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玮玮
【摘 要】“语文”一词产生于19世纪末,是“国语”和“国文”的合称,“语”指的是口头语言,“文”指的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就是“语文”。小学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语文素养又包括了语文能力、语言积累、学习方法、习惯、态度、思想感情、审美情趣、品德修养诸多方面。在此,我作为一名刚入基层的新教师,结合自己两年的教学情况,谈谈我对小学阶段中“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认识。
【关键词】语文教学;听;说;读;写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22-0192-02
一、理解“听、说、读、写”四种能力
作为语文教师最要清楚语文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要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并理解语言的能力,且要达到精确地使用祖国的语言和文字去为自己、为社会而服务。其中“理解语言能力”一词可以通俗地说就是:接受语言信息的能力。人最直接地获取外在信息的手段是通过先天的生理器官——耳朵、嘴来实现的,也就是我们在语文课堂种向学生强调的“听”和“读”。再利用听、读所获取信息,然后再对信息进行加工、提炼,对有利用价值的信息进行自我消化、储存以及对外传达。其中,传达信息的主要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用嘴来表达的“说”,另一种就是通过手来表达“写”。
二、“听、说、读、写”综合能力的重要性
正常人在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时最先学会听,然后会说,再到读和写。在生活中我们会看到,一个不善于倾听或者说听懂别人说话的人,其读、说、写能力自然不会高。在小学课堂中,学生听懂老师的话是获取知识的最直接的途径。会听,听懂,才会阐述,也就是我们强调的“说”。而在当今这个工作节奏高效化、生活内容社交化、科技发展高速化的大环境下,小学生毕业后具备高素质的说话能力有助于其步入社会后适应政治、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交往需要。所以说,小学课堂中,师生之间的“说”和“听”,都是相互的,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活动。教师重视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以及思维反应能力,更有助于从小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为日后高年级教学活动中的“读”和“写”打好基础。而俗话又说的好“读诗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一种更高级的智力活动,也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种复杂的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人在学习、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学生通过“读”去理解文字、积累知识,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己日后的写作水平。总而言之,四项综合能力“听、说、读、写”是彼此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贯穿整个教学活动。
三、“听、说、读、写”综合能力在小学阶段的培养
1.“听”是根本,教学活动以此展开。
人在学话时首先接触到的是“听”,从最初的听准字音,到听出发言者所要表达的要点、重点、弦外之音以及语句中所包含的情感。我们经常说“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强调的就是人的耳朵听到的信息往往会比眼睛看到的要多。所以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要是以学生听教师对课文的诵读以及提问开始的。期间,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学生只有在听到并听懂的情况下才能更好的复述、言传。由此可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说”对学生的“听”尤为重要。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本身具备较高的教学素养和良好的教学习惯,从最基本的吐字清晰再到语言的生动、流畅,再到课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化,教师的语言表达越具有感染力、号召力,就越能吸引学生主动去听,从而慢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在这个最为关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数是以自己的“说”和“读”对学生进行“听”的训练,但随着现在教学的多样化与科技化的发展,即使是在农村,我们教师也普遍的运用到智能化多媒体辅助教学,这就更能激发学生去听的兴趣。同时,课改要求课堂必须以学生为主,教师引导学生除了在课堂上会听老师的讲话、会听电子设备的语音外还要学会倾听他人,这既是课后的听话“作业”又是教会学生处理人际关系的开始,更是为日后教学中的说、读、写,打好基础。
2.人际交往,先从小学课堂中的“说”开始。
一个人呈现给别人的印象除了直观的外表仪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谈吐说话的表现。一个会说话的人,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场合下都能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人们通过“说”把自己心里想的化为声音表达出来。但是心里怎么想的,有时是需要编排、修饰一下才能说出来的,在公众场合和私下里的“说”各不一样。如今的课堂上是推行普通话教学,教师最先起到言传身教的表率,通过言谈举止去影响并作用于学生。师生之间,不管是在课堂上的说教、对答,还是课后的聊天谈话,都最直接明了的展现出“说”的效果。一方面,教师先“说”。最为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善于運用丰富多彩的语言去表达各种各样的事物。教师本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应当向学生准确无误的传授知识。其次,语文教师的课堂上,教师用语也影响着学生的语言、语感的训练,而且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意义深远。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必须使用标准的、规范的普通话,吐字清晰,表达流利。面对无声的课本文字,在讲课时,语文教师更要注意语言的声调变化,通过自身语言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去凸显讲课内容的重点与难点,去引导学生对文字意境的体会。 另一方面,学生练习“说”。从最基本的一句话开始说起,到一段话,再到一篇短文的口头表达,教师应当多鼓励学生勇敢的去说出自己所想要表达的东西。课堂里也应当多让学生谈谈对课文的认识,对学生的表述及时给予肯定和纠正,进而强化“说话练习”。
3.课堂里读懂文字,课堂外读懂人和事。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字的思维过程,人们以此来陶冶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又分为出声读和默看。多数情况下,学生在预习时是以默看式的阅读去开始一篇课文的学习,而语文教师在备课时也是要通过熟读课文后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计划,开展教学。而在课堂中,师生则以有声的朗读去开始学习一篇课文。这期间,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地朗读课文或者重点段落,通过听学生读课文,来判断学生对字词的掌握与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阅读和听教师示范性朗读的语境去理解文字、体会作者的心境。我们平时经常跟学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为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看报纸、杂志,看优秀作文集,看历史名著等,通过对文中的优美词句反复诵读,在掌握字音、字形的同时,能更好的了解语句的意思并感受它的形式美和内在美。也是希望学生通过多读、多思,去积累文字、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这将直接作用于日后的写作。同时鼓励学生课后在校园里、生活中,多观察、学习生活的“语文”。例如让学生收集生活中所看到宣传广告之类的文字,多去读一读,想一想,以读取文字为基础去识读社会的人与事。
4.“听、说、读”已开花,“写”下多成果。
会听、会读,摄取信息,得以积累了文字。进而又会说,会表达内心世界。这些能力的掌握对学生而言就像花已开过,就等结果。而“写”就是“听、说、读”的发展后结果。对学生来说,写包括作业练习、写作这两方面。作业练习是对“听、读”所获得的知识进行消化、巩固,而写作则是对知识的运用,它对“读、说”起到深化作用,主要是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小学阶段的作文是对字、词、句、段等语文知识最综合的运用。一个学生的写作水平又是由自身在课堂内外的知识积累所决定。因此,写作能力更能说明学生的语文水平。学生在测试中,从试卷分数上看,学生的语文成绩很大程度上由作文分数决定。以我所教的五、六年级学生作文来看,低分作文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书写差、字数不足,语句不通,中心不明确,一句话总结就是:文字基本功很差。其中,学生的书写不够美观,多数是由于在低年级学习识字、写字时没有得到规范的练习。都说字如其人,书写所呈现给别人的是自己的另一张脸面,给人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对于已经键盘化的今天写得一手好字显然能鹤立鸡群。特别是电脑阅卷实施后,很多学生及家长才认识到书写的重要性。良好的书写习惯必须是从小培养,规范书写从低年级起就该狠抓。中年级以后,“写”主要是以练习写作为主,从短句到长句,到段落,由简单到复杂。高年级的写作教学主要考察学习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选材能力、谋篇布局能力、修改文章能力,其中审题、立意及谋篇布局训练最为重要。作为语文教师,从习作教学开始就该让学生知道:(1)写作并不可怕也不神秘;(2)写作是需要技巧的;(3)写作要彰显个性;(4)写作就是生活。作文还是得强调多写多练,对课文精彩片段进行仿写,练写不同类型、题材的作文,并注重讲评,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上得到及时的指导和肯定,让学生不惧怕并且喜欢上写作。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很重要,但是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循环渐进,作为语文教师要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性去选择合适的教法,并持之以恒,稳步扎实的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