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泽平
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人们在参与网络活动之中逐渐诞生的一种全新的语言形式。人们在参与网络活动之中,为了能够使网上聊天交际的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而采取的一种语言优化方式,这种语言方式的形式较为简洁,语言的内涵较为形象和鲜明。我们也可以将新时代网络语言理解成一种在网络环境之中诞生的方言,其中包括了数字型网络语言,比如说886(拜拜了),7878(去吧去吧)等,也包含了谐音型网络语言,比如说“dang”代表了下载,也包含了字母型网络语言,比如MM代表妹妹,GG代表哥哥等。另外,在近几年,也逐渐出现了符号性网络语言和新造类网络语言,包括用0.0表示惊讶,用QAQ表示伤心等。
网络语言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我国很多汉语言文学的专家和学者也对网络语言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网络语言规模的不断扩大也受到了我国教育界和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甚至直接产生了一门网络语言学专业。从这方面来看,网络语言的不断发展,对于整个社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网络语言与社会文化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而语言研究之中最为热门的内容也是网络语言。虽然说网络语言学专业是一个较为新颖的课程体系,理论系统和研究方式仍然不够健全,然而从深层的角度来看,网络语言也对汉语言文学的全面发展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我国目前的网络环境已经得到了规范,网络语言的发展也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语言系统,其传播途径是网络,传播主体为网民,而在这个语言体系之中,没有任何人能够对语言体系进行管理和控制,任何人都能够表达自身的想法,并创造符合自身理念的词汇,只要这个词汇与其他人的理念相符,就会迅速的传播到网上,然后辐射到现实生活之中,进而形成丰富的汉语言体系,为汉语言文学的创新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从汉字的发展来说,其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完善的文字系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变迁和审美情趣的改变,而网络语言的发展也能够通过图片、声音等方式来表现当代网民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比如说在网络语言之中,“囧”字的意义就得到了拓展,而人们在频繁使用囧字时,不由自主的愿意对中国古汉字进行研究,并挖掘出更多内涵丰富的生僻字和古汉字,这对于我国汉语言文学的全面发展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每次在发掘到一个形象生动地汉字时,都会引发一阵全网民的狂欢,网友会愿意通过再创造的方式来致敬我国的民族文化。而网友们根据文字的形象也会赋予汉字全新的内涵,使文字表达的方式更加形象与直观,让网络成为载体,满足年轻网友对个性化的追求,同时也为网络语言赋予相应的特色。然而这里要注意的是,网络语言规模的扩大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也有着一定的消极影响,容易使文字的使用产生混乱,让文字的原本内涵无法得到传承和有效的应用。这也就要求了我国相应的部门能够加强对网络语言使用情况的监管,制定相应的规范,为新时代网络语言的发展注入更加正面的机制,从而使网络语言能够为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另外,语言作为文化交流最终要的媒介也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广泛关注。在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今天,人们对汉语言文学的发展情况也更加重视,很多国家都开始积极的学习汉语,不断体会中国文化之中存在的魅力。而在网络语言不断发展的基础上,要求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语言对于汉语言文学发展造成的积极影响,不断规避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带来的消极影响,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和国际化的发展。相应的专家与学者应该从网络语言本身的特点出发,为汉语言文学发展注入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并不断提升汉语言文学的影响力和影响范围,从而实现汉语言文学进一步的突破。
综上所述,在新时代,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发展能够造成较为深远的影响,不仅有着较为积极的一面,也有着消极的一面。而我们应该在当前的语言环境之下,使网络语言能够成为信息化时代信息交流和思想交流的工具,为汉语言文学的继承与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条件。同时也要注意规避网络语言对汉语言文学带来的消极影响,使汉语言文学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能够得到不断传承,使汉语言文学能够更好的适应这个社会,从而使其能够满足汉语言文学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