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应用

2019-11-11 12:25黄柏兰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9年23期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黄柏兰

【摘 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试图分析行动导向教学法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的实际应用,以期探讨这一教学法在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行动导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5-3089(2019)23-0015-01

一、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背景

1.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起源。

行动导向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经过将近二十年的探索,德国于1999年以法律形式确定它为职业教育的基本方法并进行推广。目前世界各国的职业教育、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纷纷采用该教学法来进行教学[1]。

2.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含义。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由一系列的教学方法及技术组成的一种新型的教学理念,并不是单指某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考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教学法和张贴板教学法等[2]。目前它已成为职业教育界主要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与传统的知识讲授法不同,行动导向教学法以“工作任务”贯穿于教学始终,将理论知识融入到具体实践中,让学生在研究任务、分析任务、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3]。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优势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职院校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适应社会需求,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包括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心理咨询服务,组织校园心理健康活动等。其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程是能覆盖全体学生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途径,然而,在课程实施中却还存在教法单一、课程实施缺乏有效评价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探讨就成为心理学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相关要求中,明确了要通过课程教学,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自我认知三个层面达到相关的学习目标。关于教学方法的相关要求中,提出了在课程教学中应运用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多种教学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一要求中提到的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均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主要内容。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充分调动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具体策略

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主要包括项目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实验法、角色扮演法、模拟法、考察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思维导图教学法和张贴板教学法等。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实际,可采用其中的引导文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来设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行动导向教学。

1.引导文教学法。

引导文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种专门的教学材料——引导文,来引导学生独立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引导文如同实际生活中的产品操作指南、说明书类似,学生通过阅读引导文,可以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学习任务,明晰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获取哪些相关信息,并通过解答引导文中的相关问题,制定和实施学习计划,并对实施结果进行检查、修正和评价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相关教学主题设置引导文,学生根据引导文中的问题,查阅相关资料,尽可能地收集与该主题相关的信息,信息收集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或班级讨论,在讨论中交流自己答案的依据,教师可在讨论中给予引导。

2.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模仿或表演情境中角色的行为和动作,充分理解该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角色扮演法也是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角色扮演可以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特定角色的心理变化,可以在角色中观察他人的感受,从而可以提高自我观察能力,并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体验应对该种情境的不同行为,通过感受和教师的指导,能够辨别恰当的应对方式,参与扮演的学生能在角色扮演过程中学会、练习及强化该应对方式,未扮演学生则能通过观察学习该应对方式。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学科理论体系,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引入典型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让学生在讨论后提出并制定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此过程中既能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又能够运用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由于案例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特点,能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案例反映大部分学生实际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和分析引导学生学习应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方法,因此这一方法尤其适用。

4.“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由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学习主题自由发表意见,且教师对学生发表的意见保持中立态度,不对其作任何评价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关于某一主题最多的思想和观点,是聚合思维的方法之一。这一方法适用于解决没有固定答案的问题,而在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的问题都是没有固定答案的,如压力应对,情绪调节,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以及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多种教学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晶.德国职业教育行动导向教学法探索与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3(16):247-248.

[2]刘邦祥.试论职业教育中的行动导向教学[J].职教论坛,2006(1x):4-8.

[3]胡国喜.行动导向教学法探讨[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6):129-130.

猜你喜欢
行动导向高职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探讨行动导向教学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