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炎钊
评剧是我流传于中国北方的一个戏曲剧种,是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发源于清朝末年中国京东唐山一带,中华民国时期北京改名北平,使得“平腔梆子”的简称和京剧因政治因素而改换的新名称“平剧”“平戏”混淆,成兆才于是在建议下把“平腔梆子”的简称改为“评剧”“评戏”,这个名称就此确立,直到现在。
评剧早期叫“蹦蹦戏”,也叫“落子戏”,又有“平腔梆子戏”“唐山落子”“奉天落子”“平戏”。起源于冀东民歌,胚胎孕育于莲花落。它是广取博采,融化吸收京剧、二人转、乐亭大鼓等部分唱腔不断改革、创新发展而来的。先是在河北农村流行,后进入唐山,20世纪20年代左右流行于东北地区。现在评剧仍在华北、东北一带流行,主要演职人员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及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
评剧的行当因评剧历史较短,又受剧目题材的局限,所以没有像京、梆大剧种那样具有驾驭反映帝王将相生活和政治斗争、军事斗争重大内容的能力,多以反映农民阶层、市民阶层、下层官吏的生活为主。因此,早期评剧以旦角为主,小丑、小生居其次,老生、花脸各行均处于从属地位。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新编历史故事戏和新编现代戏不断增多,各行当,特别是小生、老生、净行的表演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最终发展成青衣、花旦、老旦、彩旦、小生、老生、花脸、小花脸等行当齐全的大剧种,但仍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
评剧最为著名的剧目是该剧种第一个剧作家成兆才于1919年写的《杨三姐告状》,另外有《小借年》《小姑贤》《马寡妇开店》,还有《秦香莲》《刘巧儿》、《花为媒》《茶瓶计》《对花枪》《牧羊圈》《小女婿》《刘伶醉酒》等。改革开发放以后,评剧剧作家又创作了《夺印》《金沙江畔》《疙瘩屯》《我那呼兰河》《高山下的花环》《评剧皇后》《成兆才》等。
评剧的早期艺术家们成兆才、月明珠、花莲舫、李金顺、筱桂花、金开芳、碧莲花、花月仙、刘翠霞、鲜灵霞、爱莲君、喜彩莲等为评剧的革新和发展做出毕生的贡献。评剧原分为东路和西路两派,今天盛行的是东路,流行于华北和东北,在南方也有广大观众。东路评剧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有代表性的流派。
以白玉霜、小白玉霜、小玉霜、刘萍、王冠丽为代表的白派,演唱风格典雅大气,唱腔低回婉转,身段优美端庄,代表剧目有《秦香莲》《马寡妇开店》《珍珠衫》《海棠红》等;以新凤霞、古文月、戴岳琴、刘秀荣、王丽京、高闯为代表的新派,新派艺术在众多的评剧流派中标新立异、独树一帜,艺术特点为鼻腔共鸣、特有的疙瘩腔和吐字归韵,代表剧目有《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乾坤带》等;以韩少云、冯玉萍、宋丽为代表的韩派,韩派艺术风格朴实、细腻、优美、大方,唱腔刚柔相济、行腔委婉、韵味醇厚,代表剧目有《小女婿》《小二黑结婚》《家》《人面桃花》等;以花淑兰、冯玉萍、吴丹阳、曾昭娟、张秀云为代表的花派,唱腔高亢、脆亮,演唱突出表现在高腔、疙瘩腔、滑音、装饰音的运用上,花腔在高音区行绕,听起来坚实有力,又华丽跳荡,代表剧目有《茶瓶计》《牧羊卷》《谢瑶环》《黛诺》等;以筱俊亭、筱佩茹、新少敏、小筱俊亭、王晓萍等为代表的筱派,演唱风格低回婉转,刚柔兼备,兼用腭腔擞腔做声腔装饰,腭音富有弹力,垛板棱角清晰,音乐节奏变化绚丽多彩,有珠落玉盘之美感,代表剧目有《对花枪》《打金枝》《杨八姐游春》等。
以上流派以旦角为主,从事评剧艺术的男性艺术家们也在积极探索男角在评剧艺术中的作用,从表演艺术到作品创作而逐步形成了几个流派。
以魏荣元、高金元、孙路阳为代表的魏派,魏荣元创始了评剧花脸行当,塑造了众多舞台艺术形象,他根据评剧声腔结构的内在联系,采取“越调”的调门,找到了解决男声唱腔的途径,结束了数十年评剧男声唱腔发展缓慢的局面,为评剧声腔的丰富和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魏派艺术粗犷奔放,节奏鲜明,还兼有婉转深沉的特点,代表剧目有《包公三勘蝴蝶梦》《包公赔情》《夺印》《钟离剑》等。以张德福、齐建波、冯子洋为代表的张派,艺术风格为“大甩腔”“男声反调”“板式多样化”“男女同度不同唱法”,代表剧目有《杨乃武与小白菜》、《锯碗丁》《高山下的花环》等。以马泰、李维铨、张彦春为代表的马派,艺术特点是根据人物的思想和剧情的需要,创作演唱了评剧男声“反调大慢板”等新的板式,扮相俊美,嗓音宽亮圆甜,念白保持朗诵状态又极富生活口语化,代表剧目有《借当》《小借年》《野火春风斗古城》等。
评剧的艺术特点是以唱功见长,吐字清楚,唱词浅显易懂,演唱明白如诉,表演生活气息浓厚,有亲切的民间甚至民俗味道,保留了民间小戏活泼自由、生活气息浓厚的特点,最善于表现当代人民生活,因此城市和乡村都有大量观众。
评剧唱腔是板腔体,有慢板、二六板、垛板和散板等多种板式。建国后,评剧音乐、唱腔、表演的革新取得显着成就,特别是改变了男角唱腔过于贫乏的弊病,男声唱腔有了新的创造。
评剧的剧本多以反映下层官吏、市民阶层、农民阶层的生活为主,文字实属民间通俗语言,生动感人,唱腔念白口语化,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朴实无华、做派逼真,没有“程式化”的套子,艺人可以自由发挥,各展己长。评剧发展至今,已成为盛行华北、东北,流传于南方的一些省份,影响较大的全国性剧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