在江北考古的事:1939年5月20日,“与金静安、刘子植、朱遏先、缪赞虞渡江至磐溪访碑”。5月29日,“与金静安、刘节在嘉陵江磐溪发现汉阙(墓)一处,其中一室有‘永寿四年六月十七日盳作此冢’十三字尚完好,可为汉冢之确证,书法之美如礼器碑,归后在此拓片上题字”。

常任侠还与郭沫若、卫聚贤等人在江北董家溪的胡家堡、至善桥和磐溪的香炉湾、庙溪嘴等地考古发掘,他们于1939年开始的考古,甚至被《重庆市文化志》认为是重庆现代考古的发端。常任侠在江北的最大收获,应该是发现与研究磐溪东汉无铭阙。

1940年2月的一天,中央大学教员唐世隆得知磐溪一块大石头上雕刻有东西,于是告诉了常任侠。听了他的描述,常任侠兴奋不已。3月2日,常任侠与马叔平、金静安及中央大学历史学系四年级学生一起渡江,到磐溪实地察看。

此阙位于磐溪河的西岸,在约莫半里地一个叫香炉湾的地方。阙面西向,左右各一,通高4.15米。左阙已经倒在田里,一部分被掩埋,旁边有些杂乱的石头;右阙依然站立。因为没有铭文,谁也不知道此阙建于何时。

为了弄清阙的年代,常任侠专门抽出时间去四周调查,采访当地的老百姓。当地人说,这石头(阙)叫香炉石(因此地叫香炉湾),是从龙溪(脊)山那边飞过来的。这石头灵得很,可以说是有求必应,来这里烧香的人很多。听罢农民的介绍,常任侠感叹道:“唉,因为迷信崇拜,才使这些石头免遭破坏。”经过研究,他从图案着手,认定此物为东汉的阙,并撰写文章《重庆附近发见之汉代崖墓与石阙研究》。

后来,无铭阙由中央大学史学系组织发掘。

◇磐溪无铭阙照片与拓片

重庆逸事

常任侠一生著作等身,桂冠无数,是人们景仰的“美术考古家”。他丰富多彩的人生,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

1904年1月31日,常任侠出生在安徽颍上县东学村。据常家族谱记载,他们是明代开国大将开平王常遇春的后裔。抗战时期,田汉曾以戚继光的诗句“一生常继开平志,千里争传任侠名”相赠,常任侠也曾写过“开平遗志在,十万剑横磨”的豪语。

18岁那年,常任侠离开家乡,经正阳关到南京,开始了艰难的求学生涯。起初在南京美专读书,听陈师曾、谢公展先生论画,向姚宛雏、梁公约先生学诗,并开始接触中外美术史方面的课程。毕业后,正值孙中山率部北伐,他投笔从戎参加学生军。蒋介石背叛革命后,他重入中央大学文学院当特别生,毕业后留校任附中高中部主任。在这里,他与汪铭竹等人组织了“土星笔会”,发行《诗帆》月刊。1935年春,他东渡扶桑,入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学习。

在日本期间,常任侠与李佑辰、王烈、叶守济、宋日昌等十余人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小组。他曾前往千叶市郊郭沫若寓所请教,两人开始来往。

1936年底,常任侠回国,仍在中央大学教书。1938年,应郭沫若之邀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在周恩来、郭沫若领导下工作,并担任周恩来的联络秘书。1939年末,常任侠随国民政府撤退到重庆,这时第三厅早已成为国民党反动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周恩来和郭沫若虽然一再呼吁,反复斗争,第三厅还是被改成了文化工作委员会。

脱掉军装后的常任侠,以美术史教授的身份重新回到中央大学任教。同一时期,他兼任重庆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艺术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与郭沫若、卫聚贤、金静安、胡小石等主持重庆江北汉墓发掘;与滕固、宗白华、商承祚、梁思成、傅抱石等组织中国艺术史学会,撰写《汉唐之间西域乐舞百戏乐渐史》《民俗艺术考古论集》等书稿。

抗战时期,常任侠为救亡奔走,为学术工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他勇敢地站在共产党这边,积极组织募捐,写文章大声呼吁。

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刚刚参加完民主集会的常任侠,准备回到沙坪坝赶写一篇“为江南死国难者致哀”的长诗,以泄心中悲愤。当他经过川师附近时,却被埋伏的特务抓住,不由分说地将他劫持到一间屋子里。

一个操着安徽口音的特务头目对他进行审讯。他得意洋洋地对常任侠说:“我是国民党,你是共产党,这当然存在着矛盾关系啦;我是安徽人,你也是安徽人,可是还得在政治上分个清楚才行!”接着他露出狰狞的嘴脸,指认常任侠是“中共沙磁区委的负责人”,还说证据确凿,铁证如山,如果常任侠不承认,马上就送他进监狱。

常任侠一听,觉得很可笑,因为他从未和沙磁区地下党联系过。他镇定地说:“你问完了吧?现在,我给你讲,请不要耽误我给‘中央训练团音干班’上课。不信,你给教育长张治中打电话。”

特务头目果真打了电话,只不过是打给他的上司。最终,常任侠被释放,特务称“抓错了”人。

但几天后,中央大学宣布解聘常任侠。1942年秋,国立艺专在校长陈之佛的率领下,从璧山迁到江北磐溪,听说常任侠被中央大学解聘,陈之佛立即向他发了聘书。

这一时期,从常任侠日记中琐碎的记述,透露出一些珍贵信息。

1942年7月25日晚间,常任侠去沙坪坝文化生活社买杂志,顺便到陈之佛处拜访。他写道,陈之佛“邀余专任教授兼图书馆主任。余已应之……”11月1日,他写道:“在果家花园荣誉军人训练所。此处作为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新校舍。新生到二人……”12月20日,他写道:“上午八至十时。为艺专新生讲汉墓与汉阙。”这是常任侠第一次提到为艺专学生上课的情况。艺专给常任侠的感觉是“范围很小,特务横行,连看一份《新华日报》的自由都得不到,而且物价高涨,不得一饱,受到政治的、经济的双重压迫”。

1943年2月25日,常任侠“上午为雕塑系学生作范人。《湘西》一书读毕。沈从文写的颇好”。3月1日,他写道:“任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文学教授。居重庆嘉陵江北果家花园艺专校内……”9月1日,他写道:“生活愈过愈窘。作一教授。每月薪资一千五百元。每月膳费约需两千元。至不能供一饱。此往日所未经。盖今千元。不过抵战前二三元耳。艺专校内。领干薪不做事者,颇不乏人。训育、教务、总务皆有人担任名义,支用薪水,而不负责。管理钱财者,则设法侵蚀,领取双薪,贪污之风,侵入学术机关,真是腐败社会的缩影,言之可叹。”世事艰难,目睹社会乱象,常任侠不由大发牢骚。

1944年,潘天寿接替国立艺专校长职务。尽管潘校长诚心挽留,常任侠去意已定,于3月辞职,准备前往昆明东方语言专科学校任教。

临行前,他委托潘菽教授转告徐冰,请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派卡车拉走他整整一房间的藏书和资料。常任侠得知延安的学校缺少图书,决定把藏书捐赠给“鲁艺”和“抗大”图书馆,聊表心意。

◇1938年,常任侠(右二)与第三厅同事吴作人(左一)、冼星海(左二)、田汉(左三)等合影

学术泰斗

常任侠去云南,也有另外一种说法。

重庆是国民政府所在地,情况复杂,而常任侠喜欢赤膊上阵,经常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这是非常危险的。中共方面出于爱护,希望他去云南,并在那里参加“民盟”和抗敌文协的活动。

东方语言专科学校虽然偏僻,但派系之争仍然严重,最终,常任侠成了牺牲品——他被解聘了。就在这时,印度圣蒂尼克国际大学向他招手,他同意了。不久,抗战胜利,他顺利出国。

从1945年冬天开始,常任侠在印度国际大学任教授,讲授中国文化考古,并与印度学者共同探讨中印艺术因缘。空余时间,他沿着玄奘法师的游踪,实地考察了那烂陀、菩提场、鹿野苑、华氏城等古迹,为他从事印度艺术研究积累了素材。

在印度,常任侠依然保持斗士作风。在李公朴、闻一多被刺杀后,他义愤填膺,多次在公开场合演讲,揭露国民党政府的腐败,赞扬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他的行为激怒了国民党当局。他们派出刺客刺杀他,但因他在演讲时总有人保护,刺客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

1949年,常任侠应周恩来电召回国。踏上祖国那一瞬间,他感慨万千,口占七绝一首:“远离国土久飘零,雪压长松岁几更。初见红旗忽下泪,何人知我此时情。”后来,他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陆续出版了《汉画艺术研究》《中国古典艺术》《中印艺术因缘》《印度阿旃陀石窟艺术》《印度的文明》等著作或译著,奠定了他在中国美术史论界作为东方艺术史家的地位。

“文革”中,常任侠深受迫害。“文革”后,他重新焕发学术青春,相继出版了《印度与东南亚美术发展史》《中国舞蹈史话》《东方艺术丛谈》《常任侠艺术考古论文集》《海上丝绸之路与文化交流》《中国服装史研究》《日本绘画史》《近东与中东的文明》等著作和译著。为中国的东方艺术史研究,特别是中国与印度、日本文化艺术交流史研究作出了开拓性贡献。

1994年,常任侠在90岁诞辰之时,赋诗一首:

炯炯双目九十翁,冰雪历尽得春风。

◇常任侠书法作品

金犬喜吠期新政,玉兔临霄盼大明。

除草未能清秽恶,移山仍欲效愚公。

窗前一树樱花放,伴我幽居吟兴浓。

(癸酉初春述怀,九十翁常任侠)

晚年的常任侠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素食,适当锻炼。有记者询问他的长寿秘诀,他乐呵呵地回答:“坚持走路,基本吃素。心情愉快,思想进步。”

1996年,92岁的常任侠走完了他的一生。

猜你喜欢
中央大学考古艺术
十大考古发现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52
考古出乎意料的几件事
英语世界(2022年9期)2022-10-18 01:10:46
三星堆考古解谜
纸的艺术
1932年中央大学教授索薪事件研究
唐圭璋与中央大学简述
因艺术而生
Coco薇(2016年2期)2016-03-22 16:58:59
艺术之手
读者(2016年7期)2016-03-11 12:14:36
从学人刊物看学人谱系
现代出版(2015年3期)2015-07-01 03:31:43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