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蔓延,高校课堂中“互联网”的身影随处可见。本文以高校基础日语课堂为例,通过对基础日语课堂现状的分析,结合“互联网+”教学模式的优势,对“互联网+”教学在高校基础日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进行详细分析,并结合教学实际加以阐释。
目前“互联网+”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互联网+”凭借自身优势为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契机,高校日语课堂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的教学方式,不仅如此“互联网+”教学方式对传统的基础日语教学方式进行改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基础日语教学效率。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加紧密,与此同时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对日语人才需求量激增,高校开始注重对日语人才的培养。但是传统的日语教学模式存在弊端,教学只能停留在表面,学生只会使用基础日语,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日常交流。例如,教师在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对于多媒体教学使用较少,情景教学法几乎沦为形式主义,长此以往学生对日语的学习兴趣逐渐降低,严重阻碍了日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当前高校日语教学中教师对日语五十音这类的基础知识采用照本宣科式教学,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训练,学生对日语停留在“读”这一层面,“听、说、写”的能力遭到弱化。不仅如此,高校日语教学缺乏交流,教学只限于学校内部,少与其他学校及社会团体交流经验,很难在原有教学基础上进行创新,教学内容一成不变教学手段老化过时,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产生消极影响。高校基础日语课堂的吸引力逐渐降低,长此以往教师失去了对教学手段的创新意识,传统教學方法长期固化高校日语的发展,日语教学成为形式主义,降低日语人才培养率。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是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对互联网的使用,丰富教学方式,对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冲击,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教师的教学质量。“互联网+”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增强了课堂的互动性,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保证其能够对学习的新知识在最快时间内化吸收。在传统教学方式面前,“互联网+”教学展现出强大的自身优势,全方位多角度提升教学效率。例如,“互联网+”教学具有强大的开放性,学生可通过互联网及时的获取最新信息,实现教学与社会发展同步。在高校日语教学中学生可利用互联网接受最新的日语发音,掌握日语研究的学术界动态,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具有显著效果。“互联网+”教学能够将语言教学与时事政治、生活见闻相结合,帮助日语教学生活化,解除书面日语对学生的限制。
不仅如此,“互联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主要是因为该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蔓延至课前课后,以视频或其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预习及复习工作。由于现今学生对互联网依赖性高,通过互联网进行预习及复习能够弱化他们的抵触心理,使其学习自主性逐渐提高。现如今各高校加强了教学交流及学术资源分享,学生在通过互联网学习时可登陆学校的资源共享平台,通过平台与其他高校的学生进行交流,除此之外还可与其他高校的教师进行学术请教,在相互的交流与学习中,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成功打造线上日语语言环境,进而提高日语的掌握能力。
3.1 “抛砖引玉”式教学
在基础日语教学前,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复习,将复习任务以视频的形式发送给学生。视频可对课堂内容进行大致解说,降低学生对新内容的畏难心理与抵触情绪,其内容也可是学生的学前准备,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自主搜索相关内容,对课堂内容进行简单整理归纳,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提升了学习效率。例如,在学习“动词连用形+ます”语法知识时,教师在课前的预习视频中可用日语的日常用语和学生进行互动,增加学生对日语日常用语的利用率。视频中教师可以全程使用日语,并要求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翻译,将翻译内容记录好同预习任务一起上交。本课的预习任务是要求学生创作40词以上的日语对话,对话涉及到生僻词汇可借助电脑或词典查询,对话内容必须保持原创,学生进行对话设计符合本课的教学目标,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日语中的连动词、自动词及他动词的理解与运用。学生对话设计完毕,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将对话读出并录制视频发送给教师,并通过学生的语言熟练度设计教学环节,可对学生情况进行归纳划分,针对具体情况设计符合学生需要的教学环节,提升他们对日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通过对学生课前时间的开发,加强对学生情况的了解,在课堂上能够更快速的引出所学内容,缩短了他们对新内容的适应时间,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通过长期的课前自主学习训练,可以逐渐提升学生日语学习能力,增强其对日语的自信心。并且教师利用课前时间教学,延长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为教学重难点内容准备充足的讲解时间,能够给学生当堂吸收新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2 “角色互换”式引导
所谓角色互换就是在课堂中将教师与学生的角色进行互换,颠覆传统的教学地位,将学生真正的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顺应当前他们的发展需要。例如,在学习形容词一课时,教师课前向学生发放任务,要求其用日语描写自己的家乡,文章语言优美字数在200字以上。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邀请学生朗读所写文章,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语言表达情况及形容词的运用能力做出评价,适当的鼓励学生,以便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每一位学生都要将自己的文章进行朗读分享,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日语使用环境。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课前预习情况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预习工作的重视程度,总结完毕需对课堂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在该过程中,结合多媒体,确保每个知识点有配套相应的练习题,并通过课件的形式展示,带领学生一起作答。另外,应将教学重点在日语中的应用频率做出统计,以图表的形式清晰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充分体现“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的优势。
讲解过程中以现场朗读情况为案例,提高对课堂重点内容的重视度。教师讲解完毕进行角色互换,结合所学内容以朗读的文章为材料,从语法角度对文章展开分析,这一环节能够夯实对新内容的理解,不仅如此其他学生又增加一次学习机会。每次的文章分析都是一次巩固提升,真正实现了课堂角色的互换,师生角色的互换提升了课堂的体验感。通过课堂角色的互换,可以从不同角度理解所学内容,降低了日语在学生心中的难度,与此同时赋予教学更多模式,提升教学效率。
3.3 “总结延伸”式复习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优点不仅体现在课前及课堂,在课后复习中也发挥巨大作用。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后作业模式,利用微视频组织同步复习,微视频主要内容围绕课堂重点内容,以类型题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回顾完毕将微视频中例题答案发送给教师,教师根据答题反馈情况判断是否掌握所学内容,实现教师对教学效率的严密监控。教师还可开发利用课后时间组织“日语口语竞赛”,每位学生自成一组,独立准备口语发言稿,发言稿主题自拟,要求发言稿中要运用所学知识,口语竞赛进行排名并对前三名进行奖励。口语竞赛的准备环节中可以使用互联网查询资料,在对所学知识高度总结的基础上结合互联网查询以口语竞赛的方式进行自我展示,口语竞赛激发表现欲的同时强化了对所学知识熟练掌握。教师通过延伸课堂教学,强化自主与独立总结知识能力,提升日语综合水平。
“互联网+”的教学模式为高校基础日语课堂带来新的转机,改变了日语的原有形象,为教师提供了科学的教学方法。此外,该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教师可根据班级平均日语水平准备教学,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与此同时教学方式的改变赋予了日语课堂新的活力,提升了高校日语的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中原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