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莉
美术校本课程开发是利用本地现有的资源,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且较为复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一定的模块体系中进行学习。相对于普通的美术教材,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知识较为系统,有利于学生进行建构核心知识。本次研究笔者对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落实提出了几点自己的见解,供参考。
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及文化理解是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我们在进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中要紧密围绕这五个核心素养,根据校本课程的特点将校内外资源进行挖掘,在开发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校本课程的实操性。另外在进行课程开发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进行美术校本课程大纲的设计。例如在《手工剪纸》校本课程中,在开发是要先确定好此校本课程适用哪一阶段的学生、所需要的学时;第二是要将这一课程分成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课程简介”主要是对手工剪纸校本课程的内容进行阐述说明;第二部分为“课程总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主要是基于核心素养对手工剪纸校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说明。并且要着重阐述这一课程的文化价值和审美方向。第三部分为“课程内容规划”,这一部分可以采用流程图集中展示手工剪纸校本课程实践的过程;第四部分“实践过程”为手工剪纸校本课程进行教学的关键内容,这一过程可以分为“实践目标”、“实践步骤”以及“实践建议”三个内容;第五部分是“课程评价”,即对此课程的教学实施设置评价标准;第六部分则为“效果评价”,即对此课程的教学效果设置评价标准。
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都是统一设立及制定,而校本课程则是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的特长、学校现有的资源开设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美术课堂中,教师要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不仅要对校本课程知识与技能进行讲解,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及实践能力,形成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学习素材,但是因为不适合放进美术课堂学习,所以在校本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组织学生参观画展、博物馆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工作坊等地进行学习参观,让学生在实际的文化情景中去感受艺术的美,体会文化特色,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学生的观念中,小学美术课不是考试要考的科目,上课也只是画一画、动手做一做,这些知识并没有实际的用处。学生之所以会有这些观念,是因为他们并没有学以致用,没有感受到美术的实际应用价值。因此在校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开发的学习和探究空间,注重培养学生活学活用的学习思维和习惯,让他们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在这一个将所学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美术知识的应用价值和学习意义,还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另外,在美术校本课程中的学习材料应来源于我们的生活,比如说卷纸芯、树枝、落叶以及各种家乡特色材料等,在学生的创作中采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材料,不仅让作品更出彩具有生活气息还响应环保政策。比如说在手工课上,让学生利用树枝、落叶等材料制作一副风景图等。
在美术校本课程中,不仅要注重让学生在情景式中学习,还要注重让学生在情景式中进行对问题的发现、探索以及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给学生布置具体的学习任务或者学习课题,让学生去进行自主探究,去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通过这样一个学习过程,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对于提升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也有促进作用。
在提倡培养核心素养的大背景下,美术学科也应紧跟课程改革的脚步,进行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在美术校本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图像识别、美术表现、审美态度、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理解五项美术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