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于真实操作情境下的实验设计原则

2019-11-11 13:27张灵丽黄丹
化学教与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实验设计科学性可行性

张灵丽 黄丹

摘要:以初中化学教学中遇到的实验案例为切入点,从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简约性原则出发,指出一些实验设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切实有效的实验设计方案,去除纸上谈兵的伪实验设计,切实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实验设计;科学性;安全性;可行性;简约性

文章编号:1008-0546(2019)10-0085-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9.10.023

化学实验设计是指在实施化学实验之前,根据一定的化学实验目的和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对实验仪器、装置、步骤和方法进行的一种规划和设想。一般来说,实验设计要满足:科学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行性原则、简约性原则。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会看到一些实验设计违背以上原则,化简为繁,背道而驰。笔者就实验设计的原则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阐述。

一、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是实验设计的首要原则,原理正确,方案科学,装置合理,操作方法正确。在编制实验题时,要来自于真实情境,符合科学性原则,脱离真实情境的题型都是伪科学的、无效的。比如:金属和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图形题目很多,例:相同质量的Mg、zn、Fe、Al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总质量(m)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1,则图中a、b、c表示的金属分别为:a、b、c。

这种题型设计的真实情境如何呢?笔者用数字传感器多次做实验来验证,用同样形状、同样质量的铝、镁、铁、锌、铜和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稀盐酸反应,用压力传感器测压力的变化,实际图像变化如图2。对比两张图发现:除了镁带变化曲线有相似处之外,其它三种金属的变化曲线有较大差别,尤其铝片,一开始反应很慢,当铝片表面的氧化膜被除去后,反应速率很快增大,铁片反应速率非常缓慢,足量的酸将金属完全溶解,镁带耗时较短,铁片耗时较长,很难在同一张图上比较。

二、实验设计的安全性原则

实验设计要符合安全性原则,安全是实验的前提和保证,实验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危险性的操作,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伤害,力争实验设计的绿色化。对易发生爆炸的实验要慎做或改进。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是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十分重要的演示实验,但由于该实验存在爆炸和环境污染等风险,为安全起见,许多老师用视频来代替演示实验。笔者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一氧化碳的制备、一氧化碳与氧化铁的反应、产物的检验和尾气的处理进行了一体化设计,使多个反应置于同一个封闭体系中进行;同时,改进热源装置,利用万用瓶和设置安全线排除爆炸风险,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和安全系数。装置如图3。

实验操作:

(1)按照图3所示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D处的万用瓶中装满水,然后推A处的任意一支空注射器,观察到万用瓶里有水排出,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2)分别装入药品。石英球形干燥管的球内平铺一药匙氧化铁,c处试管中装入稀盐酸,D处万用瓶中装满澄清石灰水,分别取5mL浓硫酸于A处试管中,2mL甲酸和6mL氢氧化钠浓溶液于两支注射器中。

(3)轻轻推动注射器,将甲酸逐滴加入浓硫酸中,当万用瓶里澄清石灰水的液面下降到安全刻度线处,点燃简易高温酒精灯,加热氧化铁,先进行均匀预热石英球形干燥管,再放置在药品处集中加热,当红棕色粉末全部变黑后,再继续加热2-3分钟,熄灭高温自制酒精灯,此时由于A处一氧化碳仍在源源不断地产生,所以c、D处液体不会出现倒吸现象,打开c处的止水夹,用磁铁将黑色粉末吸引迁移到盛有稀盐酸的试管里,黑色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多余的尾气收集在万用瓶中。

(4)实验结束时,可直接打开万用瓶的瓶塞,将收集在万用瓶里的尾气点火烧掉。然后向盛有浓硫酸的具支试管里注入氢氧化钠浓溶液,中和剩余的酸。

改进后的优点:

(1)一氧化碳随时制取,避免实验室储存一氧化碳的危险。(2)把反应过程中的所有气体全部收集起来,形成一个密闭体系,避免了一开始用酒精灯点燃尾部气体容易爆炸的危险。(3)设置的安全线,可准确地知道加热氧化铁的时间,巧妙地解决何时加热的困惑,既安全,又直观(安全刻度线设置的方法是:根据一氧化碳的爆炸极限,将具支试管、石英球形干燥管、橡皮管、乳胶管装满水,量它们盛放水的总体积记为V1,安全线的位置是3V1的位置)。(4)方便安全地处理尾气,由于尾气是从下端通人,打开橡皮塞烧掉一氧化碳时,火苗不会回火到前面的装置里,而且等实验结束点燃尾气时,可以清楚地看到一氧化碳在瓶内安静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三、实验设计的可行性原则

实验设计要符合可行性原则,实验设计切实可行,所取药品、仪器在中学实验室能够实现,有灵敏性和可行性。探究白磷在水中的燃烧实验,改进实验的版本很多,如图4、图5是2017年苏州中考试题。图4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①通入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②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

图5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这是一道纸上谈兵的实验设计,实验设计过于繁琐,大试管中套小试管,仅仅连接整套装置,就需要耗费很长时间,且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大,浪费,不适合课堂演示实验,更不适合学生分组实验,实验的可行性差。

多次实验发现,一个烧杯和一支大试管即可快速完成该实验。具体操作是:大烧杯中倒入约80。c的热水,在烧杯中放人一个粗铜圈,取一小块白磷放人大试管的铜圈内,铜圈的作用是防止白磷在热水中熔化流动,固定住白磷,将一大试管快速罩在白磷上,热水中的白磷和空试管中的氧气接触后,白磷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的火焰,产生浓厚的白烟,出现水火相容的奇观。操作要点:白磷约取黄豆粒大小,试管粗一点更好,可以提供更多的氧气,保证白磷充分燃烧。如果还想进一步优化,防止从试管中逃逸出的少量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气,可以在燃烧结束后,迅速向燒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尾气。该实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整个过程耗时不到2min,可行性较强(图6)。

四、实验设计的简约性原则

实验设计要符合简约性原则,药品用量少,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时间可控,操作简单。CO2与NaOH溶液反应,如不设置特定环境,学生无法从反应的现象判断二者发生化学反应。为了证实反应的发生,出现了各种版本的改进实验,常见改进实验设计如图7至图12。

这些实验设计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效果如何?多次重复实验发现,存在以下弊端:图7和图8对比现象不明显,图10的烧杯多余,而且会让同学造成错觉,误解成烧杯是用来盛放液体的。图10、11需要氢氧化钠溶液的量太大,不符合简约性原则。图11喷泉实验不容易成功,虽然从理论上讲,CO2与饱和NaOH溶液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烧瓶内加入饱和氢氧化钠溶液,压强减小,能形成喷泉。但实际现象是:短时间不能出现明显喷泉现象,注入烧瓶内液体表面有一层晶体出现。阅读资料发现:饱和NaOH溶液和CO2反应生成Na2CO3,受接触面的限制,液体表层生成的CO32-会和COs继续反应生成NaHCO3,NaHCO3再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Na2CO3。室温20℃时,NaOH溶解度为109g,Na2CO3溶解度为20g,NaHCO3溶解度为9.6g。无论是生成Na2CO3,还是生成NaHCO3,它们的溶解度在20℃时都远远小于NaOH。由于HCO3-和CO32-扩散速率较慢,表面浓度高,因此,液体表面就形成了一层晶体层,这层晶体也阻碍了CO2与NaOH溶液反应,使烧瓶内压强减小过慢。另外,该实验耗时较长,需要10min左右,过于复杂。至于喷泉实验设计,可以理論分析,学生在学习了溶解度知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分析:同温下,氢氧化钠溶解度远大于碳酸钠或碳酸氢钠,面对少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中生成53/40倍质量的碳酸钠,或是84/40倍质量的碳酸氢钠必然析出晶体,晶体的析出是喷泉实验现象不明显的原因之一。从理性上分析比做实验给学生看,更加符合核心素养培养中的“证据推理”。气球的实验设计,如图12,实验成功的要点是:小气球要扎紧,一旦脱落,前面的一切实验准备都是前功尽弃。

另外一些改进实验,如去壳鸡蛋的实验设计(图13),需要提前准备煮熟的去壳鸡蛋,而且鸡蛋的大小和集气瓶口要吻合,实验前的准备太麻烦,实际可行性不强。u型管的实验设计,如图14,搬进教室演示该实验,需要固定u型管的铁架台或者大烧杯,实际操作不方便,且对气密性要求较高,若有任何一个连接处漏气,实验现象就不会出现。

数字化实验设计,如图15,若只是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用数字化实验纯属小题大做,牵强附会,若是从定量角度分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温度、压强、二氧化碳的变化,可以用数字传感器,但是,定制四孔圆底烧瓶、配套的橡皮塞麻烦,而且多种传感器同时连接在同一个数据采集器上,有些传感器之间可能会互相干扰,数据不够准确。对初学者而言,只需要定性验证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发生,如图16的软塑料瓶是最简单的设计,当向盛有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倒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振荡,软塑料瓶迅速瘪掉,效果非常明显,若想进一步验证生成物,可以在瓶塞处添加一个盛有稀盐酸的注射器,通过观察气泡产生和软塑料瓶再次鼓起,证明反应的发生。该实验耗时最多2min,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可视化程度高,且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少,原料、仪器易得。

五、结束语

教学即研究,即创造,教师应增强对实验教学的认同、实施和创造。一个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记忆,而且能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正如戴维所说:化学实验的基础是观察实验和类比,通过观察,事实被清楚细致地引入心灵,通过类比,相似的事实被联系起来,通过实验,发现新事实,在知识的进步中,观察在类比的指引下走向实验,类比则由实验验证变成科学真理。可见,实验是探究科学真理的重要保证,更是推动社会科技进步的基石,而实验设计是开动实验的前提,创新、有效的实验设计务必以科学性为标准,以直观性为特色,以简约性为目的,以安全性为保障。

猜你喜欢
实验设计科学性可行性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学校
IPTV 8K超高清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建议
创新实验设计 落实核心素养
五家渠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可行性改造研究
实验设计巧断遗传学(下)
注重职校学生职业素养训练的科学性系统性
关于青少年科幻画创作辅导的几点思考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可行性指南长袍正统款