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城之桂林《力报》研究

2019-11-12 14:40杨斯淇
鸭绿江 2019年12期
关键词:建国创刊桂林

杨斯淇

抗战时期,由于国民党的一系列压迫,日本侵略军的步步紧逼,迫使我国的文化中心自20世纪初开始就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南移。许多作家、学者以及出版机构等文化单位不得不一路南下,从最初的北平迁孤岛上海,撤离至武汉、广州。1938年,武汉、广州相继失守,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这不得不让这些文人、学者考虑再次转移。由于中原地区早已被日军占领,在选择较武汉、广州更近的“安全之地”除了香港外,部分文化人士便将目光转向当时政治氛围相对宽松的桂林。学者、作家甚至出版机构的大量涌入,为桂林的文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在这种情况下,文人渐渐影响着当时桂林的文学风气,抗战的主题对城市的文化也起了重要的导向作用,自此桂林在这一时期成就了抗战文化城,桂林《力报》就此诞生。

1936年9月15日《力报》在湖南长沙创办,后因一场大火而搬迁至湖南邵阳。随后由于人员内部分化,邵阳《力报》一分为三,张稚琴、欧阳敏讷创办桂林《力报》。桂林《力报》创刊于1940年3月,1945年因为桂林沦陷而停刊,创办的时间虽只有五年,但却是综合型报刊,内蕴颇丰,其内容从文学到时事政治,包罗甚广。

一、创刊始末

桂林《力报》作为当时桂林四大报纸(其余三个分别是《救亡日报》《扫荡报》《广西日报》)中唯一的纯粹民营报纸,它的创刊阻力重重。其发行人张稚琴在桂林《力报》创刊三周年的赘词中曾说:“在艰难中诞生,在艰苦中成长。”看得出桂林《力报》的创刊与发展一直都是筚路蓝缕、艰辛万苦。

1.移迁桂林

张稚琴、欧阳敏讷等人最初一直在邵阳《力报》工作,后来由于人员内部分化,加之湖南政府主席薛岳以“言论荒渗,内部复杂”等莫须有的罪名拘捕邵阳《力报》的主要编辑,邵阳《力报》一分为三。由于桂林市抗战后方,文化氛围相对宽松,张稚琴、欧阳敏讷等人便计划赴桂办报。

在桂林《力报》创刊之初,由于当时张稚琴手头拮据,在战时支撑一家报刊困难重重。同行间的激烈竞争、资源经费的短缺等问题让张稚琴一时之间难以找到合适的印刷厂。在不懈努力之下,张稚琴“在距离桂林市区六、七里路的社公岩边上,造了一幢用树皮盖顶的房子,购置了铜模、铅字、印刷机,以及油墨纸张等等,披荆斩棘,作了不少努力。”印刷厂地点的确定为《力报》的诞生提供了必要条件。1940年3月10日桂林《力报》,这个独特的民营报刊正式创刊。

2.办报宗旨

在抗战的前期和中期,面对日本侵略者的挑衅和血腥,全国人民都高喊着抗战救亡的口号,文化界更是通过以“笔墨纸砚”的方式来引导当时的社会舆论。桂林《力报》作为一家纯粹的民营报刊更是以反应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出发,为民众发声。

当时广西所有的报刊所聚集的中心议题都和“抗战”相关。桂林《力报》在发刊词中提出“抗战建国”的宗旨,此后它都围绕着这一主旨进行作品的创作与刊登。“抗战乃建国之前提,建国为抗战之成果,非抗战无以树立建国之始基,非建国无以收抗战之实效。而每一位文化工作者,尤其应当竭其智能,英勇迈进。故而发集同人,创刊本报,俾能肩负起重任。”这段发刊词体现了桂林《力报》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坚决维护祖国和平,承担抗战建国的责任。此后,直至桂林《力报》被迫解散,它所呈现的内容都与抗战建国密切相关。

二、价值意义

桂林《力报》常常以尖锐有力的言论分析时局,引起社会对时事的高度关注。它的这些言辞让全国人民凝聚在一起,为桂林乃至整个中国在对日的文化斗争上起着重要影响。

1.分析形势

桂林《力报》在关于抗战议题的文章方面很大部分是剖析日本的隐藏罪行。“日本侵略者曾经化去多量心血,使出最大的力气,玩弄一大串丑恶的外交戏法,企图借此引诱或威胁欧洲列强站到日本那一边去。日本注定了日本外交的命运,只有彻底的失败。”在对形势分析方面《力报》也是十分敏锐但凡关于日本的行动,不论大小,工作人员都会探个究竟。1940年5月,日本与汪精卫政府勾结设立大昌公司。虽然官商同日军勾结在当时简直不值一提,但《力报》却将目光锁定此案件,暗中调查。并在隔天对此事刊登在头天版面上进行批判,还总结了日本的经济掠夺六种方式:“暴力窃取、垄断、收买合并、利用汉奸资本、大量倾销。”

此外,桂林《力报》还常常分析抗战局势并进行热评。见解独到、语言犀利,让人民了解国情。1940年,日军的狂轰滥炸让国民人心惶惶。桂林《力报》立刻呼吁全国人民:“但以目前情形而论,我们也应当特别警戒,针对着敌寇这一种企图,我们请全国同胞要更加团结,坚持抗战。同时,从速疏散个大都市的人民,使空袭损害减小到最低程度,积极加强航空建设,建立强大的空军,才能使敌寇此种梦想永远无实现的可能。”可以看出,桂林《力报》不论是在分析局势、宣传观点还是动员群众积极应对种种敌情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2.号召抗战

抗战时期,“新闻救国”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界的最强音,对于报刊出版行业也不例外,在整个抗战过程中,新闻报刊一直充当着“指挥员”的角色,引导着当时的社会舆论走向,控制着人民大众的抗战情绪。由于报刊的重要时效性和舆论引导性等优势,报纸行业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发展的愈发蓬勃,许多报刊都在战火中诞生,桂林《力报》也不例外。

《力报》则刊载大量的反映时局的作品,不断呼应“抗口”的主题,号召更多的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战斗中。不难看出,呐喊、呼吁等最强音常常出现在桂林《力报》上,对于动员人民群众加入抗战队伍,其编者们一直竭尽全力,宣传感召。可以看到,桂林《力报》通过舆论力量努力为抗战救国尽自己的最大力量,它以其自身敏锐的洞察力,在中日的“文化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桂林《力报》从办刊的宗旨到具体作品创作刊登、时政选刊始终围绕着抗战救亡为主题,为中国抗战文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虽然,桂林《力报》在现代报业发展长河中仅仅算作一颗细沙,微不足道,但它始终心系国家,对当时的政治文化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促进了文学的多元化发展,在强调文学的政治理想的同时也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规律,为抗战桂林文化城的研究重要价值。

注释:

①张稚琴.桂林日报三周年赘词[N].桂林日报,1943-03-10.

②王熙章. 张稚琴、冯英子的办报之路[J].人才开发,2010-04.

③张稚琴.桂林日报创刊词[N].桂林日报,1940-03-10.

④日本外交的失败[N].桂林力报,1940-05-02.

⑤加紧敌人的经济掠夺[N].桂林力报,1940-05-07.

⑥用什么回答轰炸[N].桂林力报,1940-06-14.

猜你喜欢
建国创刊桂林
桂林行
Flow separation control over an airfoil using continuous alternating current plasma actuator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创刊40周年抒怀
1994:创刊
创刊寄语
桂林游
居住桂林很潇洒
Yarn Quality Prediction and Diagnosis Based on Rough Set and Knowledge-Based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庆祝《烹调知识》创刊二十周年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