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艺理论的历史传承与时代创新

2019-11-12 10:41
鸭绿江 2019年20期
关键词:文艺工作者文艺中华民族

黄 丽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已经进入新时代发展阶段,文艺建设也相应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文艺发展繁荣的实践,分析文艺发展的本质、方向、思路,创造性地回答了新时代文艺发展一系列根本性问题,形成了当代文艺理论,为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代文艺理论有着丰富科学内涵和鲜明现实特征,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是当代文艺理论基本现实特征之一,体现着文艺思想务实之根、辩证之范,切实指导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精神美好成分需求为目标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工作,推进文化强国的梦想实现。

一、历史传承性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五千年永续发展的精神命脉,是推进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主张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列为国家强盛的精神力量。文艺是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文艺在文化传承过程中理应以延续民族精神基因为己任,培育民族审美心理,突出民族文化历史传承性,形成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审美理念,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重要风向标,推进国家富强和民族兴盛。

文艺建设突出传统文化历史的传承性,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因子传承光大。文化是国家发展、民族生存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强大奋进的精神,谱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展示着强盛美好的未来。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理应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牢牢把握中华民族发展史的实质,充分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观照世界的人文理念,从富饶瑰丽的传统文化宝库里提取创作精华,传承灿烂的中华文明,呵护和创造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

文艺建设突出传统文化哲理的传承性,将蕴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丰富哲理充分发挥出来。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其中“天人合一”理念是传统文化核心哲理内容,是祖先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文艺哲理性传承理应体现在“天人合一”的关系上,遵循“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审美法则,使其表现不仅是思想意义上的传承,而且是状态意义上的发展,构成文艺传承传统文化的哲理性核心内容,永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思想生机活力。

文艺建设应突出传统文化精神的传承性,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是一个最富有精神的民族,在漫长社会历史发展史中形成了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体现了人民的生活方式、理想信仰、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支撑和动力,是中华民族最本质、最集中的传统文化,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民族之魂。文艺的发展就要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汲取传统文化精髓,创作出负有中国精神的时代作品,引领各族人民为实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二、时代创新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文艺建设不仅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而且不断进行文艺创新。当代文艺建设,历经几代人不懈努力,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步入了崭新发展阶段。总结文艺建设经验,根本一条就是,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思想彻底贯穿于文艺发展的整个过程之中。

发展文艺事业,就要将文艺创新之根深植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实质上是人民实践,人民是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创造者和社会建设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总结概括了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的实践经验,十分重视文艺理论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推上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在这一新的发展阶段,文艺工作者就要植根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与根本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在实践中文艺的每一个思想每一个观点都要自觉维护人民利益,体现出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思想,是我们党领导的文艺事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发展文艺事业,就要将文艺创新之魂深耕于中国精神书写之中。何为文艺创新之魂?歌颂民族精神,讴歌时代精神,即为文艺创新之魂。文艺创新必须高扬中国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拥有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文艺作为彰显精神力量的时代标杆,必须吹响时代前进号角,引领民族奋进创新的时代风气。文艺工作者必须牢记自己神圣职责,在文艺实践中大力讴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融汇到创作中去,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价值目标,凝聚兴邦之力、强国之魂,引导人们崇善尊美,以向上和向善的审美方式去追求和实现幸福美好生活,提升中华民族审美精神境界。书写中国精神,重在推出更多时代精品力作。一个时代的文艺是否得以顺畅发展,主要标准是能否产生出合乎时代发展需求的伟大作品。面对新时代要求,文艺工作者当担以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恪守德艺双馨的职业操守,秉持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创作出合乎时代发展需求的精品力作。

三、历史传承性和时代创新性的辩证统一

每一个时代文艺工作者在创作时虽然所反映的是他所处的时代生活,但是都不同程度以历史经验为创作量尺,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基础上框架作品审美维度,以达到实现人类艺术发展连续性创新之目的。新时代发展,对文艺的传承与创新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此,文艺工作者就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作出富有浓厚芳香民族气息的时代精品力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应有贡献。

文艺传承就是对“传统”理念的认同,是文艺生成和发展的基本存在方式。文艺只有传承,成果才能积累,才能在此积累上拉开新一轮实践,开始新一层次创新,文艺才会有新意义上的生成和发展。文艺工作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创新,就要对民族历史与未来负责,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传扬正确的传统审美精神,彰显优秀传统文艺富有生机的魅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开创文化强国新局面。

文艺创新就是对传统文艺进行变革、更新、改变、创造、发明,是文化发展实践的内在要求,是文艺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文化强国根本所在。新时代,文艺创新就应侧重提升文艺原创力,凝聚民族力量,永葆民族生命力。文艺工作者立足传统传承,善于把握历史文脉,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积累,守正创新,实现自我革新;注重新时代文艺思想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价值导向,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切合新时代人民精神需求,引领民族奋发向上精神,启迪大众时代审美风尚,创作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

实践是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创造,不断创新,文艺实践也如此。社会存在以目的性而存在,文艺传承以其创新为目的,将其有用因子经过改造创新而传承下去,以之左右现实,影响未来。文艺传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文艺创新的过程。传承与创新是文艺发展的双腿,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文艺传承,是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但是,仅仅靠“转化”,对社会发展而言是行不通的,它就失去生机活力,文艺实践必须坚持“创新与发展”。“创新与发展”是文艺生命力的脉搏,是传统文化得以传承的精神动力,是对历史发展的担当,是对时代前行的负责。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步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必须承担文艺“传承与创新”的历史责任和时代使命,努力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新境界。

结语

文艺创新是在传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艺工作者在进行文艺实践中要正确处理文艺“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关系,促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因子融汇入当代文化发展洪流,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建设中的一员,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

猜你喜欢
文艺工作者文艺中华民族
1942,文艺之春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文艺范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