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将民俗文化渗透初中语文教学

2019-11-11 14:14郑佛洪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2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郑佛洪

【摘 要】我国有着几千年的文化背景,民俗民风。这些文化都是靠着我们中华儿女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现在很多青少年受到互联网的冲击,被国外文化熏陶,已经淡忘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必须要让学生从小接受民俗民风的熏陶。初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民族文化和民俗民风的知识,通过语文课堂教学将这些文化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让他们爱上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不再崇洋媚外。将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民俗民风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246-01

一、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我国地大物博拥有五十六个民族,东西南北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风土人情,民俗文化。弘扬并传承这些民族民俗文化是每个中华人民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初中语文的教学材料中包含了许多民俗文化,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教育能培养学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同时培养学生博大的民族情怀。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古代诗、词、文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传统文化,这些都是我们对青少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珍贵资料。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古代文化中关于舍生取义、尽忠职守等方面的道理。古为今用,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学生领会吸收我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丰富充实自己。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安贫乐道的节操……这些名言警语无不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深刻的哲理。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民俗民风,为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传播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方便。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课本知识了解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了解民间风俗的丰富内涵。学生还可以通过调查家乡的风俗民情,感受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语文教学的渗透,可以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学生在学习民族民俗文化的同时可以直接感受到汉语言以及中华文化的魅力。而且能够通过不同形式的表达方式直接进行情感和意愿的交流。可见,我国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渗透,是增强学生文化意识和文化自信的窗口和平台,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需要,也是青少年努力的方向之一。

二、目前传统文化民俗民风的教育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外许多民俗文化大量涌入我国。互联网上铺天盖地的外来民俗民风备受亲少年的追捧。一些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在青少年中逐渐流行起来。初中生因为年纪比较小,身心发育都不完全,容易分不清哪些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民风,哪些是外来的名族文化。长此以往,我国的民俗民风容易被忽视。我国有许多传统文化的节日例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等等。而这些节日在很多学生眼里就是可以放假休息。节日里面含义,背后的故事很少学生知道。所以,通过语文教学,把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渗透到学生思想中,让学生感受到民俗文化独特的美感。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还能将我国的民族文化、民风民俗一代一代的继续传承下去。

三、将传统文化民俗民风渗透进初中语文教学的策略

1.通过教材渗透。

初中语文教材的编订和设置都是以专家们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为基础,逐步完成的,里面包含了许多我国的名族文化,也有各民族地区的风俗人情。深挖教材,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目标,将教材里面的民俗故事分享给学生。例如教师可以在导学的时候将本节课涉及到的民族文化或民俗民风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快的融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还能让学生了解到本节课所涉及的民俗民风。

2.利用情境教学营造氛围。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各种资料片营造民俗文化学习氛围,以此来弘扬传统文化,了解民俗民风。请学生在课前搜集相关的民俗资料,课堂中给其他同学进行分享。通过这种沟通交流的形式,也能把民俗文化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

3.通过实践活动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实践活动,教师还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来渗透民俗文化。

例如:以民族文化或民俗民风为主题开展一次《爱我中华》的演讲比赛,演讲之前做准备工作时,学生就会花心思去搜集相关的资料,资料的搜集整理中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可以以民族文化或民俗民风为主题开展一次角色扮演的音乐活动《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每个学生扮演一个自己喜爱的少数民族,然后分小组进行歌舞、小品或者情景剧的表演。活动准备的前期,学生一定会花心思去了解五十六个少数民族的特点。通过前期的准备和节目的表演,学生就会了解到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特色,也有各自的民俗民风。班上如果有少数民族的同学,或者有外地的同学,老师还可以请他们来介绍自己民族或者自己地区的一些民俗文化上的特点。比如不同的地区的人有不同方言,不同地区的人吃早餐的习惯不一样等等。尽量用一下跟学生日常生活有关的事件来带动学生对民俗民风的兴趣。

4.关注自己的传统节日。

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也有很多传统的节日。例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春节等等。每一个传统节日的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每一个传统的节日也有独特的风俗习惯。比如:端午节有许多个名字,有的地方叫龙舟节,有的地方叫重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民间广为流传的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在端午节的时候老百姓都会包粽子,不同地方的粽子不仅外形不一样,连粽子里面包的内容也不一样。有三角形的粽子,有长方形的粽子,有肉馅的粽子,也有豆沙馅的粽子。不同形状和内陷的粽子都代表了当地的民俗文化。比如情人节,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情人节,并且我们的情人节背后还有一个凄美浪漫的民间故事。还有中秋节的月饼,元宵的汤圆等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一种饮食文化,并且全国各地还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特色。通过这些节日的关注,让学生们对我们的民族民俗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不但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最重要的是能把中国几千年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总之,传统文化民俗民风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精髓,不能丢弃。通过语文教学进行渗透,既能增加学生的见识,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能丰富教师课堂的教学形式,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鄧刚河,王玉红.试分析中学语文教学中民俗文化的渗透[J].中国培训,2015(12X).

[2]王定华.中小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提升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5(9):59-61.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