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显春
摘 要: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不言自明的重要促进作用,然而现实的中学体育教学与我们所倡导的“口号”却相差较远。新时代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切实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身体、心理、运动、动手等综合素养良好发展,需学校、教师和学生通力合作,从而真正实现中学体育素质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学体育;素质教育;学校;教师;认识;主体;差异;评价
新时代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师应更深入地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相较其它学科,体育教学对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学生因为高考的压力,他们在所谓的主科学习中一直在进行着“非素质”的学习,若体育课教学再实施“传统式”的教学,则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则是一句空谈。因此,体育课应该肩负起素质教育赋予学科应有的责任,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开展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快乐地锻炼身体,放飞心情,深挖潜能,通过循序渐进的身心锻炼,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进而切实实现中学体育的素质教育目标。
1 当前中学体育课教学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体育设施不完备。中学体育课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有完善的体育设施作为保障,然而现实的教学中,部分中学因为对体育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必需的体育锻炼器材却存在长期老化缺损的现象,没能按照相关规定定期维护和更新换代,以致于给学生体课堂锻炼带来了安全隐患,对素质教育的落实形成了阻碍。其次是体育教师的教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素质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课堂教学,然而部分中学体育教师却不善于学习,多年一直以“教条”的思维开展课堂教学,呆板的教学形式和方法严重打击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和身体运动特长的发展,素质教育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更是无从谈起。再次是课堂教学模式落后。素质教育虽已喊了多年,大部分体育教师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开展教学,但与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课堂教学较为随意,项目训练流程无序,整堂教學缺乏科学合理的设计,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十分不利。
2 在中学中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体育教学策略
2.1 深化体育学科对中学生身心素质培养的认识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体育课堂教学本应得到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及教师的特别重视,但遗憾的是由于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使得各方都弱化了对中学体育教学实施素质教育重要作用的认识,包括中学生自身也是如此。因此,切实推动中学体育课堂的素质教育,需要进一步深化各方的认识,尤其是学校层面需转变办学观念,着力加强学校体育学科教学的投入。其实,深度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学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主科”学习并不矛盾,只要学校和教师科学合理地设计体育学科与其它学科的教学关系,将体育教学提升到与其它学科同等的地位,体育学科的素质教育完全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的“主科”学习发展,为其提供良好的助力。而教师尤其是体育教师,则应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深刻认识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运用多媒体、“互联网+体育”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运用游戏、小组合作比赛等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从而切实推动中学体育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
2.2 开展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的内容要多样化,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现在大部分中学生的体育课就是简单的跑步,长跑、短跑、慢跑、快跑等,严重扼杀了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教师上课也是没有激情,应付了事,这种体育课不但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而起到消极作用。中学体育课的内容设置应该具有针对性,例如可以结合体育游戏进行教学,也可以举行小型的比赛,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体育课对学生的专业起到很好地辅助作用,真正为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学科价值。
2.3 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推进素质教育
以往的体育教学都是以教师、课堂教学、教科书为核心,整个体育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的独角戏。但是素质教育要求中学体育教学必须要改革这样的教学模式,把体育教师的独角戏式讲授转型为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讲授模式。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讲授课程还擅于倾听学生的想法,在日常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放到首要位置或者是中心位置,也就是以学生的体育学习为教学中心,根据学生的体育运动兴趣以及运动经验去进行体育教学。
体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运动意识、身心全面发展,要重点培养学生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体育品质,并利用体育课程培养学生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2.4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体育学习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间必然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必然会阻碍学生个性化以及创造力的发展,也非常有可能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遭受失败和打击。因此,中学体育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体育学习需求,并把这种需求贯穿于整个体育课程教育,从而真正做到体育教学的转型,并且在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模式以及学习结果评价等方面都要具备与以往的体育教学不一样的组织结构与特点,这也将是新一轮体育教学素质教育改革的关键之处。
2.5 实现体育学习评价指标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往在进行体育考试的时候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和掌握三基的熟练程度,这当然是重要的考察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不单单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学习成绩,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体育运动习惯、体育精神、体育技能实践能力等等,将这些都列入体育教学评价体系,实现评价体系的多元化转型,对学生的体育学习进行综合考查和评价。
总之,新时代背景下,中学体育课堂教学需深度实施以学生的个性发展、成长差异、兴趣爱好、心理发育、动手实践等能力素质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通过学校深化体育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加大体育学科教育投入。教师转变教学观念,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引领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兴趣浓厚的进行身心锻炼。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劳逸结合,在学好“主科”的同时,加强身体锻炼,培养健康、乐观、向上、合作、竞争等良好的身心素质,从而切实有效实现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
参考文献
[1]江建吉.“互联网+”模式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2018(11).
[2]魏衍县.新课程背景下中学体育教学的问题与对策[J].毕春雷.中国教师,2018(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